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礼魂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礼魂

礼魂

楚辞《九歌》篇名。屈原作。洪兴祖《楚辞补注》云:“礼魂,谓以礼善终者”。王夫之《楚辞通释》则认为“此章乃前十祀所通用,而言终古无绝,则送神曲也”。诗中首句云“成礼兮会鼓”,成礼,指祭礼的完成,其性质为送神曲无疑。全诗仅五句,二十七字,却生动地描写了典礼完成时五彩缤纷的场面和热闹的气氛,表达了楚人虔诚的心愿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语言精美,情味悠深。

☚ 国殇   天问 ☛

礼魂

 
 成礼兮会鼓,传芭兮代舞。姱女倡兮容与。
 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

 
 【注释】 ①礼魂:本篇是祭祀的送神曲。是《九歌》中的最后一篇。②成礼:祭祀的礼仪已完成。会鼓:众乐器会合齐奏,听从鼓的节奏。芭:同“葩”,巫手中所持的香草。代:交替、更迭。③姱:美好。倡:同“唱”。容与:联绵词,形容舞姿舒徐宛转的样子。④终古:犹万古。这两句意为:这一年两度的春秋祭礼,长相继承,万古不绝。
 
 【译文】 祭礼完成啊鼓乐齐鸣,巫传香草啊舞态纷呈。美女纤歌啊宛转轻盈。春祭供兰啊秋祭献菊,万古相传啊永不变更。
 
 【集评】 汉·王逸:“祠祀九神,皆先斋戒,成其礼敬,乃传歌作乐,急疾击鼓,以称神意。”(《楚辞章句》卷二)。
 清·蒋骥:“《礼魂》,盖有礼法之士如先贤之类,故备礼乐歌舞以享之,而又期之千秋万祀而不祧也。”(《山带阁注楚辞》卷二)。
 清·林云铭:“盖‘山鬼’与正神不同,《国殇》、《礼魂》乃人之新死为鬼者。物以类聚,虽三篇实止一篇,前共得九,不必深文可也。”(《楚辞灯》卷二)
 今·姜亮夫:“其《礼魂》一篇,则言成礼会鼓,传芭代舞,绝无其他至义,而韵语短促;以曲言,盖所以送上列九神者也。”“《东皇太一》为迎神曲,《礼魂》为送神曲,故二歌皆羌无故实。”(《重订屈原赋校注》卷二)
 
 【总案】 作为送神曲,这短短二十七字,却描写了一幅传芭代舞、姱女容与的狂欢场面。本来原始的祭祀与狂欢是很难分开的,神的来享之后就是人的狂欢。《诗经》中《溱洧》、《东门》的作者,原是“引车卖浆者”,唱出那种男欢女爱原不足奇。屈原能描写这种神圣的狂欢,确有其独特的个性和审美意识。据民间鄙词俚曲创作《九歌》,本身就是一种个性化的文化创造,而经自身滤汰,将“人性中的至圣至神”(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卷头诗》,郭沫若译)赋予美学意义,强化文化创造中的逆反思考,更在民族文化的群体创造与个体创造关系问题上,树立了开启和勇气的标志。

楚辞《礼魂》翻译|注释|赏析 - 可可诗词网

《礼魂》

 
 成礼兮会鼓, 完成了祭礼,齐声击鼓,
 传芭兮代舞,① 传递着鲜花、轮番地舞,
 姱女倡兮容与。② 美人的歌哟唱得多欢舒。
 春兰兮秋菊, 春祭兰花哟秋祭清菊,
 长无绝兮终古! 永不衰绝、直到终古!

 
 【注】 ①芭 (ba) : 初开的鲜花。代: 交替、轮流。②姱女: 美女。倡: 通 “唱”。容与: 宽适、从容。
 
 《礼魂》是 《九歌》中最短的一首。王逸说,《礼魂》之用,是 “祠祀九神,皆先斋戒,成其礼敬,乃传歌作乐” (《楚辞章句》) 。可见是祭祀诸神所通用的 “乱辞”或 “送神歌”。
 这首诗节奏轻快,洋溢着一派欢乐之情。每祭完一位神灵,祭场上便鼓声交作,一队队青年男女,传递着芬芳的花束,轮番着翩翩起舞。正如明月在灿烂群星的拱卫中升起,此刻,在满场的花影、舞姿中,也突然拥出一位光彩照人的美丽姑娘。她用婉转清亮的歌喉,向离去的神灵 (也包括不临的神灵) ,唱起深情祈愿的歌: “春祭兰花哟,秋祭清菊,永不衰绝哟,直到终古”!
 《礼魂》的境界,似乎就尽于这传芭、代舞的歌声萦绕之中了。其实却远不止于此。在它的歌声飞扬之处,《九歌》各篇所塑造的众多神鬼,不又以其全部魅力,一一重现在了读者的眼前: 那剑佩雍容的“上皇”,在曲折连蜷的“云中君”陪伴下,不正带着欣欣安康的满足,蹒跚在云空?而高驰冲天的辚辚龙车上,威武的“大司命”,不还微笑着,讲述那“孰离合兮可为”的生死哲理?八百里洞庭,恍惚有“湘夫人”凌波远去的倩影?九万仞高天,还仰见“东君”衣袂飘飘“射天狼”的雄姿? 当鼓点伴着歌声敲响的时候,你可听到“河伯”那压倒涛浪的敞笑?而突然之间,它又幻化出英勇“国殇”箭矢交坠中的杀声?
 这就是屈原用那摇曳多姿的五彩之笔,在《九歌》 中创造的祭神奇境。它们曾在各自的篇章,海市蜃楼般地涌现; 而后在《礼魂》 中,弥漫、交融,又云烟般消散。《礼魂》完成了《九歌》的祭礼,却将当年参祭人们的不尽希冀和失望、壮心和哀思,遗留给万代千秋……
礼魂

礼魂

辞赋名篇,《九歌》最后一篇。战国楚屈原作。《楚辞章句》见载。写作背景,详见《九歌》条下。洪兴祖《楚辞补注》说:“或曰:礼魂,谓以礼善终者。”林云铭《楚辞灯》说:“考终于家,得成其敛殡之礼,而致祭时,会合鼓音以节歌舞也。”将本篇解释为子孙以隆重的礼仪,祭祀寿终正寝的祖先。明汪瑗《楚辞集解》认为本篇是“前十篇之乱辞”;“前十篇祭神之时,歌以侑觞,而每篇歌后,当续以此歌也。后世不知此篇为《九歌》之乱辞,故释题义者多不明也。”附和此说者有王夫之、马其昶、屈復等人,影响颇大。这首短短五句的送神曲,简洁朴实,把祭祀时且歌且舞热烈欢腾的场面具体生动地表现出来,使人获得强烈和深刻的感受。

☚ 用笔赋   玄居释 ☛

礼魂lǐ hún

《楚辞》篇名。屈原《九歌》最后一篇。“礼魂”,据洪兴祖补注云,又作“祀魂”。此篇无特祭之神,实际为送神之曲。表示整个祭礼的终结。

礼魂

《楚辞·九歌》之一。此为送神曲。魂,也就是神。因《九歌》所祀为天神、地祗、人鬼,故送神曲统以魂称之。王夫之《楚辞通释》:“凡前十章,皆各有其所祀之神而歌之,此章乃前十章所通用,而言‘终古无绝’,则送神之曲也。”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1 22:5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