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礼部侍郎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礼部侍郎 礼部侍郎礼部,封建朝廷的主要部门之一,主管礼乐、祭祀、学校、科举及宴乐等事务; 侍郎,隋、唐时为各部的副长官,明、清时与尚书同为各部长官。 ☚ 垒荼 白虎殿 ☛ 礼部侍郎官名。隋代以后中央行政机构礼部副长官。隋初置,为礼部头司礼部司长官,大业三年(607),升为礼部副长官。正四品,佐礼部尚书掌部事。唐沿置。开元二十四年(736)以后兼掌科举考试事。唐中叶以后,诸部尚书多为外官兼职,礼部事务多由侍郎主之。五代沿置。北宋前期为四品寄禄官,元丰改制后,始领本职,与尚书共掌礼部事,升为从三品。辽、金、元、明、清历代均置。清升为从二品。唐、宋之礼部试,元、明、清之会试,均由礼部侍郎充任知贡举,总摄场务。 礼部侍郎 礼部侍郎官名。礼部佐官。(见:礼部、礼部郎中) ☚ 礼部尚书 礼部郎中 ☛ 礼部侍郎官名。隋始置,为礼部尚书的副职。唐制礼部侍郎正四品下,宋升为从三品,金元仍为正四品,明升为正三品,清又升为正二品。员额唐宋金均为一人,元二人,明左右侍郎各一人,清左右侍郎满,汉各二人。明代礼部侍郎均兼翰林学士或侍读、侍讲学士。清初沿明制,以翰林出身的左右汉侍郎兼翰林学士衔,非翰林出身及满左右侍郎不兼。这说明礼部原则上与翰林院为一体。另外,内阁是掌诰敕的机构,原则上也只以翰林出身的人充任,故内阁学士亦兼礼部侍郎衔。 礼部侍郎文阶名。北宋前期京朝官本官阶。元丰三年九月新订《元丰寄禄格》,以阶易官,其官易为正议大夫阶。给事中带翰林学士以上职名转礼部侍郎,礼部侍郎转户部侍郎,宰相带礼部侍郎阶转吏部侍郎(资料出处参“大理评事”条)。 礼部侍郎官阶名、职事官名。 职源作为礼部尚书佐贰之礼部侍郎,始置于隋炀帝时;但礼部侍郎之名,隋文帝时已出现,其地位相当于礼部司郎官(《隋书 ·百官志》下、《职源撮要》)。 职掌❶宋前期不治本部事,仅用作文官迁转寄禄官阶;元丰新制,其官阶易为正议大夫。 官品❶宋前期,依《唐官品令》,为正四品下(《旧唐书 ·职官志》2《礼部尚书》、《宋会要·仪制》4之14)。 编制元丰新制一人(《宋史·职官志》3《礼部》)。 简称与别名❶礼侍。《长编》卷166辛未:“知青州、资政殿学士、给事中富弼为礼部侍郎。”原注:“弼先以救灾加礼侍,辞不受;又以捕齐兵,再加礼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