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磁介质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磁介质

磁介质cijiezhi

在磁场作用下能发生变化并能反过来影响磁场的物质。实际上任何媒质在磁场作用下都能或多或少地发生变化而产生附加磁场,使总磁场改变,因此任何媒质都可以看作磁介质。在古希腊及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发现了天然磁铁,现在知道这种早期发现的天然磁铁矿石其主要化学成分是四氧化三铁(Fe3O4)。在以后的两千多年中,人们除了已发现的磁铁和铁外,没有发现其他强磁性物质。直到1733年才发现了钴,1754年发现了镍,后来知道它们都像铁一样具有强磁性。1825年英国工程师斯特金发明了电磁铁,1829年亨利对电磁铁作了重大改进,使电磁铁得到广泛应用。至于一般物质在较强磁场作用下能否表现出磁性,直到法拉第老年时期(约1840年)才系统地进行了观察。法拉第测量了样品在非均匀磁场中磁化时受到的力,并从受力的角度测量了物质的磁化率χm(这种方法至今仍被采用),发现一般物质在较强磁场作用下都显示一定程度的磁性。他把除铁以外的磁介质分为顺磁性物质和抗磁性物质两类。在法拉第之后的研究中,把物质按磁性分为顺磁质、抗磁质、铁磁质三类。1895年法国科学家居里发表了他对三类磁介质的研究成果,归纳为三点:
❶抗磁质(即抗磁性物质)的磁化率不依赖于磁场强度,且一般不依赖于温度;
❷顺磁质(即顺磁性物质)的磁化率不依赖于磁场强度,而与绝对温度T成反比,即χm=C/T(这被称为居里定律,C为居里常数);
❸在某一温度以上,铁失去其强磁性,此温度被称为居里温度或居里点。1821年安培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按照分子电流观点,物质的磁性起源于电流,分子电流相当于基元磁体,它是物质宏观磁性的内在依据。
下表所示为1×10-3千克样品在直长螺线管端部内侧(为非均匀磁场)所受的力,实验测得此处的磁场强度B=1.8特斯拉,沿螺线管轴向。此处B的变化率为dB/dz=17特斯拉/米。表中的“+”号表示样品受力方向指向磁场较强方向,“-”号则与前者方向相反。表中除注明的温度以外,其余所有测量都是在20℃下进行的。鉴于铁磁性物质的强磁性特点,19世纪以来,对它一直进行深入研究。为满足日益发展的科学技术的需要,已制造出许多新型磁性材料(见铁磁质)。铁磁性物质做为铁心在各种电机、变压器、电工仪表、电感元件、记忆元件等仪器、器件中得到广泛应用。

物质化学式所受力/10-5N
抗磁性物质  



氯化钠
石英

金钢石
石墨
液态氮
H2O
Cu
Pb
NaCl
SiO2
S
C
C
N2
-22
-2.6
-37
-15
-16
-16
-16
-110
-10(78K)
顺磁性物质  


氯化铜
硫酸镍
液态氧
Na
Al
CuCl2
NiSO4
O2
+20
+17
280
830
+7500(90K)
铁磁性物质  

磁铁矿
Fe
Fe3O4
+400,000
+120,000
☚ 磁化   顺磁质 ☛

磁介质

在外磁场中因磁化而能增强或减弱磁场的物质。通常可分成:顺磁质、铁磁质、抗磁质。抗磁质和顺磁质的磁化较弱,且在外磁场撤去后,其磁性立即消失。铁磁质磁化较强,在外磁场撤去后还能保留部分磁性。铁磁材料通常又分为软磁材料和硬磁材料两类。此外已发现超导体能把磁场全部排斥出去,是理想的抗磁体。

磁介质

在外磁场中呈现磁化而能加强或减弱磁场的物质。分子抗磁质、顺磁质和铁磁质。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5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