碓窝;碓窠tuei213o55dui213o55以石、木、铁等制的深窝状器具,以杵舂米等。《说文·石部》: “碓,舂也。”清乾隆四年《雅州府志》卷二《山川·名山县》: “仙人洞,有三: 一在香炉山,一在碓窝溪,一在牛寨山。”此以 “碓窝”为地名。高静亭《正音撮要》卷三《石器》: “石碓窝,舂米砍。”傅崇矩《成都通览·成都之农业用品》: “石碓窝,碎米以六寸为宜。”民国十五年《简阳县志》卷二十二《礼俗篇·方言》: “舂物器曰碓窝。碓音对。” 民国二十一年《万源县志》卷五《教育门·方言》: “戴起碓窝耍狮子。”谓费力不讨好。又作“碓窠”。民国二十三年《乐山县志》卷三《方舆志·方言》: “臼曰碓窠。”民国二十四年《云阳县志》卷十四《礼俗下·方言下》:“舂米曰碓。……俗呼碓窠。”“窠”读同“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