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黔江地区辖县。位于黔江地区北部。政府驻南宾镇。唐武德二年 (619年) 始设县,宋设石砫安抚司,明升石砫宣慰司,清初设石砫直隶厅,1913年改为石砫县,1959年改 “石砫” 为 “石柱”,1983年改为现名。辖4镇53乡8区公所,面积3012.5平方千米。人口43.9万,其中土家族22.7万。水能蕴藏量23.4万千瓦。有煤、铅、锌、大理石、铁等矿产。国民生产总值6.88亿元,国内生产总值6.58亿元,工业总产值5.61亿元,农业总产值4.69亿元。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县级民族自治地方。1984年11月18日成立。位于四川省东南部。面积3013平方公里。人口468300人。主要有土家、苗、藏、回、汉等民族。县政府驻南宾镇。地处四川盆地东南边缘山地与川东平行岭谷的交接地带。石柱县因城东南方万寿山有巨石如柱而得名。气候阴凉潮湿,是亚热带针、阔叶乔木生长区,有乔木近140种,有世界面临绝迹的水杉、银杏和珍贵的红豆木、楠木等。是我国马尾松采种基地之一。盛产名贵中药黄连,素有“黄连之乡”的美称。农产品有稻、玉米、小麦、甘薯、油桐等。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1984年11月18日建立。在四川省东南部, 与湖北省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县相接壤。自治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南宋建炎三年(1129)设石柱安抚使司, 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改流后设直隶厅, 1913年改名石硅县。1959年改石柱县。居民有土家、汉等族。地处四川盆地东南边缘山地与川东平行岭谷交接地带。农产有稻、玉米、小麦、甘薯、油桐等。并产黄连、猪鬃等。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位于重庆市东南部。1984年11月18日成立。自治县人民政府驻南宾镇,辖8个区、57个乡。总面积3012km2。居民以土家、苗、汉等3个民族为主。总人口51.08万(2000),其中少数民族人口36.93万,占总人口的72.29%。属亚热带针、阔叶乔木生长区,有乔木40多种,盛产名贵中药黄连,有适宜种植黄连的山场2.67万hm2,产量占全国黄连产量的40%。有耕地面积3.23万hm2。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12.14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377元;工农业总产值15.83亿元,人均工农业总产值3100元;粮食总产量267039t,人均粮食产量523kg;农民人均纯收入1230元;地方财政收入4083万元。境内公路总里程12240km。拥有中小学校102所,在校生12200人。医疗卫生机构484个,病床位541张。电视普及覆盖率80%。全县各级民族干部5913人,占干部总数的69.41%。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位于四川盆地东南部,长江南岸,与湖北省相邻,唐置南宾县,1912年改石柱县,1984年11月设石柱土家族自治县。面积3012.5平方公里,人口47万,其中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28万,县城南宾镇,隶属黔江地区。矿藏有煤、天然气、石灰石、铅、锌等20多种,盛产水杉及中药材,年产黄连800吨,占全国产量40%,是有名的“黄连之乡”。农业主产水稻、玉米、油菜、花生、芝麻、烟叶、海椒等。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以出产优质兔毛闻名,为国家长毛兔养殖基地。有黄连专业市场和兔毛专业市场。出口兔毛、黄连、芸豆、香菇等。地方工业以煤炭、水电、建材、轻纺、丝绸、食品、酿造、酒业为主,“天安”纯兔毛、五香牛肉干、蝶式腊猪头、良玉大曲酒为省优产品。县内西沦镇有长江深水港。 ☚ 丰都县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