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渔洋山人精华录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渔洋山人精华录 渔洋山人精华录诗别集。清王士禛作。士禛号渔洋山人,故名。十卷,其中古体诗四卷,今体诗六卷。收诗近千首。编者题曹禾、盛符升,实由士禛晚年亲自编定。有清康熙间林佶写刻本。乾隆间,士禛弟子惠周惕之孙惠栋,博考群书,撰成《渔洋山人精华录训纂》十卷。栋以经学大师而为士禛之诗作注,其诗更为人所重。 ☚ 带经堂集 稗畦集 ☛ 渔洋山人精华录 渔洋山人精华录诗别集。十卷。清王士禛撰。此集是士禛诗作的自选本,托名其门人盛符升、曹禾。士禛生前享大名,主持诗坛应酬繁剧,作品亦多,刻集不少,而平庸之作的广泛传播,必然给读者以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之感。士禛曾引东坡赞美晋人刘伶之诗云“诗文岂在多,一颂了伯伦”;又言黄庭坚、徐祯卿晚年自定其集,删其诗,所存之诗皆不多。因此,士禛也从已刊诗集——《渔洋山人诗集》、《续集》、《蚕尾集》、《南海集》、《雍益集》中选各体诗篇一千馀首,厘为十卷,其中古体诗四卷、近体诗六卷,托门人林估写刻,于清圣祖康熙三十九年(1770)问世。其佳作名篇,大多收入此编之中,故其流传极广,远过于《带经堂集》,后世读士禛诗者亦多读此集。《四库全书》即收此编,其他各集皆列入“存目”。后世注士禛诗者亦注此书,最早注本有清世宗雍正(1723—1735)间金荣《渔洋山人精华录笺注》,金氏始撰于康熙四十九年,成书于雍正十二年,前后历时二十五年。此书以笺注典事为主,较疏略,多错谬,但编年较准确,多引王氏自己文章、笔记以证其诗。高宗乾隆(1736—1795)间,著名学者惠栋撰《渔洋山人精华录训纂》,附《年谱》二卷及《金氏<精华录笺注>辩讹》一卷,指出金注本引书、地理、人物之错谬九十馀条。此书有乾隆二十二年丁丑(1757)精刊本。另有《渔洋山人精华录会心偶笔》六卷,乃伊应鼎选编并评注。此书以评论分析为主。刊于乾隆二十四年。 ☚ 带经堂集 西陂类稿 ☛ 渔洋山人精华录即《精华集》。 渔洋山人精华录别集。清王士禛(号渔洋山人)作。作者有《带经堂集》九十二卷,从中选诗近千首,名此。分十卷:古体诗四卷、今体诗六卷。雍正间金荣撰《渔洋山人精华录笺注》十二卷。乾隆间惠栋撰《渔洋山人精华录训纂》十卷,并附年谱二卷、《金氏精华录笺注辨讹》一卷。 渔洋山人精华录 渔洋山人精华录诗集。清代诗人王渔洋作。据传,系渔洋自编,托名学生曹禾等人所编。共10卷:古体诗4卷,今体诗6卷,多选自《渔洋》、《蚕尾》等集。康熙间林佶写刻。雍正间金荣撰《渔洋山人精华录笺注》12卷,乾隆间惠栋注《渔洋山人精华录训纂》10卷。惠栋注释较详,并附年谱2卷,《金氏精华录笺注辨讹》1卷。王渔洋,初名王士禛改士正,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桓台人。顺治十五年进士。历任扬州府推官、礼部主事、国史副总裁、刑部尚书等职。精于诗歌,尤擅七绝,在诗坛与朱彝尊齐名,系诗坛领袖之一。著述甚富,有《带经堂全集》传于世。 ☚ 渔船上的伙伴 冤魂志 ☛ 《渔洋山人精华录》yu yang shan ren jing hua luPrime Records of Hermit Yuyang→王士禛 (Wang Shizhen)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