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石壁精舍还湖中作南朝宋诗篇名。谢灵运作。见《谢康乐集》卷三。宋少帝景平元年(423)秋,作者辞官乡居于始宁县(今浙江上虞)的庄园别墅,“石壁精舍”是始宁别墅附近的一座佛寺(或曰读书斋)。湖,指巫湖。诗写自石壁精舍还至巫湖一天的游观乐趣和从中体会到的理意。叙写紧凑有序。张玉穀《古诗赏析》云:“前六,先叙石壁之景、游壁之乐,而以‘出谷’二句点清竟日,落到还湖。中六,则叙湖中所见晚景,趋径、偃扉,又透后题。后四,总上两层,约指其趣,自悟悟人,咏叹作结。”篇中“清晖能娱人,游子淡忘归”的诗句,被后人称为得“三百五篇之馀韵”的“古今奇作”(宋葛立方《韵语阳秋》卷一)。结尾“虑淡物自轻,意惬理无违”道理的概括,虽仍未脱“玄言诗尾巴”的窠臼,然与前两层的绘景抒情结合得较为自然,因而也还不乏诗味。 ☚ 登池上楼 代出自蓟北门行 ☛ 石壁精舍还湖中作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 清晖能娱人,游子憺忘归①。 出谷日尚早,入舟阳已微②。 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③。 芰荷迭映蔚④,蒲稗相因依⑤。 披拂趋南径⑥,愉悦偃东扉⑦。 虑澹物自轻⑧,意惬理无违⑨, 寄言摄生客⑩,试用此道推。 【释】 ①憺(dan淡):安适。 ②阳:日光。微:昏暗。 ③霏:云飞貌。 ④映蔚(yu 玉):双声,言光色相映照。 ⑤稗:植物名,草之似谷者。因依:双声,言相依倚。 ⑥披拂:犹扇动,言趋行时扇动空气,有凉拂拂的快感。 ⑦偃:息也。 ⑧此句言如果思想澹泊就觉得外物无足轻重。 ⑨惬:满足。本句言志满意得由于不违于理。 ⑩摄生客:注意保养生命的人。 【译】 生生不息的大自然 朝夕旦暮,一早一晚, 气候就有千变万幻。 眼前, 空气透澈纯净, 使清秀葱笼的山水, 披上一层清丽的光辉。 这清晖呵, 如美声, 如美色, 使人息心凝神 陶然忘归。 清晨出谷口时, 太阳还徘徊在东边的角落, 傍晚回舟时, 夕阳已经落山, 只留下余光一抹。 只见郁郁葱葱的林壑, 收敛着昏暗的暮色, 金红色的晚霞, 凝聚着天边的云朵。 湖面上荡漾着碧波, 荷叶蔚郁,蒲稗杂生,彼此依托。 拨开路边的杂草, 嗅着馨香的气息, 品着绝美的景色, 关闭上精舍的门扉, 回味这一天游览的快乐。 呵!那妩媚明丽的山光水色, 足可使人湛怀息机,思虑澹泊。 我想告诉那些养生之人, 不妨用我说的道理顿悟禅佛。 【评】 本篇为谢灵运山水诗名篇之一,前幅写石壁游观的乐趣,中幅写湖中所见晚景,后幅写从一天游览生活中体会到的理趣。诗中所写的景物在会稽。 其中“出谷日尚早,入舟阳已微。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写出了自晨至夕的时间变化,后两句更为名句,“敛”字、“收”字,皆有功力,已有唐人风味。 全篇结构自晨至昏,写出了气候之变、景物之变、角度之变;写出了诗人在山水游赏中的愉悦。结以禅理,有蛇足之瑕。 《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诗歌。谢灵运作。作者描述了从北山的石壁精舍游玩之后经巫湖回南山居处的经历和感受。诗中先写“出谷”时“山水含晖”,继写“入舟”和湖中芰荷蒲稗,再写登岸回到居处,最后写自己澹虑轻物、消极避世的情感。全诗紧扣住题中的“还”字,按时间顺序来写,有条不紊,融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词句清新,自然流畅。 石壁精舍还湖中作谢灵运 昏旦变气侯,山水含清辉。清辉能娱人,游子憺忘归。出谷日尚早,入舟阳已微。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披拂趋南径,愉悦偃东扉。虑澹物自轻,意惬理无违。寄言摄生客,试用此道推。 本篇作于元嘉元年(424)至三年间。其时谢灵运托病辞官,寓居故乡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祖上留下的庄园。庄园包括南北二山,中隔巫湖,旧宅在南山。谢灵运回乡后又在北山别营居宅。精舍在后世一般用来称佛舍,此指作者在北山营造的一座书斋。此诗当是由北山精舍返回巫湖所作。 前六句交待由精舍还湖中当日概况。诗人出谷的时候天色尚早,而到湖上船时,已是夕阳西下,山行几乎整整一天(“出谷日尚早,入舟阳已微”)。“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辉”二句从大处落笔,不但写出山间早晚气候、温差变化之大,而且写出山间一日之中气象万千,所谓“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欧阳修)。四句之妙,尤在中间顶真重复的“清辉”一辞,清者清新,辉者明媚,清新者林中之空气也,明媚者山间之日色也,而以形容字代之。再就是应注意那个“含”字,可与陶诗“中夏贮清阴”的“贮”字比美,它写出山光于物态的孕大含深,所以难于穷尽,也正因为“清辉能娱人”到这种地步,游子才憺而忘归。也就是说,本来路程不远,却因为一路流连光景,所以到湖较晚。 中六句承“入舟阳已微”描写黄昏到湖后看到的景色,和归来愉快的感觉。四句先写望中林峦沟壑到天边云霞景色的变化,然后具体入微地描写于湖上看到的景色,“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在反照之下湖上的荷花显得特别美丽,而蒲苇和野草在微风中摇摆,渐渐变成一幅剪影。诗人象一个高明的摄影师,看准镜头,迅速按下快门,如此平常的景色,就凝固成一幅动人的图画。后二句写其舍舟陆行,拨开路边草木寻路,走向南山居所,然后愉快地偃息于东轩之下,还沉浸在莫名的愉悦之中。 末四句写归来后所领悟到的玄理。那就是:一个人只要心境淡泊,凑泊于自然,那么对于名利得失和一切身外之物就会看得很轻;只要自己常常感觉良好,也就无悖于天道物理,换言之,这才是根本的养生之道。所以结句说,“寄言摄生客,试用此道推。” 此诗紧扣题中“还”字,写一天的行踪:石壁——湖中——家中,次第井然;其中工笔重点描画的是傍晚湖景,将自然景物写得极富生意;结尾的说理也是来自当日流连光景的实际感受,所以没有生硬的毛病,是谢灵运山水诗中的佳作。李白《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云:“故人赠我我不违,著令山水含清辉。顿惊谢康乐,诗兴生我衣。襟前林壑敛暝色,袖上云霞收夕霏”,大量运用了此诗中写山水的诗句来描绘服装上的图纹,可见他对这首诗的熟悉和喜爱。 石壁精舍还湖中作谢灵运
谢灵运是东晋大族谢玄之孙,世袭康乐公。但她所处的时代正是晋宋交替之时,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非常尖锐,社会政局动荡不安,士大夫们为了全身远祸,多是远离官场,寄情山水,从自然景物之中寻求精神的慰藉;另一方面,这个时代也正是印度佛学在中土传播、滋长的时代,士大夫的思想主导虽说仍以儒家为主,积极入世,而一旦官场失意,便又很自然地向佛家一贯倡导的清空幽寂、物我两忘的境界靠拢。吃斋念经,参禅打坐,禅悦之风遂逐渐盛行起来。谢灵运就是这时期士大夫的一个代表。 对于佛学,谢灵运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宋书·谢灵运传》中有这样的记载:“太守孟顗事佛精恳,而为灵运所轻,尝谓顗曰:‘得道应须慧业,丈人生天当在灵运前,成佛必在灵运后。’顗深恨此言。”他轻视孟顗的盲目精恳事佛的行动,强调人的慧根的修行,认为佛家最高境界在自然之中,人应顺平自然之理,摈除一切欲望和烦恼,从而获得智慧的解脱。 《石壁精舍还湖中作》是谢灵运辞去永嘉太守,返还故乡始宁县庄园时所作。石壁精舍是始宁附近的僧房,谢灵运在《游名山志》中曾提及。诗中他将自己参悟到的佛家境界和眼前的自然美景紧紧交融在一起:“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清晖能娱人,游子憺忘归。”气候随晨昏的变化而自然变化,远山近水笼在一片清气之中,使人衣袂之间但觉一股爽气直入肺腑,世俗间的浊气不觉涤净了。既去尘世之气,又怎能再想起尘世来?所以诗人自然而然地徜徉流连,在山水之间逍遥容与乐而忘返,精神状态完全处于一种游离于尘外的境界当中。“出谷日尚早,入舟阳已微。”这两句承前启后,点明前面所写乃是在石壁精舍游观时的所见所感。日出之际出谷,日落之际则乘舟浮泛在宽阔的湖面上了。两句诗已把诗的题目缴足。下面六句,便详尽描述湖中所见晚景:“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披佛趋南径,愉悦偃东扉。”日落西天的时候,四周是暮蔼笼罩深林,片片云霞聚在天际。荷花清香蔚郁,在宽阔的湖面上亭亭玉立,一丛一簇的蒲草随风起舞,婆婆摇曳,相互依偎在一起。自然界中的一切都是这么和谐美好,一动一静,都合于自然之道,于是,诗人的心也随之荡漾,与之相融了。他心满意足,怡然自得,一路拨花拂柳归来,然后静静地关上自家的门扉。他依然沉浸在美好的大自然当中,久久地,久久地品味着客观世界的景物给自己带来的纯净和澄澈,恬淡和安然。甚至,他还从中寻绎出了对人生有启迪的意义的深刻的哲理:“虑澹物自轻,意惬理无违。寄言摄生客,试用此道推。”既然,自然界中的山水、烟霞、草木都是那么安逸幽静,那么寄身于这山水、烟霞、草木中的诗人,与它们同受自然物理的润泽的诗人,还不该同样的安逸幽静,摈弃一切的私欲和烦恼吗?心志淡泊,思虑旷达,就会把一切外物都看轻了。人与天理,诗人与自然,原本就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万物混一,皆归幽冥。人们应该做的便是不论在何时何地,处何种境况之中,都能意满心足,随遇而安,任天而动,既不苛求,也不自馁,如此,方能不违背天理和至道。谢灵运从眼前美景之中终于悟到了养生之道。人们若想成仙成佛,就要坚定不移地依从此道而行。他的这种思想在别的诗作中亦有体现,如《过白岸亭》结尾两句:“未若长疏散,万事恒抱朴。”世事穷通无常,使人悲喜不定,不如永远过疏散的隐居生活,对世间万物抱着不闻不问的态度,以保持住自己的体性。 此诗前四句总括游石壁之乐趣,“出谷”句点出竟日之游,扣合首句“昏旦变气候”,并将场景由石壁引至湖中,然后描写晚景,再写由晚景而产生的愉悦心情,由愉悦的心情而点破禅理。全诗所描绘的形象的物境点化和加强了“虑澹物自轻,意惬理无违”两句所蕴含的深刻的禅理。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谢灵运所说的“道”,其实已不完全是异域的佛教经义,而是带有明显的中土特色。他是将庄子的“物我合一”融于佛学之中,在山水清晖之中表现至高至厚的禅理,所以王敬美说:“曹子建后作者多能入史语,不能入经语,谢康乐出而易辞庄语,无不为用。”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