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祥泰隆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祥泰隆解放前, 内蒙古阿拉善旗旅蒙商号之一。清初由山西平遥县某商人创办。始以摆杂货摊为业,嗣在紫泥湖地方(在今巴彦浩特西北约25公里处,属沙拉布立都巴嘎)搭帐篷营业,以“祥泰隆”为商号。后多称之为“祥泰隆老号”。清雍正八年(1730)定远营(今巴彦浩特)建城后,移入城内。1851年(咸丰元年)由另一平遥人董某接办。后多有入股者, 推一“总管”管理号内业务,总管历为董姓,第一任为董德洪。1879年(光绪五年)、1887年(光绪十三年)先后于宁夏(今银川)设立“广福源”(后改名“广发隆”)和“隆泰裕”两分号。民国初年,由于经营鸦片和羔皮、枸杞、苁蓉、发菜等土特产品,牟取暴利,资本骤增。1930—1931年为其鼎盛时期, 有铺伙120余人, 资本120余万银元。北京、天津、南京、上海、重庆、成都、兰州、包头、呼和浩特等地均有其办事机构或人员。购销皮毛、牲畜、粮谷、土特产品和绸缎、布匹、鞋帽、蒙古族日用百货等。1943年更名“蔚生厚”、“广发隆、“隆泰裕”亦更名为“兴华商店”和“协庆昌”。1952年总号又改名“利民商店”, 1955年公私合营,名为巴彦浩特第一合作商店。 祥泰隆清代阿拉善旗旅蒙商商号。创建者原是山西平遥县人。清初流落于阿拉善,依靠贩卖什货为生。后于紫泥湖地方(位于定远营西北50华里处),与人合伙,住帐售货,成为座商,称祥泰公,专营蒙古地区买卖。雍正元年(1723),其股东又开两个商号:一名定远堂,一名祥泰隆。后定远堂倒闭,祥泰隆继续经营。雍正八年(1730),定远营建城后,遂与阿拉善旗王公迁居其地。咸丰元年(1851,一作1875),因贷紫泥湖董得峰债务无法归还,将铺折与董得峰。董氏亦平遥人,遂关闭原有当铺而专营祥泰隆。光绪五年(1879),以生意兴隆,又在今银川设广福源分号。十三年(1887),复立隆泰裕分号,经营绸缎、布匹、百货、洋货,后发展为宁夏8大商号之一。民国初年,因分号兼营鸦片及地方特产致富,人数增至120余人,资本20余万银元,并于宁夏、包头、天津、北京、山西增置10个分号。1943年,祥泰隆改号蔚生厚,广发隆改为兴华商店,隆泰裕改为协庆昌。其经营特点,除少数现金交易外,多为赊帐,秋后收款。赊帐时不讲定价钱,俟收款时再临时定价。收购物资时,多方压价。除卖日用百货外,又大量套购粮食,倒买倒卖,发行信用钱票。财东原为董姓一家,担任“总管”。光绪年间,又有赵、王、冯3姓入股。其本号原有大经理1人、管帐1人、管帐先生(会计) 1人、记帐员2人、管库房2人、外柜2人、买卖牲畜2人,门市部掌柜1人、管帐1人、跑外2人、买卖牲畜2人,各苏木分号经理1人、管帐2人,其余负责各路销货收款。是全旗规模最大、资本最雄厚的商号。解放前夕,因内部不团结,生意失利,逐渐趋于解体。唯蔚生厚一直坚持至1955年公私合营。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