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矫制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假托

假托

借 托(伪托;诒托) 挢 矫(矫托)
假托之辞:托辞
假托命令:矫令
 假托上级的命令:矫命
 假托帝王诏令:矫诏 矫旨 矫敕 调旨
假托他事:托事
假托受命以行事:矫命
 假托君命行事:矫制
假托正直:托正
假托疲乏:托懒
假托酒醉:托醉
依附假托:附假
捏造假托:虚托
(假冒:假托)

另见:推托 凭借

☚ 假冒   冒充 ☛

各种诏书

各种诏书

授官的诏令:除制 除命
任命的诏书:麻命
任命宰相的诏书:麻辞 麻词 调元制
表示同意的圣旨:俞旨
帝王训教的诏书:训诏
诫约的诏书:诫书 戒敕
征聘贤士的诏书:鹤(鹤书;鹤头;鹤板;鹤版;鹤简;鹤板书;鹤头板;鹤头书)
考察官吏的诏书:诏条
怜恤抚慰的诏书:愍册
赦罪的诏书:诏赦
口授的诏书:口诏 口敕 口宣
亲笔的诏书:手诏 手敕 墨敕 墨诏 墨制 墨旨
皇帝亲自撰写的诏书:诏记
用黄纸写的诏书:黄纸 词黄
鹄头体的诏书:鹄书 鹄头(鹄头板) 鹄板(鹄板书)
用印加封的诏书:玺书
临终的诏书:末命 遗诏 顾命
皇帝的临终遗诏:凭几之诏
仁惠的诏旨:慈旨
秘密的诏书:密诏 密旨
假托君命的诏书:矫诏 矫制

☚ 诏书   封赠的诏书 ☛

矫制

又称矫诏,是擅自伪托诏令,或任意篡改诏令。首见于《史记·吕太后本纪》:“诸吕又擅自尊官,聚兵严威,劫列侯忠臣,矫制以令天下。”景帝定刘濞罪名时,又有“敢有议诏及不如诏者,皆腰斩。”矫诏为大不敬罪,又分为矫诏害、矫制害与矫制不害两种。据《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中载:“律,矫诏大害,腰斩。”又如武帝时诰侯王恢,“坐使酒泉矫制害,当死,赎罪,免。”这都属于重罪。如果不是故意而造成的失误,当从轻发落。据《外戚恩泽侯表》载,平烈侯继位者伉,元鼎元年,坐矫制不害,免。矫制害是指已造成严重后果,矫制不害的后果较轻。

矫制

也称“矫诏”。中国古代罪名一。即伪托君命,诈传诏旨。《唐律疏议·诈伪》:“诸诈为制书,及增减者,绞。未施行者,减一等。其收捕谋叛以上,不容先闻,而矫制有功者,奏裁。无功者,流二千里。”《明律、刑律、诈伪》:“凡诈为制书,及增减者,皆斩。未施行者,绞。传写失错者,杖一百”;“凡诈传诏旨者,斩;皇后懿旨,皇太子令旨、王令旨者,绞。”清律基本相同。

矫制

旧律中的罪名。谓假托皇帝命令以行事。《史记·汲黯传》:“河南贫人伤水旱万余家,或父子相食。臣谨以便宜,持节发河南仓粟以赈贫民。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武帝贤而释之。”颜师古注:“矫,托也。托言受诏也。”犯此罪者,汉律区分“矫制大害”、“矫制害”与“矫制不害”三种情况,犯前二者,处腰斩或弃市,后者,可以减免。

矫制

假借君王之命行事。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5:4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