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县徐颐乱法案
此案具体年月不详,大概在明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至十九年(公元1386年)。建昌知县徐颐,违例不纳税粮,拘禁官兵。《御制大诰三编》载:“建昌县知县徐颐,为本县夏税违限不纳,本府帖下督催二十八次,恃顽不答,却乃诡生巧计,暗令纳户黄文哲等赴所纳仓分虚买通关。事发,刑部差旗军张观、音保等提取。本官将刑房吏喻俊轻隐藏,暗图贿赂,接受邓子富等三名钞四百余贯,脱放各人,却令吏房吏徐文政抄批支吾。是后,本县官吏二十余日不于正门出入,潜于后门往来。各军等候日久,不见提到,每日只于县前伺候,忽见抄批吏徐文政,拿住欲同赴京。本官发怒,故将各军罗织,抢入县厅跪问,诬以直行正道,于县门下监锁。”前去官兵大部分被监锁,但其中三人脱逃,回京向朱元璋面奏了知县徐颐前项事情。徐颐闻知,才将原监锁军人释放。后徐颐被捉拿下狱。徐颐下狱后,又密令其弟纠集老人七十余名,进京妄保。七十余人中,后有四十二人进京,“妄诉官有政事”。此案使朱元璋大怒,判将知县徐颐凌迟处死。依照明律,其刑罚种类主要为笞、杖、徒、流、死(绞、斩)五刑及赎刑、充军。凌迟之刑,只对“谋反”(谋危社稷)、谋大逆(毁坏宗庙、山陵及宫阙)、子孙杀祖父母、父母、妻妾杀夫、奴婢杀主人等一类“恶逆”罪犯使用。若依明律,徐颐不应凌迟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