瞅睬;偢采;偢睬;揪采tɕ‘iəu55ts‘ai53qiu55cai53理睬。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三折: “眼见的冻死尸骸料没个人瞅睬。”《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五: “你平时那一班同欢同赏、知音识趣的朋友,怎没一个来瞅睬你一瞅睬?” 《红楼梦》第六回:“那些人听了,都不瞅睬。”又作“愀采”。宋张镃《眼儿媚·初秋》词: “起来没个人偢采,枕上越思量。”亦作“偢睬”。清李调元《卍斋璅录》卷八: “俗言偢睬,音秋彩。填词家多用此字。蜀人翻用,谓人不礼曰不偢不睬。”或作“揪采”。《金瓶梅词话》第六回:“楼上把武大郎灵牌丢在一边,用一张白纸蒙着,羹饭也不揪采。”按“瞅睬”的变体较多,此不赘。参见“不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