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睾酮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睾酮testosterone雄激素之一。也是雄激素的代表物,生物活性最强,能转化成17β-雌二醇。其生理作用见“雄激素”。 睾酮一种含有19个碳原子的类固醇激素。人体内主要的雄性激素,由睾丸的间质细胞所分泌,与第二性特征的发育直接有关。 睾酮 睾酮睾酮又称睾丸酮、睾丸素,属19碳(C19)类固醇(甾体)激素,是人体中主要的雄激素,化学结构见右图。 睾丸的间质细胞合成睾酮所需要的胆固醇大多是从乙酰CoA自行合成的,小部分来自血液。由此再经孕烯醇酮通过17羟孕烯醇酮,脱氢异雄酮,3,17雄烯二酮合成睾酮(即Δ5途径),或通过孕酮、17羟-孕酮、雄烯二酮而合成睾酮(即Δ4途径),详见下图:于人类可能Δ5途径占优势,睾酮合成过程中需要各种酶参予,酶缺乏或功能缺陷可导致性分化和性发育以及性功能的异常。 肾上腺皮质和卵巢亦通过类似途径合成睾酮,但肾上腺皮质合成的雄激素主要为脱氢异雄酮及其硫酸盐,还有雄烯二酮,卵巢则多为雄烯二酮。
睾丸和卵巢睾酮的合成受黄体生成素的调节,它和间质细胞表面的特异受体结合,通过腺苷酸环化酶(cAMP)系统促进睾酮的合成,其作用的环节是胆固醇转化为20α羟胆固醇的步骤。肾上腺皮质雄激素的合成在网状带进行,受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调节。脱氢异雄酮、雄烯二酮入血后,一部分在外周组织转化为睾酮。睾酮的产生率成年男性为每日6~8mg,成年女性为每日0.3mg。 血中的睾酮绝大部分和血浆蛋白相结合。血中的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是一种β球蛋白,分子量52000~115,000,等电点5.5,在60℃即失去活性,它能和睾酮呈特异的结合。结合常数在37℃时为8×108M-1,结合容量在男性为3~5×10-8M,女性为6~7.8×10-8M此蛋白在血中的含量,女性和儿童约比成年男性高一倍。另外,白蛋白、皮质激素结合球蛋白(CBG),均能和睾酮非特异性地结合。它们的结合常数分别为3.6×104M-1,1.5×106M-1,亲和力远低于性激素结合球蛋白。正常成年男性和SHBG结合的睾酮约占总量的56%和白蛋白结合的约占40%和CBG结合的约占2%,游离的睾酮只有2%,而成年女性则分别为78%、20%、1%、1%。血浆蛋白结合的睾酮可起一种缓冲作用,以维持血中睾酮的浓度在正常生理范围内。游离的睾酮可进入细胞,发挥生理效应,故具生物活性。我国成年男性血浆睾酮水平为360~910ng/dl,平均为570±116ng/dl(±8.0),女性为21~91ng/dl,平均为59±22ng/dl。 睾酮的分泌受垂体前叶分泌的黄体生成素(LH)调节,后者又受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LRH)的控制,血中的睾酮又可对垂体前叶LH的分泌和下丘脑GnRH的分泌进行反馈抑制,使血中睾酮维持在一定水平。睾酮的分泌是脉冲式的,但并不和LH的分泌同步,即一个LH峰后并不接有一个睾酮分泌峰。而是约三个LH峰才有一睾酮分泌峰。睾酮的分泌有昼夜的节律性变化,最高在上午6~8时,最低在夜里20~22时。并呈季节性的波动,10~11月的水平较高些,4~5月水平低些。胎儿时,睾酮的分泌在妊娠前半期主要受母体胎盘分泌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的控制,在妊娠的后半期胎儿垂体分泌的LH亦参与调节。 睾酮的分泌还受年龄、性别、月经周期、妊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男性胎儿,于6~8周起开始分泌睾酮,3月时达高峰,血中浓度可达40~580ng/dl,以后逐渐下降。出生后血浆睾酮迅速下降,生后一周又出现睾酮分泌增加。血睾酮水平可达成人的低限。持续约1~2个月然后再逐渐下降。于7~12月降至7~12ng/dl。至青春发育期,因下丘脑-垂体对性激素反馈抑制的敏感性下降,垂体LH的分泌首先在睡眠时增加。继之睾酮夜间分泌增加。整个青春发育期,睾酮的分泌进行性增加,至青春期第5阶段血睾酮达成年水平。50岁后,睾酮的分泌渐减少,血睾酮水平,尤其是游离睾酮下降,70岁后下降更明显。 女性胎儿出生后,血睾酮迅速下降至低值。直至青春发育期,睾酮的分泌才逐步增加到成年水平。整个育龄期,睾酮的分泌不仅有昼夜的变化,还有随月经周期的波动,排卵期升高。绝经期后,虽卵巢功能衰竭 但血睾酮水平无明显变化。妊娠时因血中性激素结合球蛋白的增加,血睾酮也增加。另外,应激状态,如焦虑、疲乏、激烈运动、手术、外伤、心肌梗塞等均可使血睾酮的水平减少。营养状态、睾丸血流量对睾酮的合成和分泌也有影响。疾病如肝病、肾功能衰竭,以及酗酒,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均可使血睾酮下降。 睾酮经扩散入靶细胞,和细胞中的特异受体相结合,活化后的受体-激素复合物易位至细胞核和核染色质上的受体位置结合,促进基因转录,合成各种核糖核酸,它们再由核转移至细胞质中,在核糖体上复制各种蛋白质,发生生理效应。在有的靶细胞内,睾酮须代谢至双氢睾酮(DHT)或雌二醇(E2)或雄烷二醇后再和相应的特异受体相结合经上述过程发挥生理效应。中枢神经系统、下丘脑有E2的受体,垂体有DHT、雄烷二醇的受体,前列腺、皮肤有DHT的受体,肌肉有睾酮的受体。血液中的双氢睾酮部分来自这种转化,部分来自睾丸,在成年男性,血DHT的浓度约为睾酮的1/10,其产生率约每日300μg,女性约每日50~75μg。 睾酮在靶细胞或代谢至双氢睾酮、雌二醇、雄烷二醇发挥生理效应,或经A环3位酮基的还原,双键的饱和及17羟基氧化而灭能、降解。主要的产物是雄酮,孕胆烷醇酮。它们在肝胆大部分和葡萄糖醛酸基,小部分和硫酸基结合,然后由尿液或胆汁排泄。约1%的睾酮葡萄糖醛酸结合后经肾脏排泄。这些降解产物组成尿中17酮类固醇总量的1/4~1/3。故测定尿中17酮类固醇的含量不能良好反映睾丸的功能状态。 睾酮的代谢清除率男性约为每日1179±284L。女性约为每日545±103L。(±8.0)。 睾酮的生理作用主要有: ❶促进胎儿副性器管的分化; ❷促进青春期副性器官的发育、成熟; ❸促进第二性征的发育; ❹促进蛋白质的合成,还能增强糖酵解以供给蛋白合成所需的能量; ❺促进骨胳的生长,骨骺线的融合,增加肾脏红细胞生成素的制造,刺激红细胞的生成; ❻维持正常的性功能和精神的性定向。 ☚ 精子生成 睾丸功能检查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