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相思樹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代名物 > 木果類 > 林木部 > 灌木 > 相思樹 相思樹 xiāngsīshù 亦稱“楒”、“相思”。木名。豆科。蔓生灌木。偶數羽狀複葉。總狀花序腋生,小花白色或帶紅色。莢果,黄緑色。種子橢圓形,基部靠近種臍部分黑色,上部朱紅色,有光澤。種子、根及莖葉供藥用。分佈於我國福建、臺灣、廣東、廣西及雲南等省。《廣韻》:“楒,相思木。”《文選·左思〈吳都賦〉》:“楠榴之木,相思之樹。”晉·劉淵林注:“相思,大樹也。材理堅,邪斫之則文,可作器。其實如珊瑚,歷年不變,東冶有之。”明·張岱《夜航船·相思樹》:“潮鳳凰山多相思樹。樹中有神,披髮跣足。”據古傳,宋康王奪其舍人韓憑之妻,韓氏夫婦皆自殺,兩冢相望,宿夕之間冢頂各出大梓木,連理而生,又有鴛鴦,恒棲樹上,交頸悲嗚,宋人哀之,因號其木為相思樹,此乃連理梓木,與相思樹非一物也。參閱晉·干寳《搜神記》卷十一。 古代名物 > 禮俗類(下) > 婚育部 > 婚嫁 > 相思樹 相思樹 xiāngsīshù 亦名“相思木”。其子實曰“相思子”、“紅豆”。《文選·左思〈吳都賦〉》:“楠榴之木,相思之樹”。劉淵林注:“相思,大樹也。材理堅,邪斫之則文,可作器。其實如珊瑚,歷年不變,東冶有之。”傳說其樹之名與夫妻相思有關。晉·干寳《搜神記》卷十一載,宋康王奪其舍人韓憑妻何氏,夫妻皆自殺,兩塚相望,不久,塚頂各生大梓木,屈體相就,根交於下,枝錯於上,又有鴛鴦一對,恒棲樹上,交頸悲鳴。宋人哀之,因名其木曰“相思樹”。南朝梁·任昉《述異記》卷上:“昔戰國時,魏國苦秦之難,嘗有民從征戍秦,久不返,妻思而卒。即葬,塚上生木,枝葉皆向夫所在而傾,因謂之相思木。”後因以寓喻男女相思或愛情。南朝·梁武帝《歡聞歌》之二:“南有相思木,合影復同心。”唐·王建《春詞》:“庭中並種相思樹,夜夜還樓雙鳳凰。”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