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优势论Theory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各国以生产成本的相对差异为基础进行国际分工,并通过自由贸易增进共同利益的国际贸易理论。由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 (1772~1823) 在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1817) 一书中提出。李嘉图在经济理论上继承和发展了亚当·斯密的学说,在国际贸易理论上则把斯密的绝对优势论发展为相对优势论。按照李嘉图的看法,具有不同绝对优势的国家之间通过国际贸易固然可以增进共同利益,但这并不是国际贸易的全部;对于那些在任何方面都没有绝对优势的国家,只要具有相对优势就同样可以从国际贸易中获利。如假设英国生产毛呢需要100人一年的劳动、生产葡萄酒需要120人一年的劳动; 而葡萄牙生产毛呢和葡萄酒则分别需要80和90人一年的劳动。在这种情况下,英国在这两种产品上都没有绝对优势,但在生产毛呢上具有比较优势(1/100:1/80=0.8>1/120:1/90=0.75)。如果英国专门生产毛呢,而葡萄牙专门生产葡萄酒,那么通过两国的交换就可以增进任何一个国家的利益。比较优势论大大拓宽了贸易理论的适用范围,是古典、新古典乃至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重要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