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目前经济形势和调整工商业、调整税收的措施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目前经济形势和调整工商业、调整税收的措施 《目前经济形势和调整工商业、调整税收的措施》这是陈云1950年6月15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关于经济形势、调整工商业和调整税收诸问题的报告,原载1950年6月19日《人民日报》。当时,国民经济的恢复已取得了很大成绩,即财经工作已实现统一,财政收支已接近平衡,通货和物价已趋于稳定。但是,当时的工商界却出现了许多困难,其表现是:商品滞销、生产减缩、关店歇业增多,失业人数大大增加。陈云指出,形成这些困难的基本原因:(1)是由于通货和物价的稳定,暴露了同时又停止了过去社会上的虚假购买力。现在,人们不但不再囤积货物,而且将过去囤积的货物吐到市场上来,这样就使市场上若干物资一时供过于求,生意不好,许多工商业者发生困难。但这种情况是暂时的,原来囤积的货物一经销完,供求关系即将走向正常状态。(2)是过去适合于殖民地半殖民地经济发展起来的若干工商业,许多的货物在新中国失去市场,另有许多货品也不符合人民需求的规格,因而引起一部分工商业倒闭和一部分工人失业的现象,需要救济及转业。(3)是许多私营企业机构臃肿,经营不善,成本高,利润少,甚至还要亏本。这也引起许多工商业缩小营业,甚至停工歇店现象。(4)是经济中的盲目性,同一行业内部盲目竞争,地方与地方之间供求不协调,这也引起许多企业减产、停工和倒闭。由于长期战争,人民购买力大为降低,也使得工商业不景气。陈云指出,现在这些问题之所以突出,是因为长期间存在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经济情况现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个变化在暂时说来确是一种痛苦,一种困难,但这是走向新生,走向重建,走向繁荣过程中的痛苦和困难。整个地说来,它是带暂时性的。关于调整工商业,陈云主要说明了人民政府对于调整公私关系这个问题上的一些政策和办法。为使公私关系取得一定的协调,减轻目前在我国经济的历史转折点所发生的困难,人民政府应该在工业、商业、金融业、工商界组织等方面采取一些具体措施。陈云指出,在工业落后的中国,在一个长时期内,民族资本家发展工业、向工业投资,对国家和人民都是有利的。中国是散漫小生产占优势的大国,私商的存在是不可免的。为发展商品的交流,国家允许私人资本经营商业。人民政府保护一切有利于国计民生的资本家的利益,但同时,反对一切有害于国计民生而从事投机捣乱的人们的行为。他强调,国营经济是一切社会经济成分的领导力量。也就是说,人民政府对公私经济关系的基本政策,就是使各种社会经济在国营经济领导之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关于调整税收。陈云指出,统一全国财经工作以来,国家财政出现了收支接近平衡的新局面。但也出现了一些偏差。如征收公粮的工作在地区上和在负担上有畸轻畸重的现象,负担面太窄,使得一部分人负担过重;城市税收方面,同样有畸轻畸重的情况,也有逃税漏税的情况;税目太多,有的重复,有的不明确;计税方法和估价不统一,许多手续繁杂等。为使我们的税收工作完全符合于《共同纲领》关于税收政策的规定,即“国家的税收政策,应以保障革命战争的供给、照顾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及国家建设的需要为原则,简化税制,实行合理负担”。人民政府应该有步骤地采取一些措施。在农业税方面,主要是适当地减轻农业税,还按常年固定产量征税,对增产部分不加税,借以鼓励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工商税方面,要继续执行工轻于商和日用品轻于奢侈品的征税政策,减轻盐税,以便利广大的消费者。在税务工作人员方面,人民政府要加强对税务人员的教育工作,使其具有必要的政策头脑、税收知识和良好的工作作风。陈云的以上思想和措施为当时全国工商业渡过暂时困难,起了重要作用。他的一些观点,对当今中国改革开放,仍具有现实意义。全文约7 200字,载《陈云文选1949—1956年》。 ☚ 毛泽东在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中加写的一段话 关于西北地区的民族工作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