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械古代狱具的泛称。有罪人犯当用械具束缚,以防止逃亡者,都称之为盗械。盗,即逃的意思,盗械,恐其逃亡而施加刑械。秦汉有专用名词并有专注。《汉书·惠帝纪》:“爵五大夫,吏六百石以上及宦皇帝而知名者,有罪,当盗械者,皆颂系。”注如淳曰:“盗者,逃也,恐其逃亡,故著械也”。师古曰:“盗械者,凡以罪著械,皆得称焉,不必逃亡也”。对于囚徒私自解脱盗械,或为他人脱械,或他人为囚徒脱解盗械者,历代法律都予以严厉制裁。如秦律规定:脱盗械而逃亡者,斩左趾为城旦。唐律规定:司狱官卒对于不应脱械的囚徒而任意脱去者,杖罪笞打30,徒罪以上递加一等;囚徒自行脱去,罪刑同此。 盗械 盗械系盗贼的刑具。《汉书·惠帝纪》:“即位后制:五大夫,吏六百石以上及宦,皇帝而知名者有罪,当盗械者,皆颂系。” 师古曰: “盗械者,凡有罪,著械皆得称焉,不必逃亡也。” ☚ 盗 盗官钱 ☛ 000168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