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益阳楚墓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益阳楚墓

益阳楚墓

战国墓葬群。1977—1981年,考古学者在益阳市市郊发掘战国墓葬130余座,出土铜、陶、玉石、琉璃、漆木、铁器1400余件。1977—1978年,在资阳区新桥河镇附近的新桥山发掘战国墓23座。其陶器组合为罐、豆,鼎、敦、壶、盘,鼎、敦、壶、盒。较重要的器物有几种形制特殊的兵器。一件戈,作银斑斜方格纹,纹样与湖北江陵出土的越王勾践剑相同,但内尾端上角伸出一钩,为湖南楚墓中所少见。同一时期又在赫山区赫山庙发现战国墓22座。赫山庙墓葬陶器组合有钵、豆,鼎、敦、壶、豆、盘、勺,鼎、敦、壶、钫、薰炉等几种。铜器以兵器为大宗, 较为重要的有 “作郲王戟”戈和 “越王州勾” 剑。7件一套的砝码,实测重量分别为118.2、59.1、27.2、14、12、6、2.8克,总重239.3克。1979-1981年, 又在赫山区桃花𪨷、 天成垸、 赫山庙、 羊舞岭等地发掘了93座战国墓。陶器组合有绳纹圜底罐、钵、深盘矮柄豆,鼎、敦、壶、豆,鼎、敦、壶、钫或鼎、盒、壶、钫三类。其特征表现一种晚期形态,时代可能已至战国末年。铜镜15面,形式多样,有素面镜、羽状纹地变形菱纹镜、羽状纹地四山八叶镜、羽状纹地四山四叶镜、连弧纹镜等。另有多套砝码和数枚虎纹肖形铜印。迄至1983年9月止,在资阳、赫山二区范围内发掘清理的楚墓已达330余座,出土文物3000余件。其基本特征与长沙、常德等地战国墓一致,族属应为楚。由于春秋时期益阳多以古越人中某一支为主的土著越文化占主导地位,战国时期又受到西邻的巴、濮等族文化一定程度的影响。其文化特点上又呈现复杂面貌。

☚ 马田坪楚墓   衡阳楚墓 ☛

益阳楚墓

战国时期楚墓群。分布于湖南省益阳市附近的桃花仑、天成垸、赫山镇、羊午岭、新桥山、赫山庙等几个墓区。1975年至1981年间,湖南省博物馆等单位在这些墓区先后发掘中小型楚墓240多座。墓葬形制均为土坑竖穴,少数墓有小封土堆。有些稍大的墓有斜坡墓道。有的墓壁有脚窝或墓底有横枕木沟。墓坑有长方形窄坑、长方形宽坑和带墓道的长方形宽坑三类。窄坑墓有的有头龛和生土二层台,葬具为1棺。宽坑墓为1棺1椁,椁室设头箱和边箱置随葬品。随葬品的种类有陶、铜、铁、琉璃、玉石、漆木器等。每墓少者1件,多者数十件。铜器以剑、戈、矛、镞等兵器最多,较重要者有越王州勾剑。此外还出有铜工具、鼎、镜、权衡器、车马器和印章等。铁器有剑、削、镞、钁、锄等。所出陶器的组合有三类:一类以绳纹圜底罐、钵、深盘矮柄豆为代表。二类以鼎、敦、壶、豆为主。三类为鼎、敦、壶、钫或鼎、盒、壶、钫(均附加豆)。墓葬的时代为春秋晚期至战国末。益阳楚墓具有某些地方特征和楚、越、巴文化因素共存的现象。益阳新桥山发掘的25座楚墓以随葬铜兵器为主,有的墓出土成组的剑、戈、矛。墓葬分布集中,排列方向基本一致,可能是楚军人的墓地。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0:5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