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皮黄腔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皮黄腔 皮黄腔戏曲声腔。又称南北路。二黄腔与西皮调的合称。关于二黄与西皮的渊源说法不一,其合流时间也歧说纷纭。一说在清乾隆年间,但依据不足。或云嘉庆年间米应先(喜子)等汉调艺人搭伙徽班,徽汉合流促成皮黄结合。也有认为合流于道光年间。清叶调元《汉皋竹枝词》有云:“曲中反调最凄凉,急是西皮缓二黄。”被看作是皮黄合流的最早材料。湖北汉调艺人王洪贵、李六所唱的楚调新声,即为二黄腔与西皮调结合后的新腔。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则为皮黄合流后涌现的著名老生演员,自此皮黄腔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京剧孕育形成。二黄腔节奏徐缓,宜表现凄凉之情,西皮调旋律高亢,宜表现激越之情。两者珠联璧合,丰富了音乐表现力,至今仍为京剧主要曲调,因此又可作为它的代称。传入南方各省的皮黄腔,与当地语言及音乐相结合,又派生出许多新的剧种,如湘剧、祁剧、粤剧、桂剧、滇剧、赣剧等,这些剧种又被统称为皮黄腔系统。参见“二黄腔”、“西皮调”。 ☚ 罗罗腔 南北路 ☛ 皮黄腔 皮黄腔皮黄腔是由西皮、二黄两种腔调组成的一大声腔系统。 ☚ 梆子腔 弦索腔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