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诸司朝觐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诸司朝觐 诸司朝觐古代朝仪名称。指地方官员入京朝见皇帝的仪式。具体规制历代不尽相同。明代的诸司朝觐制度: 地方官员每三年入朝一次,常于年底进行。时间是自十二月十六日开始,由鸿胪寺负责以次引见。到二十五日以后,每日安排方面官 (布政、按察、都指挥使三司官员) 随常朝大臣入奉天门行礼; 府州县官及诸司首领官吏、土 (土司) 官吏于午门外行礼。天顺三年 (1459) 又规定,方面官进京朝觐时要递降京官一等。到了万历五年(1577),诸司朝觐定出细则: 南京府尹、行太仆寺苑马寺卿、布按二司,俱于十二月十六日朝见,外班行礼。从右掖门进入直至御前,仍由鸿胪寺官负责以次引见。各外班行礼,至御前引见。遇到免朝时便暂停等候直到引见为止。至正旦朝贺,俱入殿前行礼。凡朝觐官员均见辞行谢恩礼; 身着公服。正旦朝会着朝服,但不穿朱履。常朝时均穿锦绣。 ☚ 诸王来朝 遣将出征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