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皇城使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皇城使宋武阶官名。宋沿五代后梁旧制设置。通常无职掌,仅为武臣迁转之阶,为正七品东班诸司正使之一。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改称“武功大夫”。 皇城使 皇城使官名。五代时置。掌皇城警卫。金国掌宫阙修缮。《历代官制概略》: “皇城使: 官名。五代时设为皇城司的主官,用君主亲信担任,以拱卫皇城。宋代沿设。然宋代以官寄禄,非别敕不除本司事。皇城司的实际主管为干当官7人,掌官门出入禁令,并统率所属周流民间,密行伺察,性质近似明的厂卫。任皇城使者不一定担任干当官,往往仅以表示官阶。徽宗政和中重定武职官阶,改皇城使为武功大夫,在52阶中为第26阶。高宗绍兴中改定次序,又以武功大夫为第15阶。” 《金史·百官志》: “皇城使1员,正八品; 副使1员,正九品。掌宫阙缮修之事,不常置。” ☚ 皇太后 皇门官 ☛ 皇城使宋武阶官名。宋沿五代后梁旧制设置。通常无职掌,仅为武臣迁转之阶,为正七品东班诸司正使之一。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改称“武功大夫”。 皇城使官名。掌皇城启闭、警卫之事。唐昭宗天祐三年 (906) 置,五代后梁沿袭此制。 皇城使官名。五代后梁始置,为皇城司的主官,以君主的亲信充任,以拱卫皇城。宋沿设,属东班诸司使,通常无职掌,仅作为武臣迁转之阶。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改称武功大夫。金皇城使秩正八品,不常置,掌宫阙缮修之事。 皇城使武阶名。属诸司正使阶列。始见于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十月(《旧唐书·朱泚传》)。宋初称武德使(《长编》卷21己丑),太平兴国六年十一月十日改皇城使(《长编》卷22甲辰)。为前期诸司正使诸阶之首。皇城使有止法,不能按资磨勘转行遥郡刺史。治平二年五月一日,诏皇城使改官七年,如曾历边任、有五人(监司或总管)以上保荐者,与转遥郡刺史,开了一个口(《长编》卷225庚申)。又,皇城使、带御器械任满解带,则迁遥郡刺史(《净德集》卷8《皇城使、带御器械向绰可遥郡刺史》)。其余都得听特旨转行遥刺(《宋会要·职官》52之24)。元丰官制、《元祐令》均为正七品(《宋会要 ·职官》8之3、《分纪》卷44)。政和二年九月二十五日,其阶名,易为武功大夫(《宋诏令》卷163《改武选官名诏》)。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