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白榆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白榆徐贞木(一作徐真木),字士白,号白榆,清秀水人。性兀傲,不苟附时趋。工诗,周筼称其典赡淹贯。小楷法《黄庭经》,篆刻为海内宗仰,出程邃、许容上。著有《怀古堂集》。 白榆bái yú(号)见士白。 白榆bái yú❶树名。岑参《轮台即事》:三月无青草,千家尽白榆。郑辕《清明日赐百僚新火》:漏残丹禁晚,燧发白榆新。 白榆 白榆báiyú┃━ 喻星。《古乐府·陇西行》:“天上何所有,历历种白榆。”此以白榆星喻树,后以之指星辰。唐·杨衡《他乡七夕》诗:“不堪鸣杼日,空对白榆秋。”唐·杜甫《大觉高僧兰若》诗:“香炉峰色隐晴湖,种杏仙家近白榆。”另见43页“白榆”条。 ☚ 白河 东方星 ☛ 白榆 白榆báiyú┃━ 喻拂晓时的天空。唐·施肩吾《望晓词》:“蟠桃树上日欲出,白榆枝畔星无多。”另见34页“白榆”条。 ☚ 玉霄 玄玄 ☛ 古代名物 > 木果類 > 林木部 > 喬木 > 枌 > 白榆 白榆 háiyú 即枌。 古代名物 > 天象類 > 天體部 > 其他 > 白榆 白榆 báiyú 亦稱“天榆”、“星榆”,省作“榆”。指星。《樂府詩集·隴西行》:“天上何所有?歷歷種白榆。”唐·張仲素《賦得玉繩低建章》詩:“天榆隨影没,宫樹與光攢。”唐·王初《即夕》詩:“風幌凉生白袷衣,星榆纔亂絳河低。”唐高宗《大唐紀功頌》:“月弓宵而空桂,則蝕屢金波;星箭夕而奔榆,則妖飛玉弩。” 白榆siberian elmUlmus pumila L .,又称家榆、榆树。榆科,榆属。落叶乔木。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及华东等地,海拔通常在1 000 m以下,常见于“四旁”、山麓和沙地。高达25 m,胸径1 m。小枝细长,灰白色。叶椭圆形、椭圆状卵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2 ~7 cm,具不明显垂锯齿,羽状脉,侧脉9~14对。花两性,簇生,先叶开放。翅果近圆形.径1~1.8 cm,果核位于果翅中央。喜光。耐寒,耐旱,耐盐碱。抗风。生长快。种子繁殖。木材纹理通直,略硬.有弹性,耐湿,耐腐,力学性能良好,供家具、农具、车辆等用材。树皮可代麻。叶可作饲料。叶、皮、果均可入药。为中国“三北”地区“四旁”绿化、用材林、防护林主要造林树种。 白榆 白榆别名榆、家榆、榆树。乔木,高达25米。树冠卵圆形,树皮暗灰色,枝条细长,灰色。叶椭圆状卵形或椭圆状披针形。花先叶开放。翅果近圆形或卵圆形,熟时黄白色,无毛。花期3—4月,果期5—6月。生于南北疆各地山前冲积扇平原和荒漠绿洲。是新疆重要造林树种之一。 白榆 白榆榆科榆属落叶乔木,各地“四旁”广为栽培。喜光,适应性强,生长快,耐瘠薄、干旱、寒冷,稍耐盐碱。材质坚硬柔韧,用途广,是建筑、家具、农具、车辆的好材料。枝皮纤维可作麻绳、麻袋、造纸等原料。树皮可制淀粉,用作造纸糊料。叶作饲料。果实榆钱子, 人可采食。榆皮、叶、果实均可入药,治神经衰弱, 利尿、安神。 ☚ 复叶槭 白蜡树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