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2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3
 岭枝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4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5


 
 【释】
 1.柳州:今广西柳州,作者于元和十年(815)任该州刺史。漳州:今福建龙溪县一带,当时韩泰任刺史。汀州:今福建长汀县一带,时由韩晔刺守。封州:今广东封开县一带,时陈谏刺守。连州:今广东连县、阳山县一带,时由刘禹锡出守。
 2.接:目接,目光所及。大荒:荒远的旷野。海天:海天相连的意思。
 3.飐(音 zhan):吹动。芙蓉:荷花。芙蓉水:荷塘水。屈原《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薜荔:常绿蔓生的香草,又名木莲。薜荔墙:爬满薜荔的墙。两句用芙蓉、薛荔既实写近景,又暗喻品格高洁的五人备遭摧折的险恶境况。
 4.重遮:层层遮蔽。江流:指柳江。九回肠:司马迁《报任安书》:“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忘,出则不知所如往。”诗中既指彼此为盘曲的江流阻隔,又喻愁肠百结。
 5.百越:也称“百粤”。《通典州郡典·十四》:“自岭而南,当唐虞三代为蛮夷之国,是百越之地。”泛指今闽粤一带,诗中提及的五州均属焉。文身《庄子·逍遥游》:“越人断发文身。”古代南方在人身上刺花纹的风俗。犹自:仍然。滞:滞留,不流通。一乡:一方。
 
 【译】
 登上高高的城楼向远方眺望,
 旷野大荒顿时投入你的目光,
 大海与苍天相连,触入愁思茫茫。
 惊风吹乱了荷花水塘,
 密雨斜打在木莲围墙。
 山岭上繁茂的树木重重叠叠,
 遮挡了你千里远眺的神往,
 弯弯曲曲的河流,真似那
 百折九曲的愁肠。
 我们同贬在这文身蛮荒之地,
 怎堪音书断绝,人各一方。
 
 【评】
 唐顺宗李诵即位之初,重用王叔文等,实行新政,时为永贞元年(805),史称永贞新政。五个月后,新政失败,王叔文翌年死而柳宗元、刘禹锡、韩泰、韩晔、凌准、程异、韦执谊等分贬远州司马。史称“八司马”。十年后的宪宗元和十年(815),柳、刘与二韩等才奉诏回京,却又被贬往更荒凉的边地。韩泰为漳州(治所在今福建漳州市)、韩晔为汀州(今福建长汀县)、陈谏为封州(今广东封川县)、刘禹锡为连州(今广东连县),而柳宗元则为柳州(治所在今广西之马平县)刺史。此诗即为诗人初到柳州登城怀念漳、汀、封、连四州刺史,同时抒发自己情怀所作。
 首联登楼远望。海阔连天,愁思弥漫,起势高而愁思深,定下全诗悲壮美的格调。如清人纪昀所评:“一起意境阔远,倒摄四州,有神无迹。通篇情景俱包得起。”(《瀛奎律髓刊误》卷四)诗人以悲壮之情怀观照登柳州城楼之所见,所见之物无不染上悲壮之情怀:“惊风乱飐”,“密雨斜侵”,那南国密密的枝叶,原本美丽悦人,诗人却嫌它遮往了自己思念的望眼;那九曲十折的江流,原本象玉带般地缭绕,诗人却觉得它似满载愁思的回肠。如清人宋宗元所评:“惊风密雨、岭树江流,无非愁思,楚骚遗响也。”(《网师园唐诗笺》卷十二)屈子《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揽木根以结芷兮,贯薜荔之落蕊……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诗人用骚人之意,“芙蓉”、“薜荔”皆见诗人“情其信芳”之意。而“惊风乱飐”,“密雨斜侵”皆以屈子境况之自比耳!
 此诗首联为远景,颔联为近景,颈联则为远景,由远及近,又由近及远,正见登楼望远,俯仰天地之心情景况。颈联中同为远景,又分为一仰一俯。仰则树重遮目,俯则江流九曲,皆不如意也。
 结尾点题,以递进手法写自己之痛苦情怀:共来百粤文身之地,已令人痛心,何况又分于各处、难于睹面、音书难达?至此,则诗题中之“登”字、“寄”字俱已作结。

历代诗词精品之《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鉴赏 - 可可诗词网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齧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作于元和十年(815)夏初至柳州贬所时。同年被召还京改贬的,还有“八司马”剩下的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四人,各被改贬为漳(今属福建)、汀(今福建长汀)、封(今广东封开)、连(今广东连县)州刺史。诗即寄赠四人之作。
 首联写登高望远,兴起愁思。大荒指辽阔的原野或边远之地,“高楼”与“大荒”互形,则高益高、远益远,境界尤为莽苍,尤能兴起心事之浩茫;柳州下临潭水(即今柳江),“海天”实是江天,乃夸张愁思之漫无边际。两句境界宏大阔远,工于发端。
 次联点明乃风雨登楼,一倍增其愁情。“芙蓉”、“薜荔”,撷芳于楚辞(《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揽木根以结茝兮,贯薜荔之落蕊”),以譬君子;“惊风”、“密雨”以譬小人;“飐”而曰“乱”、“侵”而曰“斜”,以譬政治迫害,显有主观感情色彩;而取象尽出眼前景,故喻义如水中著盐,不见痕迹。就写景言,这两句是近景。
 三联写远景,仍具比义。何焯云:“岭树句喻君门之远,江流句喻臣心之苦”,乃就系心君国立言;从寄赠角度看,则心驰神往,而重岭密林遮断千里之目,漳、汀、封、连四州殆不可见,相思愁肠遂有如九曲之江水。
 末联抒发感慨。言南中交通不便,不要说互访不易,连互通音信也很困难。诗人的高明之处,在于先下“共来”二字,然后再以“犹以”反跌,以启各散五方之意,由此收到了沉郁和唱叹的效果,形象地表现了他的九曲回肠。
 同为唐人七律名篇,此诗与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不同,韩诗主情事,而此诗主情景,所以在表情上韩诗显、此诗隐。全诗六句写登楼,气势开阔,景色苍凉,兴中有比;末二寄人,感情沉郁。至于一气挥斥,则与韩诗并无二致。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作者、注释和解题 - 唐诗经典 - 可可诗词网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解题】
 此诗作于元和十年(815),时柳宗元初抵柳州(今属广西)任刺史。顺宗永贞元年(805),柳宗元等八人因参加王叔文政治革新失败被贬为州司马,时称“八司马”,至元和十年春,除凌准、韦执谊已卒,程异已先任用外,其余五人都奉诏入京,又外调为远州刺史。柳宗元抵柳州后,登楼远眺,怀念同遭迁贬的漳州(今属福建)刺史韩泰、汀州(今福建长汀)刺史韩晔、封州(今广东封开)刺史陈谏、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刘禹锡,作此诗寄赠。诗中感物起兴,将壮阔景色与沉重愁思紧密结合,其中暗寓小人倾陷君子之意。纪昀《瀛奎律髓刊误》评此句“一起意境阔远,倒摄四州,有神无迹。通篇情景俱包得起。三四赋中之比,不露痕迹。”方东树《昭昧詹言》卷十八云:“六句登楼,二句寄人,一气挥斥,细大情景分明。”
 【注释】
 ①接:目光接触到。大荒:旷远的广野。②海天:远望水天之际。③二句写雨中近景。惊风:狂风。飐(zhan):劲吹使物颤动。芙蓉:荷花。薜荔(bi li):攀附在墙或树上的常绿藤本蔓生植物。④二句写远景,暗寓别离相思之愁和贬谪之悲。重遮:层层遮蔽。江:指流经柳州的柳江。九回肠:犹愁肠百结,形容极端忧愁。⑤二句写怀念友人,意谓虽然共同来到南方不开化之地,但仍然音讯阻隔于一偶。百越:即百粤,泛称五岭以南各少数民族。文身:在身上刺花纹图案,是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的习俗。滞:阻塞。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1:2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