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
副词 一、用于动词前,表示动作施行在很早以前、早些时候或早年。 义即“很早”、“早”、“早年”。也作“蚤”。 ❶ 胆略不群,威名早著,为国展力二十余年。(《洛阳伽蓝记·法云寺》)——不群:超群。 早著:很早昭著于世。 ❷ 豫章公主早丧其母,后收养之,慈爱逾于所生。 (《资治通鉴·唐纪·太宗贞观十年》)——所生:生母。 ❸ 念吾祖之蚤殁,每祭辄潸然泪下。 (《震川文集·陆允清墓誌铭》)——蚤殁(mò):早死。 潸(shān)然:流泪的样子。 二、表示动作施行于某时之前。义即“早点儿”、“早些”、“及早”。 ❶ 田侯召大臣而谋曰:“早救之,孰与晚救之便?”(《战国策·齐策一》)——“早救”句:早救与晚救相比哪种做法更好?❷ 蚤卧蚤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形。(《黄帝内经·顺养》)——兴:起床。 ❸ 殿下若不早谋,必成大患。(《旧唐书·刘幽求传》) 三、表示动作行为发生在早晨。义即“早晨”。 ❶ 魏其与其夫人益市牛酒,夜洒扫,早帐具至旦。(《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益市牛酒:多多地买了牛肉和酒。早帐具至旦:早晨陈设餐具,直到日出。 ❷ 明蚤往,及未寤,便呼:“子慎,子慎。”虔不觉惊应,遂相与友善。(《世说新语·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