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瘈狗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瘈狗 瘈狗清代寓言。张云璈著。《简松堂文集》:邑有瘈狗,人逐之。狗不自知其瘼也,怒人之逐而反噬焉。人恶其瘈而忽其为狗,姑置之。狗于是以人之不较也,遂逞其瘈而噬愈甚。而人亦竟无如之何。安得世有提弥明者搏而杀之,以快于人也乎? ☚ 儆舟 竭池求珠 ☛ 瘈狗 邑有瘈狗①,人逐之。狗不自知其瘈也,怒人之逐而反噬焉。人恶其瘈而忽其为狗, 姑置之。狗于是以人之不较也, 遂逞其瘈而噬愈甚。而人亦竟无如之何。安得世有提弥明者搏而杀之②, 以快于人也乎? ——《简松堂文集》 【注释】 ①瘈(zhi)狗:疯狗。②提弥明者搏而杀之:春秋时晋灵公用恶狗暗害正卿(相当宰相)赵盾,勇士提弥明打死了恶狗,解救了赵盾。这里用作为民除害的意思。 【意译】 小城里有条疯狗,人们驱逐它。狗不知道自己已经疯了,对人们的驱逐感到非常愤怒,反过来咬他们。人们讨厌它发疯而忽视它是一条狗,暂且置之不理。疯狗在这种情况下认为人不与它计较,于是仗着发疯更厉害地去咬人。而人们竟然也拿它没有办法。世上怎么能得到像提弥明那样的人来为民除害,使人心大快呢? 【解说】 在历史的长河中如瘈狗一类的人并不少见。上至封建帝王、达官贵人,下至流氓土匪、泼皮无赖,总是丧心病狂地在社会上作威作福。人们或是缺少自醒意识,听之任之;或是恐惧他们的威势,不敢起来反抗;或是稍有反抗,便偃旗息鼓,置之不理,……不阻止他们,不反抗他们,无意中便是纵容了他们。历史证明最终受害的还是广大百姓。且不说“防患于未然”、“亡羊补牢”总是应该的。就如本文中的瘈狗,已经开始咬人了,但人们还是忽视它,不以为然,于是瘈狗得寸进尺,使人们无可奈何。如果在它才发疯的时候就置它于死地,也就不可能后患无穷。因而与其念着“早知今日,何必当初?”还不如奋力抵抗,消灭祸患。文中所说的提弥明,是一个为民除害的英雄。他打死恶狗,保住了忠良,使人民拍手称快。作者意在唤醒人们的社会责任感,希望在遇到“瘈狗”的时候,每个人都能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一分子,丢弃那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人生哲学,勇敢地去除掉“瘈狗”,做一个让人民称赏的英雄。可悲的是,由于封建思想长期禁锢人心,对恶人的惩治往往以宽容为本,事不及己,也总是视而不见。放弃这些思想吧,“瘈狗”所导致的悲剧不能再现了,去走提弥明走的路,让“瘈狗”在人世消亡! 【相关名言】 千里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韩非 瘈狗 邑有瘈狗①,人逐之。狗不自知其瘈也,怒人之逐而反噬焉。人恶其瘈而忽其为狗, 姑置之。狗于是以人之不较也, 遂逞其瘈而噬愈甚。而人亦竟无如之何。安得世有提弥明者搏而杀之②, 以快于人也乎? ——《简松堂文集》 【注释】 ①瘈(zhi)狗:疯狗。②提弥明者搏而杀之:春秋时晋灵公用恶狗暗害正卿(相当宰相)赵盾,勇士提弥明打死了恶狗,解救了赵盾。这里用作为民除害的意思。 【意译】 小城里有条疯狗,人们驱逐它。狗不知道自己已经疯了,对人们的驱逐感到非常愤怒,反过来咬他们。人们讨厌它发疯而忽视它是一条狗,暂且置之不理。疯狗在这种情况下认为人不与它计较,于是仗着发疯更厉害地去咬人。而人们竟然也拿它没有办法。世上怎么能得到像提弥明那样的人来为民除害,使人心大快呢? 【解说】 在历史的长河中如瘈狗一类的人并不少见。上至封建帝王、达官贵人,下至流氓土匪、泼皮无赖,总是丧心病狂地在社会上作威作福。人们或是缺少自醒意识,听之任之;或是恐惧他们的威势,不敢起来反抗;或是稍有反抗,便偃旗息鼓,置之不理,……不阻止他们,不反抗他们,无意中便是纵容了他们。历史证明最终受害的还是广大百姓。且不说“防患于未然”、“亡羊补牢”总是应该的。就如本文中的瘈狗,已经开始咬人了,但人们还是忽视它,不以为然,于是瘈狗得寸进尺,使人们无可奈何。如果在它才发疯的时候就置它于死地,也就不可能后患无穷。因而与其念着“早知今日,何必当初?”还不如奋力抵抗,消灭祸患。文中所说的提弥明,是一个为民除害的英雄。他打死恶狗,保住了忠良,使人民拍手称快。作者意在唤醒人们的社会责任感,希望在遇到“瘈狗”的时候,每个人都能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一分子,丢弃那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人生哲学,勇敢地去除掉“瘈狗”,做一个让人民称赏的英雄。可悲的是,由于封建思想长期禁锢人心,对恶人的惩治往往以宽容为本,事不及己,也总是视而不见。放弃这些思想吧,“瘈狗”所导致的悲剧不能再现了,去走提弥明走的路,让“瘈狗”在人世消亡! 【相关名言】 千里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韩非 古代名物 > 獸畜類 > 畜部 > 犬科 > 瘈狗 瘈狗 zhìgǒu 省稱“瘈”、“𤠹”,俗稱“瘋狗”。謂狂犬也。爲狂犬病主要傳染源。頭垂、吊尾、齒露、背弓、挺腰、誕流。因其頸項、腰背僵直,故多横衝直撞,不善轉彎;遇,當旁走,可避。《左傳·襄公十七年:“國人逐瘈狗,瘈狗入於華臣氏。”《吕氏春秋·首時》:“鄭子陽之難,猘狗潰之。”《淮南子·汜論訓》:“有折弓者,畏罪而恐誅,則因猘狗之驚,以殺子陽。”又《說林訓》:“狂馬不觸木,猘狗不自投於河;雖聾蟲而不自陷,又況人乎? ”《說文·犬部》:“狾,狂犬也。从犬,摺聲。《春秋傳》曰:‘犬入華臣氏之門。’”《玉篇·犬部》:“𤠹,狂犬也。”《集韻·去祭》:“狾,狂犬。或作𤠹、𤣇。”又:“狾……《說文》:‘狂犬也。’……或作猘、瘈。參見本類“猘狗”。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