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作“饆饠”,亦稱“波(𩜥)波”、“𩟠(饝、磨、饃)𩟠”。有餡的蒸製麵食品。唐時西域畢氏、羅氏好作此食品,因稱。唐·李匡乂《資暇集》卷下:“畢羅者,蕃中畢氏、羅氏好食此味,今字從‘食’,非也。”唐·段成式《酉陽雜俎·酒食》:“韓約能作櫻桃饆饠,其色不變。”宋·朱熹《次秀野滄波館刈麥》詩:“霞觴政自誇真一,香鉢何煩問畢羅。”《正字通》:“饆饠,餅屬,用麵爲之,中有餡。”明·楊慎《升菴全集》卷六十九:“《集韻》:饆饠,脩食也。按小説唐宰相有櫻笋厨,食之精者有櫻桃饆饠,今北人呼爲波波,南人訛爲磨磨。”參見本類“餅”、“饅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