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留后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留后liú hòu官名。中晚唐以后唐藩镇强大,节度使多以子侄为留后。韩愈《汴州乱》:健儿争夸杀留后,连屋累栋烧成灰。 留后liú hòu官名。中晚唐藩镇强大,节度使多以子侄为留后。韩愈《汴州乱》:“健儿争夸杀留后,连屋累栋烧成灰。” 留后liúhòu❶之后:看他走了,我又坐了一会儿,~也走了。(王博 王长元《关东方言词汇》) 留后官名。唐广德元年,以梁崇义为山东东道节度使留后,留后之名始此。中、晚唐时,藩镇强大,皇帝力不能制,故节度使多有以子侄或亲信为留后者,亦有军士,叛将自立为留后。北宋时,设节度观察使留后,成为朝廷正式命官,后改称承宣使,仅具虚衔。留后之名遂废。参阅《新唐书·兵志》、宋高承《事物纪原》六。 留后唐自安史之乱后,出现藩镇割据局面。割据一方的节度使子弟或亲信将吏代行节度使职务者,称为留后,也有为观察使留后的。他们将所据守之地变成世袭领地。《新唐书·兵志》谓节度使“或父死子握其兵而不肯代;或取舍由于士卒,往往自择将吏,号为‘留后’,以邀命于朝”。迫使朝廷承认他们为正式的节度使或观察使。 留后 留后官名。唐代各镇节度使病故或节度使另有任用时,其子弟或亲信主持本镇军民政务,因末有朝庭任命故不称节度使而称留后。《续资治通鉴·宋纪·太祖乾德五年 (公元967年)》: “以全斌为崇义留后,彦进为昭化留后。”《考异》: “《宋史·太祖纪》: 全斌、彦进皆责授节度使。按节度使非责授之官,盖由节度使责授留后,故制词云 ‘止停旄钺,犹委藩宣’ 也。唐时,方镇各擅其地,未奉朝命者,往往自称留后,其实与节度使无异。宋初除方镇专擅之弊,留后与节度品级悬殊,云责授节度使者大误。” ☚ 流内官 留守 ☛ 留后唐自安史之乱后,出现藩镇割据局面。割据一方的节度使子弟或亲信将吏代行节度使职务者,称为留后。也有为观察使留后的。 留后❶帝王离开京都后代行政务的大臣。 留后官名。始置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以梁崇义为山南东道节度使留后,实掌节度使之权,所以称节度留后,待正式任命后,即为节度使。藩镇之乱后,各节镇势力强大,朝廷不能制,节度使死后,其子侄或部将多自为之。 留后唐制,节度使出征、入朝,或死而未有人代时,则设知留后事以代使职,简称为留后。留后本为朝廷任命,至安史乱后,各方镇常自行以原节度使之子弟或部将任之,从而迫使朝廷正式任命之。次于节度使之观察使,缺位时也置留后。北宋亦设,但仅为空名, 无实权。 留后官名。唐五代时称代行节度使职务者为留后,其制始于唐广德元年(公元763年)以梁崇义为山南东道节度使留后。长庆四年(公元824年)改留后为知后官,宝历初复为留后。中晚唐时藩镇强大,节度使多以子弟或亲信为留后,亦有军士、叛将自立为留后者。五代之制同唐。宋代置节度观察留后,为武臣寄禄官,秩正四品,政和七年(公元1117年)改为承宣使,留后之名遂废。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