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畎亩法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畎亩法a system of ridges and furrows中国春秋战国时期一种土壤耕作技术。《国语·周语》韦昭注畎亩时说:“下曰畎,高曰亩。亩,垄也。”即把农田土壤作成高低不平的垄和沟,高出的垄叫亩,低下的沟叫畎。《庄子·让王》司马彪疏中则说:“垄上曰亩,垄中曰畎。”可见,所谓“畎亩法”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垄作法。 畎亩法ridging method在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通行的一种耕作法。即今之垄作法。《国语·周语》韦昭注的解释:“下曰畎,高曰亩。亩,垄也”;《庄子·让王》司马彪疏:“垄上曰亩,垄中曰畎。” 畎亩法 019 畎亩法中国早在西周时代在土壤耕作上就采行“畎亩法”。《诗经》中有许多诗篇中就讲到了这种耕作法。如“我疆我理,南东其亩”,“乃宣乃亩”,“以我覃耜,俶载南亩”,“今适南亩,或耘或耔”等。这一时期的“畎亩法”是井田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春秋战国时期,随着井田制的逐渐崩溃,畎亩法也就从井田制中分离出来。由于畎亩是这一时期农田土壤的突出特征,所以当时的许多文献都把“畎亩”当作农业的代名词。如《国语·周语》中就称当时的农夫为“畎亩之人”;《国语·晋语》中称牛耕为“畎亩之勤”;《孟子·梁惠王上》中把在田间从事农耕的人,称为在“畎亩之中”。可见,春秋战国时期是通行“畎亩法”的。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通行的“畎亩法”类似现在所说的垄作法。正像《国语·周语》韦昭注中所解释的:“下曰畎,高曰亩。亩,垄也”。《庄子·让王》司马彪疏中也解释说:“垄上曰亩,垄中曰畎”。战国时代的农家根据长期实行垄作的经验,对垄作的理论与技术进行了初步总结,提出了“上田弃亩,下田弃畎”的原则,和“亩欲广以平,畎欲小以深”的垄形标准,从而为“平地势以免旱涝”,为充分利用地力奠定了基础。秦汉以后中国在土壤耕作上是垄作和平作并行的。作为中国古代的两大耕作体系之一,垄作耕法在中国历史上从未间断过。 ☚ 深耕易耨 代田法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