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申三百年祭》
是郭沫若的一篇著名历史散文。这篇散文创作于1944年,是为纪念明末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胜利300周年而写的。作品最早于1944年9月由苏中出版社出版。散文以大量的史实,揭露了明末尖锐的阶级矛盾的民族矛盾,当时朝廷腐败,内忧外患,连年灾祸,官府仍然横征暴敛,使民众“人不得守其田园”。文中以生动的笔触记述了李自成以“剿兵安民”的口号,散财赈贫,发粟赈饥,使农民起义很快成燎原之势,后在李岩的帮助下,席卷中原大地,最终推翻了明朝的统治。这篇散文还对这次历史上著名的农民大起义的失败原因,作了深刻的分析和论述。这篇文章的意义,不仅在于它与国民党反动派宣传的“李自成万年流寇,崇祯帝旷代明主”的观点根本对立,更重要的是,它通过总结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由胜利到失败的经验教训,目的是以史为鉴,提醒党和人民不要重犯李自成胜利时骄傲的错误。《甲申三百年祭》在当时具有很深的现实意义,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篇优秀的历史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