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甲状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甲状腺jiǎ zhuàng xiàn

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体。1903年汪荣宝等《新尔雅·释生理》:“位于喉头之前下部,气管之上部,色带黄赤者,谓之甲状腺。”1931年《英汉对照百科名汇》:“Thyroid gland,甲状腺。”◇牌腺,因甲状腺位于甲状软骨之下,甲状软骨既像“甲”字,又似牌状,故名。

甲状腺thyroid gland

脊椎动物体内由咽底壁中部内胚层发育而成的内分泌腺。位于咽、喉或气管临近,分泌甲状腺素有促进细胞氧化、机体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等功能。
甲状腺的系统发生 原索动物的内柱是脊椎动物甲状腺的前身。如文昌鱼没有甲状腺,其内柱的腺细胞可分泌甲状腺素。某些圆口类幼体在变态过程中,内柱(咽下腺)细胞变形并排列成典型的甲状腺滤泡,成群分散在咽与腹主动脉之间。鱼类甲状腺的形态及位置变异较大,板鳃类的甲状腺为致密的器官,位于腹大动脉分出入鳃动脉之前处,硬骨鱼的甲状腺滤泡通常沿腹主动脉和入鳃动脉散在分布。两栖类的甲状腺是一对卵圆形腺体,位于喉部侧舌器两旁。爬行类的甲状腺一般是单一体。鸟类的甲状腺为一对卵圆体,位于胸腔入口处的气管两侧,紧靠颈动脉。哺乳类的甲状腺一般为左右两叶,两叶中间以细的峡部相连,位于气管前端腹侧或两侧。羊和狗等的甲状腺,因峡部萎缩而分为两个腺体(见图)。


各种脊椎动物甲状腺及甲状旁腺的位置


(a)硬骨鱼; (b)蜥蜴; (c)鸟类; (d)牛
1. 甲状腺; 2. 胸腺; 3. 甲状旁腺; 4. 后鳃体


哺乳动物甲状腺的组织结构 腺表面包有薄的结缔组织被膜,内部实质被富有血管的结缔组织分为许多境界不明显的小叶,小叶由密集分布的甲状腺滤泡组成。滤泡直径0.02~0.9mm,呈球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其形状和大小可因性别,营养状态,年龄以及食物中的含碘量等而变化。滤泡由单层上皮细胞围成,腔内充满胶质,是滤泡上皮细胞的分泌物,主要成分为甲状腺球蛋白。上皮细胞为立方形,细胞高低随机能而变,游离面有少量微绒毛,核圆形位于细胞中央,胞质内有较发达的粗面内质网和散在的线粒体,核上部有高尔基复合体,细胞顶部有分泌颗粒和胶质小泡以及一些溶酶体等。滤泡腔内的甲状腺球蛋白与碘结合成碘化的甲状腺球蛋白,被滤泡上皮重吸收后,与溶酶体融合,蛋白水解酶将其分解为甲状腺素,释放入毛细血管。在滤泡上皮细胞间或滤泡外的结缔组织中。还散在有一种细胞,为滤泡旁细胞,又称C细胞,细胞顶端常被滤泡上皮细胞覆盖,细胞基底部有许多嗜银性的分泌颗粒,分泌物为降钙素(见激素)。在低等脊椎动物滤泡旁细胞则组成独立的后鳃体。

甲状腺thyroid gland

动物体内主要分泌甲状腺素的内分泌器官。在高等脊椎动物常分成两叶,居于气管两侧,外有结缔组织被膜,腺实质有许多由单层上皮围成的甲状腺滤泡。滤泡呈圆形或不规则形,大小不等,滤泡内含嗜酸性的胶质,滤泡间有少量结缔组织和丰富的毛细血管分布。滤泡上皮呈立方形,核圆位于细胞中央,能合成甲状腺素。在哺乳类,滤泡上皮之间及滤泡之间另有色淡而较大的滤泡旁细胞,亦称亮细胞或C细胞,单个或成群分布,分泌降钙素。在低等脊椎动物,甲状腺可以滤泡形式分散存在于其他器官内,不成独立器官。

甲状腺

呈H形,分为左、右两个侧叶,中间以峡部相连。侧叶贴于喉下部和气管上部的两侧,上达甲状软骨中部,下抵第6气管软骨环。峡部一般位于第2~4气管软骨环的前方。

甲状腺

甲状腺jiazhuangxian

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棕红色,分左右两叶,中间相连(称峡部),呈“H”形,约20~30克。甲状腺位于喉下部气管上部的前侧,吞咽时可随喉部上下移动。甲状腺的基本构成单位是腺泡,对碘有很强的聚集作用,虽然通常腺体中的碘含量比血液中的含量高25~50倍,但每日饮食摄入的碘仍有1/3进入甲状腺,全身含碘量的90%都集中在甲状腺。腺泡的上皮细胞可以生成一种甲状腺球蛋白,其中的一部分酪氨酸残基上的氢原子可以被碘所取代或碘化,若1分子一碘酪氨酸和1分子二碘酪氨酸结合,便生成三碘甲腺原氨酸(T3),若2分子二碘酪氨酸结合,便生成四碘甲腺原氨酸(T4)。T3、T4统称甲状腺激素,具有调节新陈代高谢和生长发育过程等重要生理功能(参见“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素能较大量地存贮于体内,短时间碘摄入不足,不会造成明显影响。但若长时期缺碘,则会引起甲状腺增大,这正是地方性甲状腺肿大的发病原理。

☚ 肢端肥大症   甲状腺激素 ☛
甲状腺

甲状腺jiazhuangxian

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甲状腺(见图)约重20~30克,位于气管上端甲状软骨两侧,分左右两叶,呈“H”形,中间较狭窄的部分为峡部。小儿出生时,甲状腺已形成,以后逐渐生长,至青春期发育最快,机能也达最高峰。甲状腺主要分泌甲状腺激素,这种激素的主要作用是调节新陈代谢,兴奋神经系统,促进骨的生长发育。碘是甲状腺制造甲状腺素的主要原料,碘摄取量不足,可导致甲状腺功能不足,甲状腺因代偿作用而增大,成为甲状腺肿。青春发育期的青少年,由于全身新陈代谢旺盛,需要甲状腺激素的量增大,对碘的需求量也增大,有时会发生一时性碘供应不足,引起甲状腺肿大,称作青春期甲状腺肿。过了青春发育期或补充碘以后会好转。在甲状腺肿流行地区,因孕妇饮食中缺少碘,不能供给胎儿足够的碘,致使胎儿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受到影响,进而影响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尤其是大脑的发育,这种因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引起的疾病叫克汀病,又称呆小症。若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人体会出现新陈代谢过于旺盛的现象,表现为吃得多,消瘦,心跳加快,大量出汗,眼球突出等症状,称为突眼性甲状腺肿。另外,甲状腺还能分泌一种叫降钙素的激素,具有调节钙、磷代谢的作用。


甲状腺

☚ 脑垂体   甲状旁腺 ☛

甲状腺thyroid

系内分泌腺之一。贴附在喉下部和气管上部的前面,上达甲状软骨中部,下至第6气管软骨环。甲状腺呈“H”形(亦有人称盾甲状),分为左、右两侧叶,中间为峡部,峡部多位于第2~4气管软骨环的前方。有时自峡部伸出1个锥状叶,可上至舌骨。甲状腺重约20~30g,呈红棕色(或红黄色),外有纤维囊包裹。此囊深入腺内,将腺分成大小不等的小叶。囊外有颈筋膜包绕,将甲状腺连于喉部,吞咽时甲状腺可随喉上、下移动。甲状腺的实质是由大小不等的滤泡组成,滤泡壁的细胞有分泌机能,能分泌甲状腺素。甲状腺素对于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十分重要。如机能亢进,分泌甲状腺素过多,可引起突眼性甲状腺肿。患者常有心跳,神经过敏、代谢亢进、体重减轻;如分泌不足,成年人可出现粘液性水肿(皮肤增厚、粘液蛋白样物质积存于皮下组织、性机能减退、毛发脱落等),小儿则出现呆小病(身材矮小、智力低下)。

甲状腺

一种内分泌腺。分左右两叶,中间以峡部相连,位于甲状软骨下方,气管两旁。可分泌甲状腺素(有机结合碘),主要作用是调节人体代谢和促进生长发育。如饮食和水中含碘不足,可促使甲状腺肿大。

甲状腺

甲状腺

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位于颈前正中,上达甲状软骨中部,下至第六气管软骨环,为综红色不成对的腺体,由两个膨大的侧叶,中间连以峡部,构成“H”形。甲状腺表面有结缔组织被膜,内为腺实质。被膜的结缔组织伸入腺实质形成小隔,将腺实质分为许多小叶。小叶由甲状腺滤泡和滤泡间细胞组成。
❶甲状腺滤泡 为大小不等的圆形或椭圆形盲囊,囊壁由单层立方上皮细胞组成。囊泡内贮存的胶状物为含碘的甲状腺球蛋白;囊泡上皮外的基膜紧贴毛细血管壁。囊泡上皮有合成、贮存和分泌甲状腺素功能。甲状腺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机体新陈代谢,维持正常生长发育,特别是对促进骨骼和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❷滤泡间细胞又称C细胞,位于甲状腺滤泡之间,能分泌降钙素。降钙素可提高成骨细胞的活性,促进骨组织钙化,因而使血钙降低,起到调节血钙的作用。人到了老年,甲状腺功能明显下降,甲状腺素的分泌从20岁到80岁可减少50%。因此,如果饮食量不变,易导致体重增长,并出现怕冷、皮肤干燥、心跳缓慢、便秘、倦怠等症状。如果甲状腺功能减退,则血中的胆固醇含量增加,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

图1—22 类固醇激素作用原理

☚ 激素的作用机制   甲状腺素与代谢 ☛

甲状腺thyroid gland

是单一的内分泌腺,位于喉与气管的前方和两侧。由两侧叶和峡部组成,有人具有自峡部向上伸出的锥体叶。峡部平第2~4气管软骨环前方,甲状腺侧叶借悬韧带附着于喉与气管,故可随吞咽上下移动。有左右甲状腺上、下动脉供血,偶有甲状腺最下动脉自气管前上行达峡部。腺体分泌的甲状腺素有促机体新陈代谢、维持正常生长发育的功能。

甲状腺

甲状腺

甲状腺是成年人最大的内分泌腺,位于颈前部,棕红色,呈“H”形,重约25g;由左右两叶、峡部及锥状叶组成(见图)。甲状腺左右叶呈锥体形(右叶稍大),贴于喉和气管的侧面,上端达甲状软骨的中部,下端抵第4气管环,长约5cm,宽约2.4cm,其内侧面借外侧韧带附着于环状软骨,因此,在吞咽时,甲状腺可随喉上下移动。甲状腺峡连接左右叶,位于第1~3气管环前方,少数人的甲状腺峡可缺如。60%以上的人自峡部向上伸出一个锥状叶。锥状叶长短不一,有的可达舌骨,它是甲状腺发育过程的残余。在甲状腺左右叶附近,可见独立存在的甲状腺组织块,叫做副甲状腺。甲状腺具有两层被膜,外层为甲状腺囊,由颈深筋膜(气管前筋膜)构成,向外侧与颈血管鞘紧密相连;内层叫做纤维囊,是腺本身的被膜,直接贴覆在腺组织的表面,并深入腺的实质,将腺组织分隔成若干小叶。甲状腺囊与纤维囊之间连接疏松易于分离,故临床上可作甲状腺囊内切除术。自舌骨至甲状腺峡或锥状叶,有时出现一条小的肌束,称为甲状腺提肌,有上提甲状腺的作用。
甲状腺实质主要由许多甲状腺滤泡组成。滤泡上皮细胞有合成、贮存和分泌甲状腺激素的功能。甲状腺激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机体新陈代谢,维持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对于骨胳和神经系统的发育有较大的影响。甲状腺分泌机能低下时,机体的基础代谢率低,可出现粘液性水肿。如果在胎儿或婴儿时期甲状腺分泌功能丧失,则骨胳和脑的发育停滞,表现为身体矮小,智力低下的呆小症。甲状腺功能亢进时,可出现心跳加快、失眠、急躁和手颤等,与交感神经和中枢神经兴奋性升高有关。
在甲状腺内的另一种内分泌细胞,称为滤泡旁细胞或明细胞,产生降钙素。当血钙升高时,它有促进降钙作用。
甲状腺的血液供给: 甲状腺由甲状腺上动脉和甲状腺下动脉各一对供给血液。甲状腺上动脉发自颈外动脉或颈总动脉,伴喉上神经外支下行至甲状腺上极以上1~

甲状腺的形态类型
I型: 29.41% II1型: 28.24% II2型: 22.35% II3型: 5.88% III1型: 2.35% III2型: 1.18% III3型: 7.06% IV型: 3.53%

2cm处分为2~3条腺支分布于腺体。甲状腺下动脉发自甲状颈干,经颈总动脉后方至甲状腺左、右两叶的后面,分支进入腺体。甲状腺下动脉与喉返神经关系密切,左侧的动脉多位于左喉返神经的前方,右侧的动脉行经右喉返神经的后方; 但动脉的分支与神经交叉者多见。除上述两动脉以外,尚可见到发自头臂干、颈总动脉或胸廓内动脉,或直接发自主动脉弓的甲状腺最下动脉(或称甲状腺奇动脉),分布至腺体的下部。甲状腺的静脉在腺体的表面吻合成丛,由甲状腺上、中、下三对静脉引流,分别汇入颈内静脉和头臂静脉(彩图10)。甲状腺是血管极为丰富的器官,在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患者的颈前区,常能听到杂音或扪到震颤。甲状腺接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双重支配,前者主要是来自颈部交感神经节的节后纤维,后者来自迷走神经。
☚ 垂体   甲状旁腺 ☛

甲状腺

甲状腺

甲状腺为内分泌腺,由原始咽底正中线处的内胚层发生。它位于颈部前面,由两个侧叶和连接侧叶的峡部组成。有人还有由峡部向上伸出的锥体叶。此腺有结缔组织被膜包被。结缔组织伸入腺内,将腺分成界限不清、大小不等的小叶。腺实质由大量滤泡组成。滤泡间有少许结缔组织。在哺乳类和人,有许多滤泡旁细胞散在于滤泡上皮细胞间和结缔组织中。滤泡周围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纤维伴随血管分布,主要是血管运动神经,对细胞的分泌活动无重要作用。

图1 人甲状腺的结构(光镜)

1.小血管 2.结缔组织 3.滤泡 4.胶体 5.滤泡上皮细胞


甲状腺的结构 甲状腺主要由大量的滤泡和许多散在的滤泡旁细胞组成,有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管。
甲状腺滤泡 滤泡是甲状腺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为不规则形或球形囊泡,大小不等,直径约0.02~0.9mm。人的滤泡差别很大,以小的居多。滤泡壁由一层滤泡上皮围成,滤泡腔充满胶样物,称甲状腺胶体,是贮存的分泌物。滤泡上皮细胞一般为立方形,但细胞高度常有变化。腺分泌活动旺盛时,细胞较高;反之,细胞较扁。细胞基底面有很薄的基膜。胞核多为圆形,位于细胞中央,染色质稀少,有1~2个核仁(图1)。胞质嗜碱性,含线粒体、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和溶酶体等(图2)。这些细胞器的丰富程度,也因细胞的功能状态而异。胞质中常有二种小泡。一种是胶体小泡,直径500~4000nm,染色性质与滤泡腔内的胶体相同,含有由滤泡腔吸收的胶体。另一种是分泌小泡,能把未碘化的甲状球蛋白由高尔基复合体输向滤泡腔。细胞游离面有微绒毛,其大小和数目因细胞的功能状态而变。相邻细胞间由连接复合体相连,紧密连接封闭细胞间隙,能阻止对身体有抗原性的甲状球蛋白漏到滤泡外。滤泡腔内的胶体为清明均质状粘稠物,主要成分是甲状球蛋白,偶见脱落的上皮细胞和巨噬细胞。胶体的性质和含量随细胞的功能活动而不同。功能较低的滤泡内,含多而粘稠的胶体,显强嗜酸性。功能旺盛的滤泡,其腔较小,含少量较稀薄的胶体,呈弱嗜酸性。因甲状球蛋白属糖蛋白,故为PAS反应阳性。常见胶体与滤泡上皮细胞间有大小不等的空泡,这可能是胶体被滤泡上皮细胞吸收或制备标本时胶体收缩所致。

图2 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与滤泡旁细胞超微结构模式图

1.摄入细胞的胶体 2.胶体小泡 3.分泌颗粒 4.线粒体 5.滤泡旁细胞 6.基膜 7.粗面内质网 8.滤泡上皮细胞 9.高尔基复合体 10.分泌小泡 11.微绒毛


甲状腺能大量贮存分泌物,它的分泌过程较复杂。滤泡上皮细胞摄取血液中的酪氨酸等氨基酸,由核糖体合成多肽,进入内质网腔与甘露糖结合,运到高尔基复合体时,又与半乳糖和岩藻糖等结合,成为甲状球蛋白。高尔基复合体形成分泌小泡,将甲状球蛋白分泌到滤泡腔内贮存。甲状球蛋白还需经碘化,碘化作用的位置大概在细胞游离面的细胞膜。细胞有很强的聚碘能力。摄入细胞的碘离子在过氧化物酶作用下氧化为有活性的氧化碘,在细胞膜上与甲状球蛋白的酪氨酸残基结合,形成含1分子碘的一碘酪氨酸和含2分子碘的二碘酪氨酸。两者再缩合成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和四碘甲状腺原氨酸,这二种物质为有活性的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分泌激素时,在脑垂体的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下,细胞顶部以胞吞作用方式,将胶体包入胶体小泡内。这些小泡与位于细胞顶部的溶酶体融合,由溶酶体的蛋白水解酶将甲状球蛋白分解,游离出甲状腺激素。激素由细胞基底面释放入血液和淋巴。激素从细胞释放的过程,在电镜下还观察不到。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丘脑下部的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脑垂体促甲状腺激素和血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的调节。机体是否摄入足量的碘,对激素的合成也有重要的作用。
滤泡旁细胞 此种细胞因于常规染色时,胞质着色很淡,故称明细胞;又因它们分泌降钙素,而称C细胞。此种细胞分散存在,大多位于甲状腺侧叶中1/3。它们或单个嵌在滤泡上皮细胞间,或成群位于滤泡间(图2,彩图5)。嵌在滤泡上皮细胞间的滤泡旁细胞被包在滤泡上皮的基膜内,顶部被附近的滤泡上皮细胞遮盖,不与滤泡腔直接接触(图2)。细胞较大,形状多样。常规染色时,胞质着色很淡,核大而圆,染色也浅。用浸银法染色,胞质内显许多棕色或黑色的嗜银颗粒(彩图5)。现知这些颗粒是分泌颗粒。电镜下,见较丰富的粗面内质网,中等数量的线粒体,高尔基复合体较明显。分泌颗粒很多,圆形,直径约200nm,有界膜包裹,内含致密的核心。分泌物也由粗面内质网合成,再经高尔基复合体加工和浓缩,然后形成分泌颗粒。因此种细胞分泌多肽激素,具备APUD细胞的特点,故它们属于APUD细胞系统(参见“APUD细胞系统”条)。
甲状腺的功能 滤泡上皮细胞能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可调节人体的代谢率,其主要作用是:
❶增进各种组织,特别是肝细胞蛋白质合成和含氮化合物的利用;
❷增进碳水化物的氧化和利用,释放能量;
❸促进脂类的代谢。由于激素主要作用于物质和能量的代谢,故对人体的发育和生长,尤其对骨胳和中枢神经系的发育有很大的影响。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或过多,则产生疾病,此时甲状腺的结构出现明显变化。先天性或婴幼儿甲状腺功能不足则致呆小症。成人甲状腺功能严重减退则致粘液性水肿。此时甲状腺滤泡大量萎缩,结缔组织增多。成年甲状腺功能亢进时常致突眼性甲状腺肿。此时滤泡上皮细胞增生并成乳头状突入滤泡腔,细胞呈柱状,胞质中细胞器增多。缺碘时不能合成足量的激素,常致甲状腺肿。此时滤泡变大,腔内含大量未碘化的甲状球蛋白,滤泡上皮细胞呈扁形。
滤泡旁细胞分泌降钙素,为多肽激素。它对由骨吸收钙入血起抑制作用,同甲状旁腺激素的作用相反。甲状旁腺激素作用于骨细胞和破骨细胞,促进骨质分解,使血钙上升。降钙素对这些细胞起抑制作用,促进成骨细胞生成骨质,使血钙下降。
甲状腺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 供应甲状腺的动脉为甲状腺上和下动脉,它们在滤泡周围分成丰富的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起自滤泡周围,导入被膜下的淋巴管,再回流到颈淋巴结或胸骨后淋巴结。神经有发自颈上和颈中神经节的节后纤维,也有迷走神经的胆碱能纤维。神经似主要调节血管,是否参与调节腺的分泌,尚未确知。将动物甲状腺移植,仍能有正常的功能,这表明神经的存在对分泌并无重要作用。
☚ 松果体   甲状旁腺 ☛

甲状腺

甲状腺

甲状腺是成人体内最大的内分泌腺体。正常甲状腺呈蝶形,位于前颈下部,重15~25g,分左右二叶和峡部,在喉及气管前方和二侧相固定。侧叶上极呈圆椎形,沿喉的二侧上至甲状腺软骨中部,下达第6气管软骨环水平。峡部位于第2~4气管软骨环前方。自峡部向左或右上伸展为长约2寸余而狭小的锥体叶。腺体外有薄纤维包膜,部分伸入腺内形成假小叶,侧叶后方有甲状旁腺,内侧有喉返神经通过. 在胚胎约1月时,甲状腺起源于咽腹部的正中线上内胚层第一、二鳃袋,初自舌部向下突起生长发育形成憩室后发展为甲状腺。当胚胎2月时,甲状腺舌管关闭,其尾部残余部分与原始咽部脱离形成甲状腺椎体叶,首端残余部分有时可保持畅通开口于舌下盲孔。部分甲状腺侧叶来自第4终鳃后形成滤泡旁C细胞。血液供应很丰富,来自五路: 外颈动脉的分支为左、右甲状腺上动脉和锁骨下动脉的分支为左、右甲状腺下动脉,分别供应二侧腺体上和下极,来自主动脉的甲状腺最下动脉自中线供应腺体,经几次分支,最后形成微血管网包围滤泡,并经内颈静脉引流至心脏。甲状腺的血流量极为丰富,每克组织每分钟有5~7ml,在增生或肿大时,血流量可增加百倍。甲状腺的淋巴管供应也很丰富。甲状腺的交感神经纤维来自颈交感神经节,副交感神经纤维来自迷走神经。正常腺体有大小不等的滤泡,直径为50~500μm,平均直径300μm,内含胶质。平时滤泡细胞呈立方形,静息时呈扁平状,活动时呈柱状。滤泡细胞能合成和分泌甲状腺素(T4)和3,5,3′三碘甲腺原氨酸(T3)。除腺细胞外,甲状腺滤泡细胞和滤泡基膜之间的“C”细胞(或称滤泡旁细胞),合成和分泌降钙素,后者不受促甲状腺激素(TSH)的控制而由体液中钙离子调节(见“甲状旁腺”条)。电镜下,滤泡细胞表面有许多由胞浆延伸而成的微绒毛或伪足,甲状腺激素在靠近伪足的细胞顶部合成,细胞底部与毗邻的微血管之间由一层基膜隔开,微血管内皮细胞上有小孔,血浆可通过小孔和基膜接触,物质也可由此进出腺细胞。腺体内甲状腺球蛋白在核的DNA密码控制下,在内质网上合成,经高尔基器处理,形成分泌囊泡,通过胞释作用而进入滤泡腔贮成为胶质。

☚ 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症   甲状腺激素 ☛

甲状腺

thyroid gland

甲状腺

thyroid gland;thyroid
~素thyroxine

甲状腺

甲状腺glandula thyreidea,thyroid gland

人体内最大的一种内分泌腺,位于颈前正中部,气管上端的前面及两侧。呈棕红色,分为左右两侧叶和连接两侧叶的甲状腺峡,形似蝴蝶状(呈“H”形)。甲状腺分泌的激素有甲状腺素和降钙素。甲状腺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维持正常的生长发育,尤其是对骨骼和神经系的生长发育有重要的作用。甲状腺功能减退时,新陈代谢率降低,在幼年时表现为身材矮小、智力减退,称呆小症。在成年时出现结缔组织显著性水肿,称黏液性水肿。甲状腺功能亢进时,新陈代谢率升高,氧的消耗量增加,体重减轻, 出现突眼性甲状腺肿。降钙素可加强骨细胞的活性,促进骨组织钙化,从而使血钙降低。

☚ 加压素   假性条件作用 ☛
甲状腺

甲状腺thyroid gland

内分泌腺。位于颈的前部、气管上端的前面和两侧。其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甲状腺的滤泡的囊状小泡。滤泡上皮细胞能产生甲状腺激素,调节机体新陈代谢及生长发育。甲状腺功能减退,会影响机体的正常代谢,如果发生在幼儿阶段则可能出现呆小症;甲状腺功能亢进,会使新陈代谢率增高,出现突眼性甲状腺肿,并伴随体重减轻。甲状腺的分泌活动受垂体前叶的促甲状腺激素和下丘脑的促甲状腺激素的调节。

☚ 脑垂体   肾上腺 ☛
0000364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2:0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