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系统的辨识
系统辨识是通过实验获取有关系统的动态结构和参数的一种方法。通常是将人为的(有时也利用系统本身的)信号(即输入)加到被研究的系统中,然后记录相应的反应(即输出);由输入和输出数据,通过通常由电子计算机在线或离线计算来完成的运算,提取有关系统的信息。其最终结果是获得支配被研究系统的动态的数学模型。因此,系统辨识方法亦即通过实验数据建立数学模型的一种方法。生物是一种动态系统,纯理论推导几乎不能获得生物系统的动态模型,而有必要通过实验,用系统辨识方法建立数学模型,从而获得生物体内动态过程的定量关系。自1967年召开第一次有关系统辨识的国际讨论会以来,系统辨识已成为系统科学中的一个独立分支,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系统辨识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已涉及房室系统、感觉与神经系统、内分泌与代谢系统、肌肉骨胳系统及人——操作者系统等。
参数与非参数模型 在系统辨识中,有参数与非参数两类模型。
❶非参数模型辨识: 不以获取对象内部结构的信息为目标,而是求出反映系统输入与输出关系的外部特性,如传递函数(或频率特性)。对于复杂的生物系统,常常采用不考虑内部结构的黑箱方法。在非参数模型辨识中,用白色噪声或伪随机码输入信号的相关法,较易取得正常工作状态下的参数,辨识所需时间较短,可能跟随生物系统常有的随时间变化的参数;
❷参数模型辨识:为揭示生物机体内部的结构特征,而通过系统辨识来确定系统的内部结构及其参数,主要是通过已知的生理、解剖以及物理化学的知识,确定生物系统的结构形式,建立相应的参数模型,即予先确定数学模型的形式(例如是几阶的微分方程),然后通过系统辨识确定其参数(例如微分方程的系数)。因此,参数辨识也叫系统参数估计。
血糖调节系统的辨识 对血糖调节系统,其主要过程是葡萄糖在体内的代谢,它涉及肝、胰、外周组织和多种激素,是相当复杂的过程。已提出了不少繁简不同的糖代谢动态过程的数学模型。在仅考虑最主要的变量,即考虑血糖与血中胰岛素的相互关系的情况下,血糖值的升高将引起胰腺β细胞胰岛素释放的增加,而血中胰岛素的增加,将加速葡萄糖的分解代谢,又使血糖降低,形成典型的负反馈过程。这过程可用二阶线性微分方程表示,即


其中x1为血中葡萄糖的含量(100mg/100m1)
ẋ2为血中胰岛素的含量(U/100m1)
k1~k4为常参数
通常糖尿病诊断是采用糖耐量试验,由于获得信息有限,不能进一步分别不同类型的糖尿病。目前已用系统辨识方法,在上述简化模型基础上,用所估计得到的血糖系统的参数(k1~k2)作糖尿病分类诊断。一种系统辨识的具体方法是,在30~60秒内向静脉中注入50%的葡萄糖20ml;在注入葡萄糖后10、20、30、60、90、120分钟取血,测定血中葡萄糖和胰岛素含量。葡萄糖浓度用葡萄糖氧化的方法测量(快速分析系统),胰岛素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并用插值法取得每隔10分钟的数值。模型是线性微分方程组,可应用最小二乘法,从上面所得实验数据估计出k1、k2、k3、k4的值。
系统辨识方法 最小二乘法是线性系统辨识的基本方法,在生物医学中已被较广泛应用。极大似然法、卡尔曼滤波法等其他线性系统的辨识方法,在生物医学中也有不少成功应用的例子,如用极大似然法拟合药物动力学系统的参数,用扩展的卡尔曼滤波器无损估计肺血流等。然而生物系统大多数是非线性的,有不少问题不能作线性处理。对非线性系统,目前尚无通用的系统辨识或参数估计方法,但已经对各种具体问题,将辨识问题变换为求泛函极值问题,用各种不同的最优化方法解决非线性生物系统的辨识问题。例如已用超锥随机迫近法,求解由两个非线性代数方程及6个线性微分方程描述的甲状腺激素代谢动态过程的17个参数,提供了甲状腺激素生理的重要信息。
系统辨识在医学中的应用
❶在房室系统与代谢系统的研究中,系统辨识已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例如,应用房室模型研究药物动力学过程,可以获得药物在体内代谢分布的速率常数等参量,在此基础上可进行药效的估计及最优给药方式等的研究,这在国外已成为新药鉴定的方法之一;
❷生物医学中的许多问题可以应用系统辨识方法加以解决。例如,可以从呼吸气体成分分析中,连续地无损估计心输出量;从血压与血流测量中,估计血管的顺应性和阻力,并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估计血管的直径和长度等;
❸系统辨识方法可作为疾病诊断的手段,调节系统的参数可以反映从生理到病理的变化。例如,已从糖耐量试验曲线,用系统辨识方法估计血糖动态系统的参数,从而确定不同类型的糖尿病;
❹治疗是对人体系统的一种控制,在获得系统的参数之后,就可以实现最优控制,即实现最优治疗。例如在用系统辨识方法获得血糖系统参数之后,已进行了对血糖水平的精确控制的临床试验,还在辨识参数基础上,提出了糖尿病昏迷最优治疗的电子计算机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