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经济模式
将经济与环境二者内在统一起来,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这种经济模式的特点是:
❶生产过程的生态化。在生产过程中,建立一种无废料、少废料的封闭循环的技术系统。传统的生产流程是 “原料—产品—废料” 模式,追求的只是产品,加入生产过程与产品无关的都作为废料排放到环境中。而生态经济模式的生产中,废料则作为另一生产过程的原料而得到循环利用。封闭循环技术系统既节约资源,又减少了污染。
❷经济运行模式的生态化。运用经济的机制刺激和鼓励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把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因素作为经济过程的一个内在因素包含在经济机制之中。重视社会能量转换的相对效率,并使它成为评价经济行为的重要指标之一。新经济学依据净能量消耗来测定生产过程的效率,把利润同能量消耗联系起来。把“自然价值” 纳入经济价值之中,形成一种 “经济—生态” 价值的统一体。资源的 “天然价值” 作为重要参考数计入产品的成本,资源价值遵循着 “物以稀为贵” 的原则。随着某些资源的减少,资源的天然价值就会越高,使用这些资源制造的产品的价格也就应当越高。这种经济机制能够抑制对有限资源的浪费。这种经济模式需要建立一种抑制污染环境的经济机制。清洁、美丽的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本身就具有一种 “环境价值”,破坏环境的活动应被看成产生 “负价值” 的活动而予以经济上的惩罚。如汽车的成本中不仅应当包括资源的自然价值、原料的价值、劳动力价值,而且还应当包括汽车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的 “负价值” 和汽车在消费中对环境污染 (如它排放的尾气造成的大气污染)、汽车在消费中可能出现的交通事故造成的危害等负价值打入汽车的成本当中,由生产者和消费者共同承担。会对损害环境的经济行为形成一种抑制效应。
❸消费方式的生态化。传统的消费方式是一种非生态的消费方式。传统经济模式中生产并不是为了满足人的健康生存的需要,而是为了获得更大的利润。生产不断创造出新的消费品,通过广告宣传造成不断变化的消费时尚,诱使消费者接受。大量的生产要求大量消费,挥霍浪费型的非生态化生产造成了一种挥霍浪费型消费方式。这种消费方式所追求的不是朴素而是华美,不是实质而是形式,不是厚重而是轻薄,不是内在而是外表。这种消费方式的反生态性主要表现在: 一是追求一种所谓 “用毕即弃” 的消费方式。大量一次性用品的出现,不仅浪费了自然资源,而且污染了环境。如一次性筷子,中国每年出口到日本的一次性筷子达200亿万双,折合木材达40亿立方米,国内消费也不低于这个数目。因此林业专家警告说: “长此下去,将祸及我们的子孙后代。” 许多消费品都是在还能够使用时就被抛弃,因为它已落后于消费时尚。在服装消费上表现得最为突出。在消费中追求所谓 “深加工” 产品,也是违反生态原理,特别是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 (熵定律) 的。所谓 “深加工” 产品只是追求形式上的翻新。对原料每加工一次,就有部分能量流失。在食品多次加工中,不仅浪费了能量,而且由于各种化学添加剂的加入,还对人的健康造成了威胁。有些深加工商品属于不同能量层次的转化,浪费的能量就更多。如用谷物喂牲畜,把植物蛋白转化成动物蛋白,浪费的能量更多。这种因食用靠粮食喂养的牲畜所造成的能量损失,对于家禽百分之七十,牛百分之九十。同时,过量的食用高脂肪食物还会危害人的健康。据现在的估计,人类自然的长寿年龄在90岁左右,但是多数美国人至少少活了20年,造成这些早亡的主要原因是滥用食物,其中高脂肪是男性癌症患者中40%和女性癌症患者中的60%的主要致病因素。近代工业文明所形成的发展模式是一种非持续性的发展模式。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在发展和发展模式上有一个革命性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