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继愈
【生卒】:1916— 【介绍】: 中国著名的中国思想史和哲学史家,对于佛教史亦有深入的研究。 山东平原人。1934年入北京大学哲学系。 1938年毕业于昆明西南联合大学,旋入北京大学文科研究院。1941年毕业后,留校任教。 解放后,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所长,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等职。其思想史和哲学史的基本观点是:孔子是春秋时期没落的奴隶主阶级的代言人,其思想中的保守方面是主要的。 孔子把恢复垂死的周道看作自己的历史使命,认为仁是统治阶级的道德品质,与劳动人民无涉,目的是为了调整贵族之间的关系,挽救周礼的崩坏。但他并不否认孔子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认为孔子在发展中国文化和教育方面都起过积极的作用。 在中国思想史上,孔子的学说共经历了两次大的改造,第一次改造在汉代,产生了董仲舒的神学目的论,儒家已具有了宗教的雏形;第二次改造在宋代,产生了三教合一的宋明理学,这是儒教的完成。宋明以后,中国的封建社会制度停滞以至僵化,儒教起了积极维护的作用。其主要著述有《汉唐佛教思想论集》、《中国哲学史论》,主编《中国哲学史》、《中国佛教史》、《中国哲学发展史》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