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甘蔗绵蚜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甘蔗绵蚜sugarcane woolly aphid刺吸甘蔗叶片汁液的蚜虫。学名Ceratovacuna la-nigera Zehntner。同翅目,扁蚜科。分布于亚洲和大洋洲。成虫和若虫平时集于蔗叶背中肋两侧吸食汁液,绵蚜排出的蜜露粘附在叶上,可诱致烟霉病,影响光合作用,使蔗叶提前枯黄,影响产量; 降低蔗糖含量,还原糖升高,锤度偏低。有翅成虫体长约2.5毫米。头部和胸部黑褐色,腹部和足黄褐色或暗绿色。触角5节。无翅成虫体长2.5毫米,体灰褐或橙黄色,体背覆盖大量的白色蜡粉。触角5节。有翅若虫初产时为淡黄或灰绿色,蜕皮后颜色渐深,随着虫体长大,渐敷大量白色蜡粉。以后出现蜡丝。无翅若虫体淡黄略带灰绿色,初龄若虫的蜡粉很少。在中国南方年生约20代,世代重叠,一个世代需14~36天。行孤雌生殖。其生育适温为20~23℃,28℃以上或15℃以下均不利其繁殖。天气干燥有利绵蚜发生。一年中绵蚜的发生始期在3~7月,越冬的有翅成虫向蔗田迁移,产下无翅若虫,以后发育为无翅成虫,经过几代繁殖,逐步形成较多的群落。大发生期在9~11月,此时气温凉爽,且甘蔗株叶繁茂营养充足,最适绵蚜繁殖,种群急速增长,短期内可蔓延成片。越冬期在12月至翌年2月,此时气温下降,有翅蚜随之出现,并陆续迁移到禾本科植物如大芒草或秋植蔗与冬植蔗上越冬,成为次年发生的虫源。 甘蔗绵蚜sugarcane woolly aphidCeratovacunalanigera Zehntner,又称甘蔗粉角蚜。昆虫纲,同翅目,扁蚜科。分布于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四川、云南;日本、越南,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大洋洲也有分布。寄主有甘蔗、芒、芦苇等。无翅胎生雌蚜体长2.5 mm左右,黄褐、灰褐或橙黄色,背面被有白色绵絮状蜡质;触角短,5节。有翅胎生雌蚜体长2.5 mm左右,头、胸部黑褐色,触角短,5节,第3~5节上有许多环状感觉器。若蚜体被蜡质物。一年发生20代左右,以有翅胎生雌蚜在秋冬种植的蔗株和芒草上越冬。孤雌生殖。若蚜共4龄。成、若蚜多在蔗叶反面刺吸为害,叶片枯黄萎缩,影响生长,降低糖分,减少产量。可采用在有翅胎生雌蚜向蔗田迁飞前,消灭越冬虫源;蔗田点片发生期喷药毒杀的防治措施。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