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甘肃“两西”农业建设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甘肃“两西”农业建设

甘肃“两西”农业建设

1982年12月,国务院召开专门会议,研究甘、宁两省、区农业建设和救灾问题。确定每年拿2个亿(甘肃1.66亿元),连续10~20年, 对甘肃中部干旱地区、河西地区和宁夏西海固地区(统称为“三西”地区)的农业建设统一考虑,区域性开发,解决贫困问题。次年1月,国务院成立 “三西”地区农业建设领导小组, 甘肃省成立“两西”农业建设指挥部,各有关地、县、市(区)成立农业建设办公室,以专门机构管理专项资金,负责专项建设。1983—1992年, 是“两西”农业建设的第一个10年。共用专项资金16.6亿元,按照中央和甘肃省委、省政府制定的 “兴河西之利、济中部之贫”及“有水走水路,无水走旱路,水旱路不通另找出路”的建设方针。以水利、人畜饮水、三田(梯田、砂田、沟坝地)、小流域综合治理、农电线路为主的改变基本生产条件建设共投资13.15亿元, 新增水浇地170万亩,兴修三田350多万亩,综合治理小流域2 400平方公里, 架设6~10千伏农电线路8 000多公里。以农副产品加工和当地矿产资源开发为主的支柱产业、区域经济建设共投资2.85亿元,兴办各类乡镇企业800多个。以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和科技培训为主的智力开发投资0.6亿元, 推广科技承包面积1 000多万亩,培训农民技术员130万人次,同时,采取建设移民基地、异地开发的办法,安置中部贫困山区移民30万人, 10年解决了244.8万人的温饱问题。中部干旱地区的贫困面由75%下降到27%。1993年开始的“两西”农业建设后一个10年,甘肃的专项投资仍然是每年1.66亿元。按照中央“三西”资金使用的重点和资金安排的原则以及“三西”地区要率先解决温饱的要求,根据全省扶贫规划的进展, 围绕“梯田、地膜、水窖”三大项目,重点安排了以小型水利、梯田建设、“121”人畜饮水工程、集雨节灌、农电线路等为主的改变农业基本生产条件建设;以地膜粮食为主的温饱工程;以推广农业实用技术和良种为主的种子工程; 以区域经济开发为主的支柱产业建设以及移民开发工程建设等,重点扶持贫困村、贫困户。这些项目推动了甘肃中南部地区的扶贫开发。到1996年底,“两西”地区又有112万人解决温饱,中部地区贫困面下降到20.4%。全省贫困人口由1982年的1254万下降到 1996年底的375万人,贫困面由74. 8%下降到19%。通过前后20年的“两西”农业建设, “两西”地区能够使多数农民稳定地解决温饱,有稳定的收入来源,达到国务院要求的 “成为全国率先解决温饱问题的榜样”。

☚ 甘肃农村能源区划   甘肃“两西”移民 ☛
0000440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0:2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