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甘结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甘结 甘结承认或保证某事属实、否则 “甘愿”受罚的文书。民间处理纠纷等事,当事人会同本地权豪势要或年高德重的人口头议决,并不立字据,亦称甘结。这里指前者。 ☚ 段干木、泄柳 全副执事 ☛ 古代名物 > 函籍類 > 簿契部 > 契憑 > 甘結 甘結 gānjié 甘願具結、畫押保證之文書。宋·宋慈《洗冤集録·聖朝頒降新例·檢驗法式》:“仍取苦主並聽一干人等,連名甘結,依式備細開寫當日保結。”元·郭畀《客杭日記》:“到省中領文書,取回甘結。”明·高明《琵琶記·義倉賑濟》:“左右與他取了甘結。” 甘结中国古代指官署处理讼案后由受审人出具自承所供属实或甘愿接受处分的文书。又旧时奉命承办官府事务,立文保证,也称“甘结”。《六部成语·吏部·甘结》注解:“凡官府断案既定,或将财物令事主领回者,均命本人作一情甘遵命之据,上写花押,谓之甘结。”“甘结” 一词在宋代官私文书中已习见。《通俗编·政治·甘结》:“《续通鉴》:宋宁宗时,禁伪学,诏监司帅守荐举考官,并于奏牍前具甘结,申说并非伪学人,甘结二字见此。”《洗冤集录·颁降新例》: “检尸官吏保明委的是实,回牒本处官司复检。官吏仵作行人,回避初检尸人等,依上检验,亦取行人甘结文字,回报原委官司。” 甘结 甘结瑶族曲种。又名谈笑。流布于常宁、祁阳、桂阳、新田接壤的瑶族地区。形成期无考。1982年由常宁县文化馆唐特凡、彭昭雄等挖掘。一般在喜庆聚会时演出,有说有唱,无乐器伴奏。演唱时,有时也借助一些诙谐风趣的语言和动作,以取得更好的演出效果。唱腔多用平腔瑶“赶从” 的曲调。表演者一至二人。当地有 “歌母”(会唱瑶歌的老年妇女) 时,往往由歌母担任主唱。唱词基本句式是“三七七七”。演唱较自由,先唱后说或先说后唱均可。演唱内容有一定程式: 第一晚唱与生产、生活有关的内容; 第二晚唱《盘王歌》、《梁山伯与祝英台》等曲目; 第三晚唱瑶族民间故事《云梯歌》。第二、三晚的曲目现已无人演唱。 ☚ 师门傩歌 太平南曲 ☛ 甘结〈名〉对官府出具的画押字据,多为保证某事,并表明如有不实,甘愿受罚。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