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三弦书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三弦书

三弦书

曲艺的一种。又称“铰子书”、“三弦铰子书”。流行于河南开封、许昌、南阳、洛阳等地。相传清初即已流行。包括“铰子腔”与“鼓子腔”两类。铰子腔刚健明快,鼓子腔平稳淡雅。唱法有平调(平弦平唱)、高调(高弦高唱)、越调(低弦高唱)三种。演唱形式亦分三类:❶单档,即一人怀抱三弦自弹自唱;
❷双档,即一人操铰子或八角鼓主唱,另一人脚蹬木梆、拨弄三弦伴奏,兼帮腔打诨;
❸群档,即三人演唱。传统曲目约三百种,长、中、短篇并重。

☚ 四明文书   相声 ☛
三弦书

三弦书

曲艺曲种。相传清初已流行。原名“腿板书”,曾广泛流行于河北、河南农村。约于嘉庆年间,衍变为柳子书(莺歌柳)、弦子书、三弦书三个支系。后弦子书与木板大鼓结合而发展为西河大鼓;柳子书与道情结合而发展为河南坠子;三弦书则基本保持腿板书的演唱形式,流行于河南开封、许昌、洛阳等地。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因其演出阵地为河南坠子占领而趋衰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始得以发展提高)。有单档、双档和三合班三种表演形式。单档一人自弹三弦、腿缚梆子击节说唱。双档一人操小铜钹(习称铰子)或八角鼓主唱;一人弹三弦,腿缚梆子击节伴奏。三合班在双档基础上增一人“掌牙子”或分掌双档之一的小铜钹、八角鼓。唱腔有平调、高调、越调三种。传统曲目有长篇《丝绒记》、《绣鞋记》等,另有中篇和小段。

☚ 温州鼓词   琴书 ☛
三弦书

三弦书

亦称“三弦铰子书”。曲艺曲种。流行于河南开封、洛阳、许昌、南阳等地。有二百多年的历史。表演时由一人腿绑竹节子自弹三弦演唱,发展成一人执铰子(小铜钹)或八角鼓击节、一人脚蹬木梆手弹三弦伴奏演唱。分平调、越调。传统曲目有《白绫记》、《玉环记》、《吵驴》 等。

☚ 子弟书   双黄 ☛

三弦书

曲艺曲种。也叫“三弦铰子书”,俗谓“瞎子腔”,因其主要伴奏乐器三弦、铰子,演唱者又多为盲翁而得名。大约早在230年前即已流行。清道光至咸丰年间逐渐衍变为3个支系:从周口镇沿豫皖边界,经朱仙镇到千口镇的一支叫“柳子书”,或称“颍歌柳子书”;从道口镇经河北省的金滩镇至常河镇的一支叫“弦子书”,或称“弦子果”;从赊旗镇经石桥镇到神垕镇的一支叫“三弦书”,或称“三弦铰子书”。而“腿板书”、“脚蹬梆”或“脚打板”等则是它们之间的通称。清末有句俗谚: “一弦吃三镇,三弦吃九镇; 南北跨四省,吃饭不用问” 。就是指上述3个流派、9个集镇和豫、皖、鲁、冀4省的南北走向。
三弦书的唱词句格,以二二三的7字句和三四三(或三三四)的10字句为主,在 “垛”、“赞” 出现的时候,也间插以二三的5字句。这样的句式结构,明显是诗赞系讲唱文学一脉流传下来的,与古代的鼓词源出一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涌现出一批演唱三弦书新秀,并以 《卖丫环》 、《女货郎》 、《八块八》等优秀传统和现代创作曲目,成为曲坛引人注目的一朵鲜花。

三弦书

三弦书

也叫“三弦铰子书”。曲艺曲种。流行于河南开封、许昌、洛阳、南阳等地。据说形成于明末清初。初为一人脚缚竹节子,怀抱三弦自弹自唱,后发展为一人手执铰子或八角鼓击节演唱,一人脚蹬木梆,拨弄三弦伴奏。它分平调、越调,唱腔有三挑四送、铰子腔、大小寒韵、鼓子腔、起篇、钻子、慢板、二八等。传统曲目现知的中长篇约有27部,短篇除摘唱长篇中的段子外,多以民间生活为内容。

☚ 三句半   工人文化宫 ☛
0000363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