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三弦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三弦

三弦

写景诗。沈尹默著。发表于1918年《新青年》5卷2号。诗中写一幅街头即景的画面,一面是在破大门里低土墙边,一个“穿破衣裳的老人”,双手抱着头听三弦听得入神;一面是“火一样的太阳”和闪着金光的细草,呈现出一派蓬勃的生机。诗人把明丽的景色和萧索的人间相对照,借以表达人世间的凄凉悲苦,使读者感到那“三弦鼓荡的声浪”实是一曲旧制度将一去不返的挽歌,透露出古老封建社会已走向没落与衰亡的信息。全诗采用我国传统诗歌寓情于景、侧面烘托、含蓄蕴藉等艺术手法,做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全诗没有分行排列,其中掺杂不少双声字(段、低、挡、弹、断、荡)来摹写三弦的声响,读来富有音韵之美。

☚ 《变雅楼三十年诗征》题词   小河 ☛
三弦

三弦

弹拨乐器。又名“弦子”。其前身为秦代的“弦鼗”。据杨慎《杨升庵文集》:“今之三弦始于元时。”其形制,音箱木制,椭圆形,两面蒙以蟒皮,长柄,无品,张三根弦,按四、五度关系定弦。

☚ 忽雷   火不思 ☛
三弦

三弦

沈尹默作。初载于1918年8月15日《新青年》第5卷第2号。胡适在《谈新诗》一文中称道这首诗:“从见解意境上和音节上看来,都可算是新诗中一首最完全的诗。”在初期的白话诗里,这首诗不仅做到意境含蓄,耐人寻味,而且在音节上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成为诗人的代表作。它虽然采用散文的形式,但是文字是诗的,而且句中的音节和谐悦耳,读起来只觉得是诗。全诗依意境分为三段,句子长短不定。在诗的第二段里,诗人以段、低、低、的、士、挡、弹、的、断、荡、的等11个双声字,模写三弦的音响,又以挡、弹、断、荡等4个阳声的字,段、低、低、的、土、的、的等7个阴声的双声字交错使用,显出三弦弹出的抑扬顿挫的声浪。诗人在新诗音节上取得的成就,不是由于对形式的刻意追求,而是得力于对生活的实际感受。

☚ 老鸦   小河 ☛

《三弦》

《三弦》

沈尹默

中午时候,火一样的太阳,没法去遮拦,让他直晒着长街上。静悄悄少人行路,只有悠悠风来,吹动路旁杨树。

谁家破大门里,半院子绿茸茸细草,都浮着闪闪的金光。旁边有一段低低土墙,挡住了个弹三弦的人,却不能隔断那三弦鼓荡的声浪。

门外坐着一个穿破衣裳的老年人,双手抱着头,他不声不响。

【赏析】 《三弦》发表在1918年8月出版的《新青年》第5卷第2号上。这是一首分段不分行的诗。它与当时某些分行的白话诗有所不同,不是靠分行排列以标示其新,而是着重在艺术构思与艺术技巧的运用上下功夫,以此来证明新诗同样可以创造出高的艺术境界。

《三弦》好似一幅景物写生画。远景是:正午烈日当空,火一样的太阳烤着长街,街上一片寂静,只有路旁的树在轻风中摆动。中景是:一扇破大门,门内有半院子的小草闪着金光。近景是:门外一个穿破衣的老人,坐着,双手抱头在听三弦。全景层次分明,色调对比强烈,呈现出一片夏日正午特有的静寂而郁闷的气氛。然而这是在描写三弦吗? 全诗除交待一句“却不能隔断那三弦鼓荡的声浪”外,竟无一处写到三弦。原来,这首诗的重心不在于对弹三弦者的刻画,也不在于对三弦乐声的直接描绘,而在于显示那弥漫于整个夏日正午景色中的音乐情趣。这就需要采取更为巧妙的表现方法了。

由于是显示,诗人便利用了汉语在语音上的某些微妙变化,例如从第二段后半段起,组织了数十个双声字,它们是“旁边、有一段、低、低、的、土、挡、弹、的、断、荡、的”等;而这当中因发音部位的不同又分作吐气音,如“旁、土、墙、弹”和不吐气音,如“边、低、挡、的”等。此外在这31字之间还夹杂着4个阳声韵的字,即“挡、弹、断、荡”和7个阴声韵的字,即“段、低、低、的、土、的、的”。以上这样一系列变化多端的语音结构,使三弦这种弹拨乐器在音质与音色上真实而充分地表现了出来。可以设想,当欣赏者一边想象与领略着诗中的画的风光,同时又吟咏和品味着诗的语言中丁冬作响的乐音时,是会出现一番妙不可言的审美情趣的。

当然,《三弦》的成功并不仅仅在于艺术表现手法的高明。我们看到,诗中自然景物总是被写得鲜明美丽,生气盎然的,如火红的太阳,悠悠的凉风,绿茸茸的细草在闪着金光,等等。然而,一写到人间景象便黯然失色了,如破大门,身着破衣,双手抱头,不声不响,陷入沉思的老人。两种境况形成了鲜明对照。这种对照又与那忽而急促高亢,忽而如泣如诉的三弦的乐音交织一起,更加重了人间的凄迷色调。这是一幅极不和谐的诗画,面临这样一幅耐人寻味的诗画,人们不能从中得到一些什么启示吗?!

古代名物 > 樂舞類 > 絃樂器部 > 彈拉諸器 > 三絃
三絃  sānxián

亦稱“絃子”。彈撥樂器。其前身可能爲秦代之弦鼗。“三絃”之名,約始於元。有扁形琴筒,近椭圓形,兩面幪革,多見者爲蛇皮,其上安絃碼;细長琴桿,其上無品無柱,下端插入琴筒;張絃三,按四、五關係定絃。持琴之式或豎或斜,以右手指甲或撥子、指套彈絃發聲。明·楊慎《楊升庵文集》:“三絃所始:今之三絃始於元時。小山詞云:‘三絃玉指,雙鈎草字,題贈玉娥兒。”清·蔣士銓《唱南詞》詩:“三絃掩抑平湖調,先唱攤頭與提要。”清·毛奇齡《西河詞話》:“三絃起於秦,本三代鼗鼓之制,而改形易響,謂之弦鼗。故雖能倚歌爲曲,而仍以節刌輻軫其間。唐時坐部多習之,故世遂以爲胡樂,實非也。”《續文獻通考·樂十》:“明攛掇樂器有三絃(王圻《續通考》作二絃,似誤刻),正統六年賜幹(字誤,當是斡——引者)拉達達汗樂器,内有三絃一副。七年復賜之。臣等謹按,三絃今直謂絃子。”

三絃

弹拨乐器

弹拨乐器

弦子 三弦
弹拨乐器名:璈 冬不拉 曼陀林
筝:筝(古筝;秦筝;锦筝;鸣筝) 东宛钿蝉
筝的美称:凤筝 鸾筝 瑶筝 玉筝 金筝 冰弦玉柱
有云状图饰的筝:云筝
用银装饰的筝:银筝
阮:阮(阮咸;阮琴;大~;中~;小~)
瑟:瑟(赵瑟;清瑟;鸣瑟) 文鹄 牺氏琴
瑟的美称:宝瑟
漆有织锦纹的瑟:锦瑟
琵琶:琶 鹍柱 鼙婆 鞞婆 烧槽 怀风 枇杷 石槽 公弦 四弦 圆腹 秦汉子 绕殿雷 绕殿雷
琵琶一类弦乐器:鹍弦铁拨 鹍弦铁板铁拨鹃弦 铁拨铜槽
弹拨弦乐的工具:铁拨
弹筝或琵琶等弦乐器的银制假指甲:银甲 银指甲

☚ 弦乐器   琴 ☛

三弦

弹拨乐器。又名弦子。常见有大、小两种,东北地区主要流传的是大三弦。琴杆长约1200毫米、琴头上有三个弦轸,下端共鸣箱圆形,两面鞔蛇皮,琴杆兼做指板。通常定弦为G、d、g。音域: G—g2。三弦在东北主要用于鼓书伴奏,蒙古族“好来宝”和民间小型合奏亦用之。

三弦

三弦

一种弹拨乐器。又称“弦子”。为蒙古、满、彝、白、拉祜、哈尼、基诺、傣等民族使用。蒙古语称作“胡兀不儿”、“修打拉古”。哈尼语称为“拉和”、“当迪”。基诺语称“迪塔”。傣语称“穆玎”。流行于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甘肃、四川、云南、广西、广东、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等省区。起源于秦代,始称三弦于元代。以木头制作,音箱扁平椭圆,两面蒙皮,正面有桥形琴马。设三轸三弦,按4度、5度定弦。有大、中、小三种。蒙古、满、彝等民族多用大、中两种,西南地区各民族用小三弦。演奏时,奏者坐下,两腿自然分开,右腿上放音箱,左手向左上方斜托琴杆。有板、粘、揉、扣等指法。可用于独奏、合奏和歌舞伴奏。

三弦

满族弹拨乐器。檀木质,方槽,琴头雕大顶花,其尾端雕刻花纹,琴杆正面为指板,尾端护弦揭兽皮为之。演奏时,左手持琴,右手拇指、食指戴骨制指甲拨弦,有弹、挑、分、扫、砸、搓儿等技巧。清宫廷中用于演奏宴乐,民间用于伴奏鼓书、单弦等。

三弦

弹拨乐器,又名弦子。可能源自秦代的弦鼗,元代始称三弦。现分为5种(小三弦、大三弦、60型、80型、加弦三弦)。由4部分(鼓头、琴杆、琴头、轸子)构成,鼓头椭圆形木框,2面蒙蟒皮,长15~26 cm,宽14~23.2 cm,高7~10 cm。琴杆木制,长96~122 cm。琴头有3轸子,张弦3根,4、5度定弦。常用于3种音乐(曲艺、戏曲和民族管弦乐)。

三弦

三弦

中国古代弦乐器。属于琵琶一类。一说系由秦代之鼗鼓改制,故又称为“弦鞉” (古时鞉、鼗为同一器)。一直流传不广。唐代坐部伎曾习奏之,至元代才较为流行 著名词人张可久有词曰: “三弦玉指,双钩草字,题赠玉娥儿。” 又有李卿,因擅弹三弦而名扬京城。至明代,始通称之为 “三弦”。清代沿之,广泛流传于民间及北方各少数民族中。

☚ 拍板   火不思 ☛
三弦

三弦Sanxian

中国弹拨乐器,俗称弦子。关于三弦的起源有多种说法,现一般认为三弦系从秦代的弦鼗发展演变而来。三弦的名称最早见于唐代崔令钦的《教坊记》一书,文中记载:“平人女以容色选入内者,教习琵琶、三弦、箜篌、筝等者谓搊弹家。”但其中提到的三弦是否就是今天的三弦尚未证实 (很可能“三”字是“五”字的印误)。现能见到的三弦图象是四川省广元县罗家桥南宋墓出土的伎乐石雕,其中有二人演奏一种近似于三弦的乐器,说明三弦的广泛流传不会晚于南宋淳熙年间。三弦是我国流传较广的一种乐器,在民间流传的三弦有大小二种: 大三弦又称书弦,主要在北方地区为曲艺音乐伴奏而用;小三弦又称曲弦,主要在江南地区为弹词、昆曲伴奏及江南丝竹合奏等而用。三弦的形制与我国的其它弹拨乐器有明显的不同:
❶音箱用木为框而两面蒙皮,体积较小;
❷有较长的细直琴杆;
❸无品柱。由于上述三方面的结构特点,使三弦形成了有较强个性的独特色彩,即刚而脆的音色以及可以奏出其它弹拨乐器难以奏出的无级滑音。现在在中国民族管弦乐队中使用的是经过改良的大三弦,其定音为g、d、G(从高到低),音域为G—d2(最高可延伸到d3)。三弦演奏时将琴身放在右大腿根上靠紧右腹,琴杆斜伸向左上方,左手持琴并用左手指按弦,右手大指和食指戴假指甲弹弦,有弹、挑、滚等演奏技巧。用五线谱记谱时用低音谱表,在较高音区可临时换用高音谱表。虽然三弦的低音可低到G音,但在合奏时三弦不宜单独的作为低音乐器使用 (因为三弦缺少低音声部所需要的那种具有深沉共鸣的音质),如果和大阮或大、低革胡配合使用时,可加强低音声部的刚强性,有较好的效果。在合奏中,三弦可出色的担任旋律声部,它奏旋律时能和其它音色的旋律形成较大的对比。

☚ 柳琴   阮 ☛
三弦

三弦

三弦是拨奏弦鸣乐器。又称弦子,广泛用于我国曲艺、戏曲音乐及民族乐队。有源于秦代弦鼗之说,元代始有三弦之名。常见的三弦有大小两种,大三弦又名书弦,多用于北方大鼓书、单弦的伴奏乐队中; 小三弦又名曲弦,多用于昆曲、弹词的伴奏及器乐合奏。三弦由琴头、轸子、琴杆、鼓头构成。琴头装有三个轸子,张弦三根;琴杆为木制,很长; 鼓头为椭圆形木质框,两侧蒙蟒皮,张弦一侧的皮面上架一竹制琴码。一般定弦为G、d、g,常用音域为G—d2,独奏时可达d3。三弦传统演奏方法,用右手拇指、食指带假指甲弹奏,主要技法有弹、挑、搓等; 左手托琴杆,以食指、无名指、小指按弦,主要技法有吟、揉、擞、带起、滑指、走音等。三弦是无品乐器,演奏滑指和走音十分方便。因三弦的共鸣箱为皮膜振动,其音色极有特点,且结实而响亮,具有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三弦

☚ 阮   扬琴 ☛

三弦

又称“弦子”。拨弦乐器。近世常用木制筒,两面蒙蟒皮,柄长而无品,张弦3根,按四、五度关系定弦。分大小两种,大三弦原盛行于北方,用以伴奏大鼓等曲艺;小三弦原盛行于江南,用以伴奏弹词及丝竹合奏。现三弦已被广泛应用于独奏、伴奏和合奏。

三弦san xian

a three-stringed plucked instrument

三弦

sanxian;three-stringed Chinese guitar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4: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