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瑶池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瑶池yáo chí

指仙家宴游;也形容宫廷宴饮或人世胜境。《穆天子传》卷三:“乙丑,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为天子谣。”《列子·周穆王》:“(同穆王)升于昆仑之丘,以观黄帝之宫,而封之以诒后世。遂宾于西王母,觞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为王谣,王和之,其辞哀焉。”杜甫《同诸公登慈恩寺塔》:惜哉瑶池饮,日晏昆仑丘。皮日体《奉和鲁望早秋吴体次韵》:安得瑶池饮残酒,半醉骑下垂天鹏。徐彦伯《苑中遇雪应制》:即此神仙对琼圃,何烦辙迹向瑶池。

瑶池

瑶池

梁刘峻 《始居山营室诗》:“髣髴玉山隈,想像瑶池侧。”瑶池,指古代神话中神仙所居之地。《穆天子传》曰: “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为天子谣。”

☚ 瀛台   墉城 ☛

瑶池

 

[唐] 李商隐


 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
 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注释〕
 ①本篇选自李商隐《李义山诗集》。据《穆天子传》载,周穆王西游昆仑山,西王母于瑶池设宴招待,临别时还作歌相送:“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毋死,尚能复来。”穆王亦作诗酬答,表示三年后将再来。此诗即咏此事。②阿母,即指西王母。《汉武帝内传》中称其为“玄都阿母”。③黄竹,诗篇名。据《穆天子传》载,是周穆王于巡游打猎途中所作。因诗首句为“我徂黄竹”,故以“黄竹”名此诗。④八骏,传说中周穆王有八匹骏马驾车,奔驰如飞。
 
 〔分析〕
 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小说《穆天子传》,诞生于先秦的战国时代。书中描述了周穆王姬满周游天下的故事,并串插了若干神话传说。其中有一节描绘周穆王西游昆仑山,西王母在瑶池设宴招待的场面。分手时,西王母赋诗赠别:“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毋死,尚能复来。”希望周穆王健康长寿,能再来瑶池一游。周穆王即席答诗:“比及三年,将复而野。”表示三年后再到西王母的领地瑶池来。李商隐的《瑶池》,就是根据这一传说故事构思而成的一首绝妙诗篇。
 “瑶池阿母绮窗开。”西王母在瑶池的琼楼玉宇之上,打开了彩饰华丽的窗户,不断地向东瞭望。原来,她正在期待周穆王的再一次到来。
 “黄竹歌声动地哀。”周穆王来了没有?没有。窗外传来的,是一阵又一阵震天动地的哀歌。据《穆天子传》描述,周穆王去苹泽打猎时,途经黄竹,“日中大寒,北风雨雪,有冻人,天子作诗三章以哀民。”因为诗的第一句是“我徂黄竹”,所以称为《黄竹歌》。
 “八骏日行三万里。”周穆王周游天下时,坐的是八匹骏马驾驶的专车,有着极高的速度。据说八骏奔跑如飞,因而各有专名。它们是:赤骥、盗骊、白义、逾轮、山子、渠黄、华骝、绿耳。
 “穆王何事不重来。”这是西王母提出的一个疑问。既然周穆王答应重来,既然周穆王有着八骏驾驶、速度惊人的专车,为什么不再到瑶池来呢?联系到西王母原先说的“将子毋死(希望您不要死去)”,联系到《黄竹歌》是因冻死人而作的哀歌,周穆王很可能不在人世了。但是,西王母还在等待着他。
 这是一首好诗。诗中曲曲折折而又淋漓尽致地描绘了西王母的内心世界——一个女性特有的细腻而又委婉的心情:希望她的好友重新再来,希望她的好友不要发生意外,但是她的好友就是不来,因而引起了她的种种疑窦,尤其是听到了动地的哀歌,更勾起了她内心的不安,然而她仍旧怀着最后的一线希望,希望她的好友能够再来。真可以说是情深似海,望眼欲穿,读来令人肠回九转。
 但是,李商隐对这首诗,却赋予了更为深刻的社会意义,是对现实政治的强烈讽刺。
 唐朝到了后期,既有宦官专权,又有军阀混战,人民流离失所,痛苦不堪。许多皇帝却不理朝政,沉迷于神仙道术,追求长生不老,结果往往误服金丹,中毒身亡。
 诗的第一二两句,是天上人间的鲜明对比。天上是琼楼玉宇,人间是冻殍遍野;天上只是一种希望,人间却全是事实。这是对那些只知追求长生不老的当代帝王的强烈鞭挞。
 诗的第三四两句,是彻底否定长生不老之术,有力地揭穿它原是一个荒诞不羁的骗局。西天的王母娘娘,已经无法让周穆王长生不老;那么,那些专搞巫术的道人,怎能挽救唐代帝王的性命?其锋芒所向,直指唐代那些荒政扰民的昏庸帝王。
 一首强烈讽刺现实的诗,但只字不提当代的一人一事。全诗以闺怨的笔触引人入胜,以神话的空灵引人遐想,深刻的含义尽在不言之中。李商隐七绝的春秋笔法,堪为唐诗中的一绝。

 〔评说〕
 桂天祥《批点唐诗正声》:“风格散逸,此盛唐绝调中有所不及者,一读心为之快之。”
 贺裳《载酒园诗话》,“诗又有无理而妙者,如李益‘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此可以理求乎? 然自是妙语。至如义山‘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则又无理之理,更进一层。总之诗不可以执一而论。”
 叶矫然《龙性堂诗话》:“‘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之句,皆就古事傅会处翻出新意,令人解颐。”

《瑶池》作者、注释和解题 - 唐诗经典 - 可可诗词网

瑶池

 

李商隐


 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解题】
 此诗约作于会昌六年(846)武宗死后。瑶池:传说中昆仑山上的池名,西王母宴周穆王之处。诗中用《穆天子传》中故事,以西王母忆待之周穆王不能重来,委婉地讽刺唐代帝王服丹求仙的虚妄。唐武宗亦为服丹药而死,此诗可能即指此事。清纪昀《玉谿生诗说》卷上评云:“尽言尽意矣,而以诘问之词吞吐出之,故尽而不尽。”
 【注释】
 ①阿母:《汉武帝内传》称西王母为玄都阿母。绮窗开:指西王母开着雕饰精美的窗子等待周穆王。据《穆天子传》记载,周穆王西游至昆仑山,西王母宴之于瑶池。临别,西王母歌曰:“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悠,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能复来。”穆王作歌答之,表示三年后再来。②黄竹歌:黄竹诗。据《穆天子传》记载,周穆王往苹泽打猎,“日中大寒,北风雨雪,有冻人,天子作诗三章以哀民”。每章首句为“我徂黄竹”,故名。③八骏:传说中周穆王的八匹名马,《穆天子传》称八骏名是赤骥、盗骊、白义、逾轮、山子、渠黄、华骝、绿耳。④穆王:西周穆王,姓姬名满。《穆天子传》即写他西游故事。

瑶池 - 佛道圣经文学 - 可可诗词网

瑶池

 

李商隐


 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
 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瑶池”,为古代传说中昆仑山上的池名,西王母所居之处。《史记 ·大宛列传赞》云:“昆仑其高二千五百余里,日月所相避隐为光明也,其上有醴泉瑶池。”《穆天子传》卷三载:“乙丑,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阿母,即西王母,亦称金母或西姥,神话传说中有多种形象,或为豹尾虎齿的怪物,或为雍容平和、擅于歌唱的妇人。在 《汉武内传》里则被描述成年约30、容貌绝世的女神,把三千年成熟一次的蟠桃献给武帝。在后代小说戏曲中,称其为 “瑶池金母”,每逢蟠桃成熟时,便大摆寿筵,诸神都来为她祝寿。“黄竹歌”,古代逸诗,相传为周穆王所作。《穆天子传》载:周穆王往苹泽狩猎,“日中大寒,北风雨雪,有冻人,天子作诗三章以哀民”。诗为四言,每章七句,首句云“我徂黄竹”,故名。“八骏”,传说中周穆王的八匹名马。“穆王”,西周国王,姬姓,名满,昭王之子。曾西击犬戎,俘虏五王,东攻徐戎,会合诸侯。后世传说他曾周游天下。《穆天子传》说他西行至昆仑山,遇西王母。西王母在瑶池为他设宴。临别时西王母歌曰:“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希望)子毋死,尚能复来。”穆王答曰:“比及三年,将复而野。”这首诗即根据这一神话传说,加以生发,想象出三年之后穆王未能重来,西王母希望落空的情景。历来被认为是以此讽刺唐武宗求仙的荒唐虚妄,亦有说不仅讽求仙,亦讽唐武宗宠王才人和游猎。
 唐朝的许多皇帝都特别迷耽于道术,服丹求仙,乃至中毒折寿,废政误国。唐武宗重用李德裕为相,采取了一系列政治改革措施,使疲敝已极的中晚唐社会一度出现中兴的气象。然而他也顽固地迷信道术,笃求“长生不老”之仙方,结果终因服丹过量中毒而死。这时,李商隐刚刚守丧三年期满,重返秘书省任职,本想为中兴唐王朝尽股肱之责,未料君主突然驾崩,他心情复杂,感慨万端。一方面,李商隐敬仰武宗这位有一定政绩的皇帝,希望在他的治理下国运长久,他自己也可一展怀抱,为国效力。对武宗之死,他悼痛甚切。在《昭肃皇帝挽歌辞三首》里,他写道:“九县怀雄武,三灵仰睿文”,“笳箫凄欲断,无复咏横汾”。另一方面,诗人亦清醒地认识到,迷耽方术,中毒身亡,是武宗自己的过错,由此造成国家的不幸,更是武宗的责任。
 在这首诗中,李商隐不仅是讽喻,而且深怀凄惋之情。他生动地描述了神话传说的一幕:住在瑶池旁的西王母洞开了自己的绮窗绣户,她仿佛听到远处传来惊天动地的黄竹歌声,却见不到穆天子的御驾如期践约而来。御车驾有八匹神骏,号称日行三万里,为何天子却不再来相会了呢?王母无从得知,心情由热切的盼望变成痛苦的失望。这寥寥28个字,委婉曲折地表达了深厚复杂的情感。前二句主要是哀,后二句主要是怨。哀是忠臣对皇帝的哀,怨是忠臣对皇帝的讽。诗人明写女人(西王母)对情人失约的失望怨恨,实含人臣(自己)对君主早逝的哀悼痛惜;明写法力无边的神仙也有如同人间一样的痛苦境遇,暗讽权威至上的皇帝也有求之而不可得的事物,含蓄地指出迷恋仙人灵丹的愚谬可悲。
 “显言不可而曲言之”,这是王朝没落之时文学的普遍特点。周昙说过:“历代兴亡亿万心,圣人观古贵知今。”面对江河日下的现实,诗人往往缅怀往昔,借古论今,借咏史讽谕,借咏史伤时。咏史诗在李商隐的政治诗中占了较大的比重。这类诗如同他的抒情诗一样,亦体现出深情婉约,意境曲折的艺术风格。

李商隐《瑶池》(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 李商隐的诗词 -可可诗词网

瑶池

年代:唐代诗人 作者:李商隐
←上一篇:《无题二首》其二 下一篇:没有了 →
诗词简介: 这是一首讽刺晚唐宪宗、武宗等帝王迷信仙道,服药丧生的诗。诗人抓住 西王母希望穆王“复来”,而穆王又允诺这一点,从而虚构了此诗。首句写仙境瑶池的 “绮窗”,展示其美丽的风光,亦暗示西王母盼望的落空;次句写人间的苦难,民众的冻 馁,亦暗示穆王已死。理解有差异:一种认为,仙人王母打开绮窗,是渴望爱情的风吹 来;另一种认为,穆王未能赴约,是因为人死了,西王母是仙人,“不重来”就暗含求仙无 益,讽刺唐王盲目求仙;第三种看法,《黄竹歌》暗示百姓生活的痛苦,而穆王却在追求 长生不老,诗人借此谴责唐统治者求仙的荒唐。此诗暗讽求仙之虚妄,是含蓄的。后 两种理解,颇有意义。末二句细写王母心理:八骏神行,一日三万里,为何不能如约前 来? 西王母还在殷切等候,穆王却最终未能赴约,可见其已死矣。仙人西王母尚不能 救穆王,使其免死,故世间长生不老之术,全为虚妄,则可以休矣。此诗构思巧妙,讽刺 犀利尖刻,“以诘问之词吞吐出之”(纪昀语),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此诗约作于会昌六年(846)武宗死后。瑶池:传说中昆仑山上的池名,西王母宴周穆王之处。诗中用《穆天子传》中故事,以西王母忆待之周穆王不能重来,委婉地讽刺唐代帝王服丹求仙的虚妄。唐武宗亦为服丹药而死,此诗可能即指此事。清纪昀《玉谿生诗说》卷上评云:“尽言尽意矣,而以诘问之词吞吐出之,故尽而不尽。

本诗以写实的手法写神话故事,构思精巧,含而不露,细腻温婉。若说语 含讽刺,其讽刺也不露声色。

  • 原文
  • 拼音
  • 繁体
  • 《瑶池》
    .[唐].李商隐
    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
    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 《 yáo chí 》 
    《 瑶 池 》 
    .[ tánɡ ]. lǐ shānɡ yǐn 
    .[ 唐 ]. 李 商 隐 
    yáo chí ā mǔ qǐ chuānɡ kāi , huánɡ zhú ɡē shēnɡ dònɡ dì āi 。 
    瑶 池 阿 母 绮 窗 开 , 黄 竹 歌 声 动 地 哀 。 
    bá jùn rì xínɡ sān wàn lǐ , mù wánɡ hé shì bú chónɡ lái 。 
    八 骏 日 行 三 万 里 , 穆 王 何 事 不 重 来 。 
  • 《瑤池》
    .[唐].李商隱
    瑤池阿母綺窗開,黃竹歌聲動地哀。
    八駿日行三萬里,穆王何事不重來。
  • 译文
  • 注释
  • 诗评
  • 【注释1】

    瑶池上西王母的雕花窗户向东敞开,只听见《黄竹歌》声震动大地人心悲哀。
    八匹骏马驾车一天能走三万里,周穆王你为什么没有能再来?


    【注释2】

    瑶池王母把绮丽的窗户打开,
    只听见《黄竹》的歌声动地悲哀。
    乘坐八骏的马车日行三万里,
    穆王你为何违背诺言不再来?
     

  •  
    ①阿母:《汉武帝内传》称西王母为玄都阿母。绮窗开:指西王母开着雕饰精美的窗子等待周穆王。据《穆天子传》记载,周穆王西游至昆仑山,西王母宴之于瑶池。临别,西王母歌曰:“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悠,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能复来。”穆王作歌答之,表示三年后再来。
     
    ②黄竹歌:黄竹诗。据《穆天子传》记载,周穆王往苹泽打猎,“日中大寒,北风雨雪,有冻人,天子作诗三章以哀民”。每章首句为“我徂黄竹”,故名。
     
    ③八骏:传说中周穆王的八匹名马,《穆天子传》称八骏名是赤骥、盗骊、白义、逾轮、山子、渠黄、华骝、绿耳。
     
    ④穆王:西周穆王,姓姬名满。《穆天子传》即写他西游故事。
  • 【集评】 清·贺裳:“诗又有以无理而妙者,如李益‘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此可以理求乎?然自是妙语。至如义山 ‘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则又无理之理,更进一尘。总之诗不可以执一而论。”( 《载酒园诗话》卷一)
    清·叶矫然:“李义山 ‘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之句,皆就古事傅会处翻出新意,令人解颐。” (《龙性堂诗话》初集)
    清·纪昀: “尽言尽意矣,而以诘问之词吞吐出之,故尽而不尽。”( 《玉溪生诗说》)

    【总案】 此诗讽刺求仙的虚妄,似专为唐武宗而发。诗构思巧妙,推出新意,不正面写求仙活动,却从女仙西王母一面着笔,设想西王母开窗东望,盼周穆王重来而不至。穆王得遇西王母,应为一大幸运,但西王母并不能使其长生,则结论必然是求仙无益。诗人不发议论,而以诘问句作结,含蓄不尽,意味深长。
     
  • 赏析一
  • 赏析二
  • 赏析三
  •  
    这是一首以神话故事为背景写成的诗。周穆王与西王母有三年之约,三年过去了,周穆王没有来,西王母猜想周穆王为何没来。
     
     首句写风光旖旎的瑶池仙境,西王母已打开了精雕细镂的华丽门窗,等待周穆王的到来。将神话传说形象化、具体化,寥寥七字,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虽只“开”“窗”,却好像见到站在窗口的人,神仙也似凡人一样翘首张望,殷殷期待。
     
    但没有见到周穆王的身影,只听到在人间 《黄竹》哀歌撼天动地。《黄竹歌》是周穆王作的,今天,歌声还在哀哀地回荡,作歌之人却不知哪儿去了。第二句蕴含着物是人非的凄凉。《黄竹歌》的内容是哀叹民众挨饿受冻,故有人认为此句表现人间饿殍遍野的凄惨景象。
     
     西王母还在瑶池边等待,三四两句是写西王母的心理活动: 他的八匹骏马一天能跑三万里,应该不是交通的问题,那穆王到底什么原因没有再来呢? 等待之人的心中对爽约之人未践约的原因会有各种各样的猜测,当年分别时西王母对周穆王说过: “希望您不死,还能再来。”周穆王也答应三年后重来,今天没来,西王母一定心里惴惴,西王母的猜想,表现了她对周穆王的担心。最后以问句作结,思绪飘飘,给读者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间。
     
     至于本诗所表现的思想内容,普遍的说法是晚唐时统治者问仙求道妄想长生之风盛行,本诗是讽刺求仙的虚妄 (即使如周穆王和西王母有约的人也难免一死)。也有人认为这是一首情诗,“表现两地隔绝,宛若人间天上,纵有八骏,也难重逢的哀怨” (黄雨《新评唐诗三百首》)。
     
    本诗以写实的手法写神话故事,构思精巧,含而不露,细腻温婉。若说语 含讽刺,其讽刺也不露声色。
     
  •  
     
     
    李商隐的诗里,常运用古代神话传说作为主要题材,借以表达其思想感情。这首诗和《嫦娥》都是如此。
     
    首句中的“瑶池阿母”即西王母,《穆天子传》卷三记载,周穆王西游至昆仑山,在瑶池之上向西王母进酒,故云。关于西王母这个女仙人,我国神话古籍如《山海经》、《武帝内传》等都有记载,后代亦广为流传。《穆天子传》记载周穆王周游四方经历,大部分不是神话,但写他会见西王母,则是一段神话。次句中的“黄竹歌声”见于《穆天子传》卷五,说周穆王周游至黄竹地方,看到挨冻的老百姓,于是作诗三章以哀之。第三句中的“八骏”也见于《穆天子传》,说周穆王周游四方,用八匹好马驾车。作者选取了这一段有名的神话故事以及周穆王有八骏和他在黄竹作歌等作为素材,重新组合,并充分发挥了想象力。他设想西王母敞开着雕花的窗子,盼望着曾经受到自己“毋死”(不死)的祝福的周穆王重赴瑶池。可是令她失望的是,只听到周穆遗留下来的“黄竹歌声”却不见人。这不禁使她有点迷惘了。她想,穆王有“日行三万里”的八骏,重来相见,是轻而易举的事,为什么还不来呢?仙人所不可解的事,却是人世间所不可避免的事,那就是周穆王已经死了。据《穆天子传》记:周穆王会见西王母时,西王母作歌相赠,有“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希望)子毋死,尚能复来。”周穆王回赠的歌里也说: “比及三年,将复而(你的)野”。诗最后一句用问句,含蓄不尽,耐人寻味。作者的用意是告诉人们,穆王终究是凡人,并没有因受过仙人的祝福而长生;而仙人对自己的神力也不免感到怀疑。从此可见,所谓仙人实际上也是虚妄的,不存在的。
     
     这首诗的思想不仅在于攻破神仙之说的虚妄,还有其现实的意义。我们不妨把这首诗和作者的另外两首绝句——《汉宫词》、《汉宫》对照起来看。相传汉武帝也曾见过西王母,并千方百计寻求不死之术,而结果总是徒劳。《汉宫词》里说: “青雀西飞竟未回。”汉武帝曾看见一种青色的鸟,东方朔就夸夸其谈地说这是西王母的使者。《汉宫》里说: “王母西归方朔去。”这两首诗和《瑶池》所运用的艺术手法虽然不同,却同样表现了神仙之说是虚诞的这一主题思想。作者之所以在诗作中反复表现这一思想,是因为他所处的时代,有不少帝王都大信方士之术,妄想长生不死。他见唐宪宗、穆宗、敬宗、宣宗,都服用长生药,且都执迷不悟,最后反而丧了生命。针对这样的现实,诗人于是借古讽今,委婉地予以讥刺。
     
    在艺术处理上,这首诗也别开生面,从西王母的角度着笔。他自信曾祝周穆王“将子毋死”,似乎穆王就可以长生了,但是穆王已死,她却朦然不晓,心里还揣着他“何事不重来”的疑团。这般的懵懂,还是什么仙人呢?而诗中却不点破,只用这个问句作结,留给读者自己去寻绎,从而得出否定神仙之说的结论。这正是虚中有实。短短的四句小诗,却包含了大量的思想内容。看来并无什么曲折之处,实际上是经过精心构思的。
  •  
     这首诗对晚唐几个昏君迷恋求仙长寿之术的愚昧行径,进行了无情的嘲讽。它在艺术构思上,机杼独运,具有奇谲的诗趣。
     
    “瑶池阿母绮窗开, 黄竹歌声动地哀”:“瑶池”, 古代传说中昆仑上的池名,西王母所居的地方。“阿母”,即西王母,是传说中的西方女神。“黄竹”, 见《穆天子传》载,说穆王游黄台之丘,在风雪途中见人民受冻,作《黄竹》歌表示哀怜。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言西王母开窗等候穆王,不见人来,徒闻穆王当年所作哀歌在回响。周穆王西游瑶池,受到西王母的礼待,临别时两人相约再能见面,穆王后已作古, 未能重来。诗人根据这传说,虚构了西王母企盼穆王的眷怀之情态。她推开雕镂彩饰的窗户,不见穆王的踪影,却听到《黄竹》歌声哀动大地。这样写, 一方面用来表明西王母思念穆王的感情之深,一方面以此暗示仙境乐园与人间哀境,相比大为悬殊,的确是天上地下。而在后一方面的对比里,既隐指只闻哀歌,不见作歌人,言外之意是穆王已死,又戟刺统治者不顾民间疾苦却去求仙延寿, 昏庸透顶。
     
    “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八骏”,传说穆王驾车用八匹骏马,能日行三万里,见《列子·周穆王篇》:“八骏之乘……日行万里。”八骏之名,诸书各不相同,《穆天子传》载其名为赤骥、盗骊、白义、逾轮、山子、渠黄、骅骝、绿耳。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言八骏善驰而穆王不能再来了。因为穆王已死,而西王母竟不知道,还在思忖着:穆王为什么不遵约前来呢?周穆王西游瑶池,分手时,西王母作歌赠之曰:“将子毋死,尚能复来。”穆王答歌曰:“比及三年,将复而野。”这一段情节记载于《穆天子传》。诗人将这传说融入到诗句中,语挟讽刺,声色不露,却入木三分地借周穆王已死不能应诺重游瑶池的事实,寄托着这样的寓意:西王母既为神仙却不能使穆王不死,又不能令周穆王起死回生,这不分明是说神仙和长生之术的虚妄不可信吗?
     
     全诗讽刺求仙的荒诞不经,然而其意未形诸字面,颇有含蓄蕴藉之致。纪昀评此诗说:“尽言尽意矣,而以诘问之词吞吐出之,故尽而未尽”(《李义山诗集辑评》)。叶燮谓“李商隐七绝,寄托深而措辞婉,可空百代”(《原诗》),《瑶池》这首诗可属此等佳品。它从西王母欲重会周穆王的心理活动来藏嵌深意,人们可以联系“玄都阿母”(托名班固作的《汉武帝内传》作此称)的神仙居所及身份上获得由诗的定向暗示而引起的思索,领悟到诗的机趣所在。
     


瑶池

西域湖名。是西王母的居住地。具体地址说法不一,就新疆而言,被称作瑶池的地方有二处:一处是指今阜康市境内博格达峰下之天池;一处是指今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境内帕米尔高原上之喀拉淖尔(俗称天池)。

瑶池yáochí

神话中指王母娘娘居住的地方。

瑶池yáochí

〈名〉神话中指西王母居住的地方:瑶池仙境。

瑶池yáo chí

神话中西王母所住的仙境:众人看上面是一枝杏花,那红字写着“~仙品”四字。(六三·1493)

瑶池yáochí

神话中称西王母所住的地方。比喻仙境。
人间瑶池黄龙寺,童话世界九寨沟。

古代名物 > 神異類 > 異域部 > 山川 > 瑶池
瑶池  yáochí

亦稱“瑶水”。傳說中西王母所居處池名。在崑崙山上。其說始見於先秦。《穆天子傳》卷三:“乙丑,天子觴西王母于瑶池之上,西王母爲天子謡。”《史記·大宛列傳論》:“《禹本紀》言:‘河出崑崙。崑崙其高二千五百餘里,日月所相避隱爲光明也。其上有醴泉、瑶池。’”《文選·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詩序〉》:“至如夏后兩龍,載驅璿臺之上:穆滿八駿,如舞瑶水之陰。”劉良注:“瑶水,瑶池也。”唐·李白《占風》之四十三:“西海宴王母,北宫邀上元。瑶水聞遺歌,玉杯竟空言。”


古代名物 > 地物類 > 水部 > 湖池 > 瑶池
瑶池  yáochí

傳說中西王母所居宫闕之池,後亦指皇宫之池。《史記·大宛列傳論》:“昆侖其高二千五百餘里,日月所相避隱爲光明也;其上有醴泉瑶池。”唐·王建《上李吉甫相公》詩:“金鼎調和天膳美,瑶池沐浴賜衣新。”唐·李商隱《瑶池》詩:“瑶池阿母綺窗開,黄竹歌聲動地哀。”《紅樓夢》第五十回:“誤吞丹藥移真骨,偷下瑶池脱舊胎。”

瑶池

传说中昆仑山上的池名,西王母所居。《穆天子传》卷三:“天子觞西王母于~之上。”

神仙住地

神仙住地

阆(阆山;阆邱;阆风;阆风岭;阆苑瑶池;阆苑瑶台;阆风玄圃;阆风瑶池) 玉堂 玉坛 玉界 玉京 神京 洞府 丹台 丹溪 丹谿 龟台 瑶台 仙都 仙坛 仙宅 仙苑 仙境 殊庭 瀛洲 麟洲 灵居 灵州 灵城 金庭 云庭 云洞 玄都 金堂 瑶华圃
道教称神仙居处:洞天
天帝、神仙居处:玉楼 银阙 金阙 灵宫
仙道者的居处:黄房
昆仑山顶神仙居处:玄圃 悬圃
神境之地:悬圃蓬莱 县圃蓬莱
佛居处:佛地 灵竺
佛所住的殿堂:佛堂 雁子堂
天帝居处:玉虚 玉台 金阙 银阙 灵宫 钧天 玉京 玉都 白玉京
天帝静居之地:密都
王母居处:瑶池 瑶台 瑶水 银台 群玉山 玉山岑
常娥居处:月宫 月邸 玉宫 玉窟 兔宫 兔阙 桂宫 桂窟 桂堂 桂宇 桂庭 桂丛 桂阙 蟾宫(玉蟾宫) 蟾户 蟾窟 蟾阙 云阙清虚(清虚境;清虚殿;清虚洞府)鹊殿 鹊华庄 黄金阙 琼楼玉宇
水神或龙王居处:水府 蛟室 蛟窟 蛟宫 龙宫 龙洞 龙堂 龙窝 水晶宫
雷神居处:雷室 雷泽

另见:仙居 神仙 天上 宫殿

☚ 女子居处   隐居处 ☛

瑶池yáo chí

传说中的池名,在昆仑山上,西王母居住的地方。《史记·大宛传赞》:“昆仑其高二千五百余里,日月所相避隐为光明也;其上有醴泉~~。”

瑶池

见“天池”。

瑶池

瑶池

位于济南南部玉函山顶。原不仅奉祀西王母,并把山巅甃砌的蓄雨水之池称作“瑶池”,传为女神沐浴处。

☚ 辟支塔   碧霞元君殿 ☛

瑶池yao chi

Jasper Lake (a legendary place where a fairy queen lives)

瑶池yao chi

Pool of Precious Jade(abode of fairy mother goddess)


《瑶池》yao chi

Pool of Precious Jade→李商隐(Li Shangyin)

瑶池

Jasper Lake—a legendary place where a fairy queen(ie Mother of the West)lives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9:1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