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邑汉墓位于四川大邑的一座竖穴土坑墓。墓室四壁及二层台上均涂一层约5厘米的白膏泥,上又涂殊,有的地方尚粘附红、黑、米黄等色的漆片,可能是椁板上脱落下来的。值得注意的是,在墓底中间还铺砌一行卵石,并从行中向北铺砌一条较窄的卵石沟,一直伸延到墓坑外很远的地方,长达16.1米。这条沟用三层卵石砌成,是为墓坑排水而砌的。此类设施,在西汉土坑墓中是罕见的。出土遗物有铜、铁、陶、漆、木、竹等器,绝大部分已残碎。铜器有铜马、铜洗、铜釜、铜甑、铜勺、铜鼎、铜钟、铜灯、铜镜、钱币等。从朽木遗迹推测,椁室结构不同于一般西汉土坑木椁墓。此墓只有椁之盖板和底板,而未见任何壁板的遗迹。估计椁之盖板是直接架在二层台上的。从形制和随葬器物的风格等方面看,主要还是中原文化的风格,但墓内出土的盛钱币的双耳陶罐,是四川茂汶一带一种少数民族“板崖葬”中常出的一种代表性器物。墓中出土的圜底绳纹和蓝纹等陶罐,则是我国晚期巴蜀墓常出土的典型器物,可见当时各民族在经济和文化上有着密切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