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大都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大都dà dōu大致,大凡。白居易《游云居寺赠穆三十六地主》:胜地本来无定主,大都山属爱山人。李山甫《曲江》之一:南山低对紫云楼,翠影红阴瑞气浮。一种是春长富贵,大都为水也风流。 大都dàdū义同“都来”。辛弃疾《清平乐》词《赏木犀》:“~一点宫黄,人间直恁芬芳。”此犹云不过也。吴潜《蝶恋花》词:“回首人间名利局,~一觉黄粱熟。”《曲谱十二》南《仙吕》入《双调》过曲《川豆叶》:“冰水~一杯,算将来何足挂齿。” 大都 大都大都来不过。辛弃疾《清平乐》(少年痛饮):“大都一点宫黄,人间直恁芬芳。”又作“大都来”。赵长卿《贺新郎》(负你千行泪):“大都来,一寸心儿,万般萦系。” ☚ 大段 大造 ☛ 当前位置:主页 > 词语大全 > 同义词反义词 > 大都,大多【同】 都是副词;都可以表示多数或大部分的意思;都通用于书面语和口语。 【异】 “大都”着重指事物的主体部分;所指一般比较抽象;含有差不多都(如何)或大部分都(如何)的意味。[例]古代的城市~有护城河。“大多”着重指在全体中占的数量大;所指比较具体。[例]童年时代的趣事~还能回忆起来。
大都 大都dà dū(1)不过,只不过。辛弃疾《浣溪沙》:“总把平生入醉乡,大都三万六千场。今古悠悠多少事,莫思量。”(3—1926)吴潜《蝶恋花·吴中赵园》:“野树梅花香似扑。小径穿幽,乐意天然足。回首人间名利局,大都一觉黄梁熟。”(4—2738) (2)算来。又作“大都来”。曾觌《诉衷情·赵德大还延平,因语旧游,作此以赠之》:“情脉脉,恨悠悠,几时休。大都人世,会少离多,总是闲愁。”(2—1316)晁端礼《朝中措》:“短亭杨柳接长亭,攀折赠君行。莫怪樽前无语,大都分外多情。”(1—435)赵长卿《贺新郎》:“负你千行泪。大都来、一寸心儿,万般萦系。”(3—1812) ☚ 大白 大段 ☛ 大都dà dōu大概,差不多。白居易《游云居寺赠穆三十六》:“胜地本来无定主,大都山属爱山人。” 大都;大多dàdōu dàduō【同】 都是副词;都可以表示多数或大部分的意思;都通用于书面语和口语。 大都dàdū绝大部分;基本上 大都dadu大多数;大部分:我们班的战士~来自农村|这些问题~可以在书中找到答案|他的小说~是描写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人民生活的。 古代名物 > 人體類 > 四肢部 > 經穴 > 大都 大都 dàdū 足太陰脾經穴。都,指都城,因其在足大趾本節高起之後,該處皮肉豐厚,骨關節隆起,故名。主治腹脹,胃疼,小兒驚風。其穴始載於秦漢典籍,達於當代。《靈樞經·本輸》:“大都,本節之後,下陷者之中,爲榮。”《醫宗金鑒·刺灸心法要訣》:“大都主治温熱病,傷寒厥逆嘔悶煩,胎產百日内禁灸,千金主灸大便難。” 古代名物 > 朝制類 > 采俸封畿部 > 采俸 > 大都 大都 dàdū 古代公之封地。《周禮·地官·載師》:“以小都之田任縣地,以大都之田任畺地。”鄭玄注:“大都,公之采地。”賈公彦疏:“謂三公及親王子母弟各受百里采地,在五百里畺地之中也。”參見本類“采地”。 古代名物 > 資產類 > 田宅場圃部 > 田地 > 大都 大都 dàdū 傳爲周王都附近公的采地。《周禮·地官·載師》:“以大都之田任畺地。”鄭玄注:“大都,公之采地,王子弟所食邑也。” 表示估计 表示估计有(~丈多宽) 恐 吧(夠了~) 怕(怕是;怕畏;只怕) 无虑 勿虑 亡虑 那么(买~点)更还 多咱 想必 也许 莫非 别是 ☚ 估计 估量 ☛ 数量 数量数(~据;~码) 量(重~;容~;产~;剂~;含~;标~) 多少 多寡 众寡 众少 ☚ 数量 各种数量 ☛ 总括 总括总(总共;总合;总计;括总;兼总) 包(包括;包举) 统(统统;统共;统括;统纪;统总;笼统)综(综括;综摄;该综) 蔽 共(共计;~有;一共;统共;拢共;通共;满共) 毕 合(合共;合计) 拢(拢总;拢共) 通扯 通类 一括 浑括 通约 通晐 最凡 猥计 ☚ 包括 包含 ☛ 大都dà dū❶公爵的封地。《周礼·地官·载师》:“以小都之田任县地,以~~之田任薑地。” 大都❶经穴名。代号SP2。出 《灵枢·本输》。属足太阴脾经。荥(火)穴。位于𧿹趾内侧,第一跖趾关节前下缘赤白肉际处 (《针灸集成》)。一说“本节之后下陷者之中”(《灵枢·本输》)。布有足底内侧神经的趾底固有神经,并有足底内侧动、静脉的分支通过。主治胃痛,腹胀,呕吐,泄泻,便秘,热病无汗,手足逆冷等。直刺0.3~0.5寸。艾炷灸3壮; 或艾条灸5~10分钟。 大都元代都城, 即今北京市。蒙古人称“汗八里”,意为“汗城”。古代称蓟,辽称燕京,金称中都。元太祖成吉思汗十年(1215)蒙古军攻克金中都, 金亡后称燕京,世祖至元元年(1264)复改为中都。四年,始于中都之东北建新城。九年改名大都,建中书省署,成为元朝多民族国家的政治中心。城方六十里,有十一门:南日丽正、顺承、文明,北曰安贞、健德,东曰崇仁、齐化、光熙,西曰和义、肃清、平则。城东西两面相当于今北京内城东西城墙,南抵今东西长安街,北至今德胜门、安定门外土城旧址。为当时世界少有的大城。 大都元朝时的都城。1215年,成吉思汗攻占金中都。1260年,忽必烈在燕京设行中书省,1264年,改燕京为中都。1267年,开始动工修建新城,至1276年,新城建成。大都城周围约28600m,环城共11个门;皇城周围约20里;宫城周围共9里13步。新城是主要商业和居民聚集地,共有市集30余处。大都城南、北两城设有兵马都指挥使司,设巡兵1000多人,负责日常治安事务。 大都 大都古代公爵的封地。元代中央机关所在地,即今北京。《尚书·立政》:“大都小伯,艺人、表臣百司。”曾运乾曰:“盖外臣都家之官也。”《易解》:“大都小伯者,曾运乾曰:‘大都,三公之采邑;小都,卿大夫之采邑。伯,长也。大都言都不言伯,小都言伯不言都,互文见意也。’”(见:大都路) ☚ 大保 大国 ☛ 大都 大都参见元大都。 ☚ 元大都 和林 ☛ 大都元代首都。在今北京市。元至元四年(1267年)在金中都城东北另筑新城,九年(1272年)改称大都。蒙古语称为“汗八里克”,即汗城的意思。都城规模宏大,为当时世界上少有的大城。摘自《辞海》 大都见“北京”。 大都dàdū经穴名。代号SP2。出《灵枢·本输》。属足太阴脾经。荥穴。位于足 大都 大都Sp2Dadu足太阴脾经穴。首见《灵枢·本输》。本经荥穴。位于足大趾内侧缘,第一跖趾关节前缘,当赤白肉际处。正坐或仰卧取之。 相当于𧿹外展肌的止点;有足底内侧动、静脉分支;并有足底内侧神经的趾底固有神经。 ☚ 隐白 太白 ☛ 大都元代都城。即今北京市。蒙古人称“汗八里”,意为“汗城”。原为金都城,名中都。元太祖十年(1215),蒙古军取之,复燕京旧称,作为统治汉地的据点。太宗六年(1234),置中州断事官,辖中原诸路。宪宗元年(1251),立燕京等处行尚书省。世祖至元元年(1264),复改为中都。四年,于城东北兴建新城。九年,更名大都,作为元朝多民族国家的统治中心,建有中书省衙署及大都留守司、大都路总管府。城方60里,有11门:南曰丽正门、顺承门、文明门,北曰安贞门,健德门,东曰崇仁门、齐化门、光熙门,西曰和义门,肃清门,平则门。 大都官名。西周设置,见《尚书·立政》,是管理诸侯和王子、王弟们采邑的官。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