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族辽代,对契丹族及其他游牧民族实行部族制,以与汉族地区实行的州县制并行。编入部族制的各族,根据其特权地位,分为大部族和小部族。大部族包括五院部、六院部、乙室部和奚六部,称为“四大部族”。五院部,在朝曰北大王院,也叫北院部或北院;六院部,在朝曰南大王院,也叫南院部或南院。乙室部,在朝曰乙室王府。奚六部,在朝曰奚王府。其设官,各置某部大王(原名夷离堇)。院、府之下,在地方设有某部节度使司,置节度使、副使、判官等;某部族详稳司,置某部族详稳、都监、将军等。其下为石烈(相当县),设某石烈夷离堇,某石烈麻普 (县官之佐)。最基层单位是弥里 (相当乡),设辛衮。 大部族 大部族辽国是由大大小小几十个部族拼凑起来的。为方便管理,将几十个部族按其规模、人口、实力分为两大类,大部族和小部族,另外还有许多小部落称品部。据其大小分职设官以管理部族事务。《辽史·百官志》:“部族职名总目:大部族:某部大王,本名夷离堇;某部左丞相,某部右丞相,某部太师,某部太保,某部太尉,某部司徒,本名惕隐。某部节度使司:某部节度使,某部节度副使,某部节度判官。某部族详稳司:某部族详稳,某部族都监,某部族将军,某部族小将军。某石烈:某石烈夷离堇,某石烈麻普亦曰马步、本名石烈达刺干,某石烈牙书。某弥里,弥里,乡也;辛衮,本曰马特本。” ☚ 大明府 大同路 ☛ 000026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