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山
琅琊山位于滁州市西南约5公里处,地处皖东张八岭群山东侧。1984年7月经林业部批准在这里建立国家森林公园,占地7.3万亩,是一个生产、科研、森林旅游相结合的综合型公园。1988年8月国务院又公布这里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琅琊山现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森林公园,2000年12月又被中国国家旅游局命名为首批AAAA级旅游区。
公园所处地区属暖温带向北亚热带过渡地带,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因而森林植被良好,森林覆盖率为79.3%,动植物资源均很丰富。园内已查植物种类为327种,其中乔木58种。主要树种有麻栎、化香、栓皮栎、合欢、山槐、棠梨、野柿子、八角枫、响叶杨、青檀、枫杨等,此外还有当地特有的罕见优质树种,如醉翁榆、琅琊榆以及柳榆、糙叶榆等。灌木植物有提格子、野茉莉、窄叶山胡椒、云实等,人工栽植树种有马尾松、黑松、侧柏、刺槐、池杉、毛竹、杉木等。
园内动物种类也很多,仅鸟类就有138种,其中有国家保护的白肩雕及金腰燕、庆喜鹊、黑枕黄杜鹃、画眉等。林中其他兽类动物也有近100种,使公园内生机勃发。
公园地形地貌奇特,高处群峰耸立,低处沟谷交错,山石景观有琅琊山、摩陀岭、凤凰山、大小丰山及各种岩沟槽、石笋、石芽和琅琊洞、怀仙洞、桃花洞等著名岩溶洞。
园内水景也十分秀丽迷人,其中以紫薇泉、酿泉、游泉等泉水最为出名,其他水景还有华法池、放生池、统军池、城西湖、凤凰湖等。
园内人文景观更是赫赫有名,唐代的琅琊寺,现为全国重点寺观之一;宋代醉翁享被誉为“天下第一亭”。山林幽谷中重修和复建的南天门、野芳园、深秀湖、同乐园等景点和苏轼等历代书法名家书写的《醉翁亭记》,“真、草、隶、篆”碑刻与山中原有的古道、古建筑相得益彰。丰乐亭、会峰阁、洗心亭、汉高祖庙、欧公祠等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宝贵遗产。
为了方便游人游览,园内近年来修建了大量亭桥、砖坊和石阶路,并设置了旅馆、餐厅、茶厅等服务接待设施。
公园的交通条件优越,有支线公路与滁州市相连。滁州市有津浦铁路和多条公路穿过,可达合肥、蚌埠、淮南、芜湖及江苏的南京等地。
地址:滁州市琅琊古道30号 邮编:239000
电话:86-550-3512999 传真:86-550-3513362
琅琊山
位于滁州市西南约5公里。山名由来有多说,据新编《琅琊山志》,唐代大历六年(771),滁州刺史李幼卿在山中建寺、凿泉,按东晋元帝司马睿在任琅琊王时曾寓居于此的传说,称其山为琅琊山,泉水为琅琊溪。现琅琊山风景区包括周围群峰和两湖(城西湖、姑山湖)、三古(古关隘、古驿道、古战场),总面积共115平方公里,已开发游览景区约35平方公里。1985年12月,经国家林业部批准由部、省、地、市联合建设的“安徽省琅琊山森林公园”,被列为全国十个重点森林公园之一。1988年8月,国务院批准琅琊山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琅琊山属大别山向东延伸的一支余脉。主要山峰有摩陀岭、大丰山、小丰山、赵家山、凤凰山等,小丰山最高,海拔321米,周围群山高度多在250米左右。虽属低山丘陵地带,但沟谷切割却有深近百米的,因而仍呈险峰耸立、幽谷深藏的景观。主体溶岩出露面大,也有不少隐蔽的岩溶洞。地下水位一般在15至30米之间,谷沟中多泉水出露,有大小泉眼60余处。著名洞、泉有琅琊、归云、雪鸿、熙阳、重熙、花山等洞,紫徽、濯缨、琥珀、抱璞和让、醴诸泉,以及华法、白龙、放生、明月等池。琅琊山处于我国北亚热带与暖温带过渡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植被为针阔混交林,现已查明有植物153科672种,其中木本58科327种。琅琊榆、醉翁榆为特有的珍稀树种。森林覆盖率达79.3%,郁郁葱葱,蔚然深秀。
琅琊山还以丰富的人文景观而称著于世。山中有唐代古刹琅琊寺,旧名宝应寺、开化寺、开化律寺,为全国重点保护寺院和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大雄宝殿、藏经楼、悟经堂、明月观、三友亭、翠微亭、无梁殿、拜经台等建筑。因年代久远已历经兴废,现存者除无梁殿为明代建筑外,大多为清光绪年间或民初重建。1980年后进行过大修,基本保持了原始风格。以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的名篇《醉翁亭记》和《丰乐亭记》而声名远扬的醉翁、丰乐两亭,始建于北宋庆历六年(1046),经历代整修,保存至今。醉翁亭被誉为全国四大名亭之首,现为由二贤堂、冯公祠、古梅亭、怡亭、意在亭、宝宋斋等9个小庭园、十几座楼阁亭台组成的园林建筑群,错落幽深,引人入胜。著名的酿泉绕亭流过,泉水清澈甘洌。整个建筑群在布局上还寓以从酿泉着眼,集胜于醉翁亭再到醒园的“酿—醉—醒”三个层次,增添了诗情画意。亭外有九曲地沟,酿泉回环流过,这里就是古代暮春修禊、流觞曲水、饮酒赋诗的地方。唐宋以来,顾况、韦应物、王禹偁、梅尧臣、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轼、辛弃疾、陆游、宋濂、文征明、王守仁等都曾在此宦游或旅居,留下大量诗文书画。各景点至今保存的历代名人碑碣和摩崖石刻仍有250余处,著名的唐吴道子画观音像石刻、李幼卿等人题刻,宋苏轼书《醉翁亭记》、《丰乐亭记》碑刻等,都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近几年新开发的野芳园、深秀湖两景区已初具规模。野芳园是进入琅琊山森林公园的第一个景点,原为盆景园,始建于1985年8月,现已按苏州园林风格综合规划,建有赏心斋、拥霞轩、晨曦堂、盆景廊等。飞檐翘角,白壁漏窗,马头墙,小青瓦,淡雅和谐。总面积约4200平方米,盆景廊长120余米,陈列盆景数千盆。穿廊而行可通南北各区院,园内广植花木,并配以小桥、池水、假山,疏密有致。深秀湖坐落在醉翁亭与琅琊寺之间,以水上游览为主,原为三面环山的水潭,1958年扩建为水库,1983年辟为风景区。主要景点有湖心亭、九曲桥、水榭、轩廊、石矶和蔚然亭等,附近还有达修墓塔、旷览亭古遗址等景。
新规划的景区姑山湖、城西湖和清流关古迹都很有开发前景。姑山湖面积11.58平方公里,周围群峰环抱,碧水清澄,湖中小岛点点,风光秀丽。城西湖即古代的“西涧”,唐代大诗人韦应物有著名绝句《滁州西涧》咏此:“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世称千古佳句,成为无数画家创作的题材。清流古关,坐落在西关山口峭壁间,地势险要,号称“九省通衢”。清流关为南唐(937—975)所建,以御北军。由巨砖块石垒砌,深约40米,东西门额上分别有“古清流关”、“金陵锁钥”楷书石刻。关下有保存完好的青石古道,长约2公里,路面车辙深深,史迹沉沉,属国内罕见。
琅琊山风景区交通便利,312国道和津浦铁路穿市而过,汽车可直达景区。除市内宾馆设施外,景区建有风格别具的“琅琊书斋”等服务设施,食宿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