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骨与文采
“风骨”二字是刘勰《文心雕龙》第二十八篇的篇名。“风骨”原指人的精神和体貌。“风”指风采,“骨”指骨相。刘勰转而用之于文学,赋予特定的含义:“风”,是指文章的感染力。作品写得生动、有气韵,有生气,写人写得活,写景写得有味,写情绪表达真切,能引起共鸣,就是“风”。“风”不仅体现在艺术表现手法方面,更重要的是有成熟的思理、蕴含于其中的真切动人的思想感受,与内容关系更密切。“骨”,是对文章形体方面的要求。言辞十分精炼准确,就有“骨”,“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风”是一种寓于情感的美学感染力,“骨”是一种寓于文辞的美学感染力。“风骨”二字连称,就是对文章感染力和文辞的总要求。刘勰推崇“风清骨峻”的标准,是针对齐梁作品“瘠义肥辞”的流弊痛下针砭的。刘勰论文,首标“风骨”,次及“文采”,他认为有文采而缺乏风骨的作品,好象是羽毛五彩缤纷的野鸡,飞不高,飞不远,有风骨而乏文采的作品,好比是老鹰闯进了花园;只有凤凰,既有风骨,又有文采,华丽炳焕而又高高飞翔,达到这样的境界,才是理想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