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管理制度
是指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对开户单位的现金收入、现金支出和库存现金进行管理和监督,是政府当局或中央银行管理和调节货币流通的一项重要制度。我国从1950年4月开始实行现金管理制度,其后多次进行修改、补充或重申。
目前,我国实施的是1988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在我国实行现金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通过规定现金使用范围和收支程序,抑制消费膨胀,加速现金的周转使用,同时也可以积极推进支票、本票、汇票等转账结算方式,以便利商品流通,保持货币流通的通畅。(2) 有利于国家对社会经济活动实行监督,加强财经纪律,防止各种腐败现象。(3) 有利于集中社会闲散资金,节约社会流通费用。通过实行现金管理,使各单位的现金及时交存银行,扩大了银行的资金来源; 现金限定在一定范围内使用,减少了货币发行,节省了钞票印刷、运输、保管等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