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的浪漫诗学》
罗成琰撰。载《中国社会科学》1989年第6期。本文对现代中国浪漫主义诗学体系产生的背景、条件、原因,这一体系本身的构成因素与特点,以及这一体系分化解体的客观过程,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探讨。认为,现代中国的浪漫诗学,一方面接受了西方的浪漫主义美学的影响,另一方面又溶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基因,从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点的浪漫诗学体系。文章着重从艺术本质观、艺术生成观、艺术功能观等方面对这种特点进行了论述,指出其基本特点在于崇尚主观性,强调独创性与主张自律性。它标志着中国第一次具有了现代意义上的浪漫主义美学理论,标志着中国的文学观念发生了一次巨大的由传统向现代的嬗变。文章还对现代中国浪漫诗学体系的分化解体的必然性进行了探讨。获湖南省首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现代中国的浪漫诗学
论文。罗成琰撰。载《中国社会科学》1989年第6期。该文对现代中国浪漫主义诗学体系产生的背景、条件、原因,这一体系本身的构成因素与特点,以及这一体系分化解体的客观过程,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探讨。作者认为,现代中国的浪漫诗学,一方面接受了西方的浪漫主义美学的影响,另一方面又融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基因,从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点的浪漫诗学体系。文章着重从艺术本质观、艺术生成观、艺术功能观等方面对这种特点进行了论述,指出其基本特点在于崇尚主观性,强调独创性与主张自律性。它标志着中国第一次具有了现代意义上的浪漫主义美学理论,标志着中国的文学观念发生了一次巨大的由传统向现代的嬗变。获湖南省首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