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环境保护法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环境保护法

环境保护法

调整人们在利用、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及其他公害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法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产生的一个新兴的法律部门。在我国,这些法律规范表现为以1989年12月26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为基本法,以森林法、草原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等为配套法规所组成的环境法规群。其内容大体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物质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环境标准、环境保护机构及其职责,法律责任和奖惩措施,以及解决环境纠纷的途径等。

☚ 自然资源法   劳动法 ☛

环境保护法

调整开发、利用、改善和保护环境过程中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之总和。亦称环境法或自然保护法。环境,指人类赖以生存的周围世界,即以人类为中心的外部物质世界。一般认为环境分为天然环境和人为环境两个方面。主要包括大气、水、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野生植物、水生生物、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温泉、疗养区、自然保护区、生活居住区,等等。随着人类社会人口的剧增、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规模的扩大,自然环境受到日益严重的污染和破坏,以致直接危胁着人类的生命和健康,以及社会的正常发展。面对如此严峻形势,世界各国纷纷以立法手段,对发生在国家有关管理机关、企业事业组织和其他社会组织、公民个人之间的、在开发、利用、改善和保护环境过程中的权利义务关系作出规定,进行调整。这些有关的法律规范之总和,即构成国家的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环境保护法的基本法律。该法对我国环境保护的对象、任务、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环境管理体制、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基本要求和措施,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基本要求和措施,违反该法的责任等,作了较为完善、全面和系统的规定。此外,我国环境保护法的法律规范,还表现于其他一些专门性的环境保护法律和属于自然资源法的法律之中,比如海洋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以及森林法、水法、草原法、土地管理法、渔业法等等。

环境保护法law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并通过的国家机关强制实施的有关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法规。环境保护法的保护对象是一个国家管辖范围内公民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环境保护法的作用是使人类破坏和污染环境的活动能限制在最小限度内,以达到协调社会经济发展和维护生态平衡的目的。中国于1989年12月26日,由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正式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同日公布施行。

环境保护法

环境保护法huanjingbaohufa

是国家环境保护方针政策的具体化、条文化和制度化。环境保护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合理利用资源,防止环境污染;在产生环境污染后,做好综合治理。我国于1979年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这是根据宪法中有关“国家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规定而制定的法规。其主要任务是合理地利用自然环境,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为人民造成清洁适宜的生活和劳动环境,保护人民健康,促进经济发展。环境是指大气、水、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植物、水生生物、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温泉、疗养区、自然保护区和居民区等。我国的环境保护方针是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保护环境,造福人民。在环境保护法中,有合理使用土地,保护水域和水生生物,合理开发矿藏资源,保护森林、草原,合理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等有关保护自然环境的规定,以及防止“三废”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规定。国务院专门设立环境保护机构,以贯彻执行与此法有关的方针、政策、法律和法令。并积极开展有关环境保护的科学研究和宣传教育。

☚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   自然保护 ☛

环境保护法

调整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界的过程中因保护和改善生存环境而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包括各种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各种污染的防治等规定。为解决环境问题,现代国家特别是经济较发达的国家多制订有一系列专门的环境保护法。我国1979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以后又陆续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1987年)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环境保护法体系。

环境保护法

环境保护法

调整因保护和改善环境而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基本内容包括: 环境保护的基本方针、政策和原则; 环境保护工作的机构与职责; 对自然环境的保护; 对文化环境的保护; 对污染和其它公害的防治; 各种环境质量标准和排放标准; 环境监测; 违反环境保护法应负的行政责任、经济责任或刑事责任; 对保护环境有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的奖励制度。我国于1979年9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试行)》,1989年12月26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并于同日公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同时废止。

☚ 环境污染   青少年犯罪 ☛
环境保护法

环境保护法

是环境法的一个组成部分,指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执行的、有关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法律、法令、规定的总称。环境保护法有四方面特点。其一是社会性,指环境保护法保护的是人类共同需要的生存条件,符合整个社会和全民族的利益; 其二是共同性,指由于地球环境是一个整体,环境问题是全人类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因而,在各国环境保护法中必然有一些共同性规则; 其三是综合性,指环境保护范围广泛,环保法调整的社会关系相当复杂,环保法的立法体系、法律规范、法律措施也十分复杂,因而是一个具有高度综合的法律; 其四是技术性,指由于环境保护需要,采取各种工程的、技术的及其他自然科学的措施,因此环保法不得不将大量的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包括在内,使得它成为一个技术性极强的法律。目前,我国的环境基本保护法是1979年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此外,还有许多重要的环境保护单行法规,如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1979),《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等等。

☚ 环境法   环境质量 ☛
环境保护法

环境保护法

调整因保护和改善环境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我国的环境保护法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指1989年12月26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同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2号公布。该法共六章47条,基本内容包括: (1)环境保护的范围,环境保护法的任务,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2)对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包括对大气、水体、土壤的保护,对水产资源、森林、草原、矿藏和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对名胜古迹、风景旅游区、疗养区、自然保护区、生活居民区的保护; (3)对工业污染和其他公害的防治,包括对工业废水、废渣、放射性物质、电磁波辐射、垃圾污染的防治,对噪声、震动、地面下沉等其他公害的防治; (4)对其他有关的重要问题,包括环境保护机关的职责、奖惩办法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指1982年8月23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同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令第9号公布。该法共八章,48条,基本内容包括: 总则; 防止海岸工程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 防止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 防止陆源污染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 防止船舶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 防止倾倒废弃物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 法律责任; 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指1984年5月11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同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2号公布。该法共七章,46条,基本内容包括: 总则; 水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制度; 水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 防止地表水污染; 防止地下水污染; 法律责任; 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指1987年9月5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并根据1995年8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的决定》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该法共六章,50条,基本内容包括: 总则; 大气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 防治燃煤产生的大气污染; 防治废气、粉尘和恶臭污染; 法律责任; 附则。

☚ 改进发明   环境质量标准 ☛

环境保护法

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公害的法律规范的总称。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和对自然的不断发展和利用,环境污染和公害已成为世界上各国普遍重视的问题。为了使环境和自然资源得到保护,同污染和公害进行斗争,近年来许多国家相继制定了环境保护法。其内容一般包括:环境保护工作的机构、工作方针与职责;对自然环境的保护(防止土壤侵蚀、板结、盐碱化、沙漠化和水土流失,防止破坏生态系统的措施,对江、河、湖、海、水库水域的保护,对矿藏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对森林资源、牧草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对污染和其他公害的防治(对工矿企业和城市生活的废气、废水、废渣、粉尘、垃圾、放射性物质等有害物质和噪声、震动、恶息等危害的防治);对违反环境保护法规追究行政责任、经济责任和刑事责任的办法;对保护环境有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的奖励制度。我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于1979年9月13日原则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是我国环境保护法中最主要的法律,它要求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合理地利用自然环境,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为人民创造清洁适宜的生活和劳动环境,以保护人民健康,促进经济发展。

环境保护法

指国家、政府部门根据发展经济、保护人民健康与财产安全、保护和改善环境的需要而制定的一系列法律、法令、条例、规定等法规。环境保护法具有独立的法律形式,现已发展成为完整的、独立的部门法。按其内容可以分为五类: (1) 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即规定一国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基本原则的“根本法”,如我国颁布的《环境保护法》;(2)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的立法;(3)自然环境和资源保护法 (如大气、水、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植物、水生生物等) ; (4)社会环境保护法(如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温泉、疗养区、生活居住区等) ; (5)环境管理机构、体制、权限、污染与破坏环境的法律责任和奖惩等。环境保护法的基本特点是: (1)与自然科学,特别是与工业卫生关系密切;(2)对人类健康关系重大; (3) 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4)体现社会公共利益比较明显;(5)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稳定性。现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制定了环境保护法。我国于1979年9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试行) 》,共七章三十三条,分总则,保护自然环境,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环境保护机构和职责,科学研究和宣传教育,奖励和惩罚,以及附则七部分。它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与制定具体环境法规的基本依据和指南。

环境保护法

环境保护法

环境保护法是社会主义立法的一个组成部分。它通过法律的形式把国家保护环境的基本方针和基本政策确定下来,以保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合理地利用自然环境,防治环境污染和破坏,为人民造成一个清洁适宜的生活和劳动环境,保护人民健康,促进经济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在第五届人民代表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 要“制定环境保护的法令和条例,保证这方面存在的问题得到切实的解决”。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方针是:“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是根据以上精神制订的,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于一九七九年九月十三日原则通过,予以公布。
环境保护法共七章三十三条,主要内容有:
❶环境保护法的任务,是保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合理地利用自然环境,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为人民造成清洁适宜的生活和劳动环境,保护人民健康,促进经济发展。
❷在进行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时,必须提出对环境影响的报告书。其中防止污染和其它公害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各项有害物质的排放必须遵守国家规定的标准。
❸保护江、河、湖、海、水库等水域,维持水质良好状态。
❹积极防治工矿企业和城市生活的废气、废水、废渣、粉尘、垃圾、放射性物质等有害物质和噪声、震动、恶臭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环境保护法还规定了奖励和惩罚的条款,有利于环境保护法的贯彻执行。

☚ 污染物对环境自净能力的影响   环境卫生监测 ☛

环境保护法

law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1: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