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玩月城西门廨中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玩月城西门廨中》

玩月城西门廨中

始见西南楼,纤纤如玉钩。

末映东北墀,娟娟似蛾眉。

蛾眉蔽珠栊,玉钩隔琐窗。

三五二八时,千里与君同。

夜移衡汉落,徘徊入户中。

归华先委露,别叶早辞风。

客游厌苦辛,仕子倦飘尘。

休澣自公日,宴慰及私辰。

蜀琴抽白雪,郢曲发阳春。

肴干酒未阕,金壶启夕沦。

回轩驻轻盖,留酌待情人。

我国古典诗词中不乏以月为描写对象的作品。鲍照也不只一次写月,他的乐府古题《代朗月行》一诗就是写佳人对月弦歌的,他在写《玩月城西门廨中》一诗的同年,还写有《月下登楼连句》。《玩月城西门廨中》是一首秋夜即兴之作,诗人通过秋夜在城西门官署中赏月饮酒的事,抒发了对仕宦生活的厌倦情绪。这首诗写于孝武帝孝建三年(公元456年),据《鲍照年表》载,这年诗人已经43岁,他“迁太学博士,兼中书舍人,出为秣陵令”,深感自己游宦无成,在秋夜与友人赏月饮酒时,当生发出许多感慨。这首诗是诗人出任秣陵令时所作。

“始见西南楼”以下六句追述望日以前的初生之月。诗人以极其细腻的笔触生动形象地描绘新月,那纤纤如玉钩的月牙儿,开始在西南楼上出现,一会儿,那弯如蛾眉的新月又照射在东北面的台阶上。诗人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以“始见”、 “末映”的时间变化,又以“西南楼”、 “东北墀”的处所变动,写新月的升起,同时,用“玉钩”、 “蛾眉”来描绘新月纤细美好的形象,极其准确、生动。新月的光微弱、清淡,照射在有珠饰和带琐纹的窗户上,为帘栊所遮。这六句追述新月初出,光景灵幻,以实写虚,为后面的抒情作了很好的衬托、铺垫。

“三五二八时,千里与君同。夜移衡汉落,徘徊入户中”四句,写既望之后的满月。前两句是说正当十五、十六月满之时, 圆月光强,照耀千里,诗人与友人共赏着普照千里的明月。后两句是说夜深了,玉衡、天汉都已沉没,月光慢慢地照进屋里。月亮、星辰都是诗人眼中的实景,这些天空中景物的“移”、 “落” 既表现了夜的深长,也显示了夜的静谧,而月下的秋夜之静又反衬出诗人的内心并不平静。

“归华先委露,别叶早辞风。客游厌苦辛,仕子倦飘尘”四句,抒写诗人对仕途生活的厌倦情绪。诗人采用“兴”的艺术手法,描写残花败叶,归华先委,为露所堕,别叶早辞,为风所陨,花叶的凋残零落,足以烘托诗人受压抑的悲凉苦闷心情。陆机《文赋》说: “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这是说文生于情,情感于物,春夏秋冬的变化,花草树木的盛衰, 日月星辰的起落,万事万物的运转无不牵动人的情感。写这首诗时,诗人正当“不惑”之盛年,却已经饱尝了仕途的风霜凄苦,才华难以施展。诗人感到自己有如花叶的“先委”、“早辞”,其中无不渗透着对“风” “露”的怨愤。鲍照是有抱负的才士, 自不甘心屈从于当时的门阀制度而要争取政治上的地位。但在世族豪门的压抑下,不得于志。他26岁那年,自耻燕雀,献诗临川王刘义庆,被提拔为王国的侍郎,一个起码的事务官。此后,在近20年内,他担任过太学博士,中书舍人,海虞令,直到写此诗时,还是个秣陵令。诗人转徙奔波,风尘仆仆,却得不到赏识重用,产生游仕的厌倦情绪就是必然的了。这种厌倦情绪,并非要隐归,而是怀才不遇的慨叹,是对当时人才受压抑的社会现象的不满。

“休澣自公日,宴慰及私辰。蜀琴抽白雪,郢曲发阳春”四句,写诗人尽管不满,但为仕还是勤奋辛苦的,他希望利用公务繁忙之后的休假日来安静地休息,弹唱阳春白雪的曲调,以解脱精神上的苦闷。蜀琴,汉代蜀人司马相如善弹琴,故有蜀琴之称。郢曲,据宋玉《对楚王问》中说,郢地有一个善歌的唱阳春白雪这种高妙的歌曲,国中能和者只有数十人。这两个典用得精当,一方面表现诗人要以弹琴高歌排忧解愁, 一方面又表明诗人坚守自己的理想,尽管和者甚寡,知音稀少,也还是要弹唱阳春白雪,而不是下里巴人。

“肴干酒未阕,金壶启夕沦。回轩驻轻盖,留酌待情人”四句,是说肴虽干而酒未止,临行又回转车来,留下和朋友继续喝酒,写出了诗人心情的矛盾。《古诗十九首》里关于游子心情的描写,有时是从“斗酒相娱乐”着笔的,虽说“相娱乐”,其实是无乐可言的。鲍照要同友人继续饮酒,也无乐可言,只不过求得在一定场合里的暂时麻醉,从而表现他的郁郁不平。

这首诗运用比兴避免叙写的拙直,使之委婉、含蓄,通过细致的描写,托物言志,寓情于景,把非常抽象的思想感情具体、形象地展示出来,表现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情绪。


古诗《玩月城西门廨中》赏析解读 - 言情赠友诗 - 可可诗词网

玩月城西门廨中

 
 始见西南楼,纤纤如玉钩。
 末映东北墀,娟娟似蛾眉
 蛾眉蔽珠栊,玉钩隔琐窗
 三五二八时,千里与君同。
 夜移衡汉(11)落,徘徊帷户中。
 归华先委露(12),别叶早辞风(13)
 客游厌苦辛,仕子倦飘尘。
 休澣(14)自公日,宴慰及私辰。
 蜀琴(15)抽白雪,郢曲(16)发阳春。
 肴干酒未缺,金壶起夕沦(17)
 回轩驻轻盖,留酌待情人。

 
 这是鲍照出仕他乡时的诗作,抒发了他思念妻子的怅怨心情。
 落笔紧扣诗题,先写玩月。一弯残月,清辉满地,诗人坐在城西门的官舍里,饮酒赏月。月亮也算是一个多愁善感的情种,能圆能缺。在古代文人笔下,有“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 《诗经·陈风·月出》 ) 的欢悦,但更多的是“明月,明月,照得离人愁绝” (冯延巳《治令》 ) 的感伤。鲍照笔下的月亮,一是如钩的残月,二又被“珠栊”、“琐窗” “蔽” “隔”,其中隐含着与亲人“地隔万里,天各一方”的怅惘。值得深思的是,鲍照把残月比作纤纤的玉钩、娟娟的蛾眉,都是十分美好的形象,“纤纤”常用来状美女的素手,“蛾眉”则常用来代指美女。可见一,鲍照赏月思念妻子; 二,以乐景写哀,倍增其哀。
 窗棂隔绝了月光,眼见不得,诗人却奇峰突起,展开了想象: “三五二八时,千里与君同。”你我夫妻今夜不能相会,待到月盈光洁之时,我在千里之外对月思念你,就像你对月思念我一样。杜甫有“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的诗句 (杜甫 《月夜》 ) ,厉鹗评论说: “纯从对面着笔,蹊径甚别。” (转引自 《唐宋诗举要》 469页)而鲍照的诗更进一步从两面着笔,并加以比较,像现代歌曲 《十五的月亮》一样,把思念之情写活了,写神了。诗人虽然作了以上美妙的想象以自慰,似有旷达气概,但他终究不是苏轼,思念的也不是弟弟,所以,一个“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 绝不能尽其意。他举头望月,残月如钩; 低头思妻,长夜难眠。这里应该指出的是,作者不仅横写了感情,而且纵写了时间——从“始见”到“末映”,时间已很不短,在“夜移衡汉落”时,作者还“徘徊帷户中”,时间更见其长。这样纵横交错,思念妻子的感情被描绘得广而无边,深不见底。
 “归华先委露,别叶早辞风。”花叶凋谢落地是风、霜所致,而我抛却妻子、孤苦郁闷原因何在?我为什么要受这离愁的熬煎?我为什么要被这官绅羁绊?花叶生自土,花谢叶落是回归返本; 人老了,不待风摧露打,也应该归根返本了。再说,我辈如“阳春”、“白雪”,和人不多,既孤且直,怎能在官场厮混?
 鲍照出身寒门,在南朝等级森严的门阀制度下,才高却沉沦下僚,极不得志,常常受到出身高门大姓的同僚排挤打击; 明明看到官场的尔虞我诈,又只能“吞声踯躅不敢言” (鲍照《拟行路难·四》)所以,他极为厌恶官场,向往和平愉悦的家庭生活。“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 (鲍照 《拟行路难·五》)就是这种思想的真实写照。
 在一般人看来,弃官与亲人团聚似乎不值,十年寒窗得来的功名这么丢弃未免可惜,但这正表现出鲍照对爱情的执著追求。正是这挚情,才感动了千百年来的无数读者。
 初读这首诗,似乎平平常常,寡淡无味; 细细揣摩,方觉字字写离愁,句句抒恋情。“仕子倦飘尘”,思念妻子: 赏月以解郁,仰望残月相思浓; 抚琴以自慰,以乐解闷闷难断; 饮酒以排解,借酒浇愁愁更添。结尾处,作者把苦苦恋情推向高潮: 赏什么月,弹什么琴,饮什么酒,待弃官归里,与妻子共剪西窗时,再痛饮这壶中酒吧! 至此,字虽已尽,读者还分明看到一个执杯伫立、苦恋妻子的木雕样的诗人在凝神静思: 含着独处的怅惘,怀着甜蜜的企盼。
 这首诗感情真挚而强烈,流畅而富于文采,不像六朝一些诗人,一味追求典雅庄重而害义。全诗无一词句不在挚情的驱遣下进射而出,或起兴,或作比,或直抒胸臆,均真切感人,毫无矫揉之嫌。“归华先委露,别叶早辞风”等句,均是音韵和谐、对仗工整、清新隽永的佳句。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5:2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