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王维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王维1919—浙江临海人 王维701—761,一作698—759唐诗人,画家。字摩诘,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开元九年(721年)进士。初任大乐丞,因伶人舞黄狮子事受牵连,贬为济州司仓参军。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张九龄为相,升右拾遗。开元二十五年,李林甫执政,以监察御史衔出使塞外。二十七年从凉州回长安。天宝十五年(756年)安禄山军陷长安,不及逃避,被俘至洛阳,强任为给事中。安禄山宴于凝碧宫,他暗作《凝碧诗》表示对唐王朝的怀念。两京收复后,应按律定罪,他以该诗上达肃宗,又赖其弟王缙求情,降职为太子中允,后又升任尚书右丞。“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居兰田别墅,过着读书写诗、绘画念经,亦官亦隐的悠闲生活。他以山水田园诗著称,兼长绘画、音乐。苏轼称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有《王右丞集》。 共1首 (词)唐· ① 《渭城》一曰《阳关》,王维之所作也。本送人使安西诗,后遂被于歌。刘禹锡《与歌者诗》云“旧人唯有何戡在,更与慇勤唱渭城”,白居易《对酒诗》云“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即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也。渭城、阳关之名,盖因辞云。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一作依依)杨柳春(一作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 王维701—761字摩诘,原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其父迁于蒲州,遂为河东人。十几岁所作诗歌即为人传诵。开元九年举进士,调太乐丞。因伶人舞黄狮子事,贬济州司库参军。开元二十二年还长安,任右拾遗,累迁给事中。尝出塞劳军,兼任河西节度使判官。安禄山陷长安,被迫任伪官,两京收复后降官太子中允,后屡迁至尚书右丞。早期有政治抱负,向往开明政治,思想积极,所写诗歌现实性较强,如《少年行》、《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观猎》诸作风格雄浑、气象峥嵘,体现了诗人的精神风貌。后期于终南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闲适生活,以禅诵为事,所写诗歌多表现隐居生活和山水田园景物,意境清幽,色彩鲜明,体物精细,状写传神,善于将绘画的技巧融入诗中,显示出极为深厚的艺术功力,成为盛唐田园山水诗派的主要代表。所作破墨山水,对后世文人画影响甚大。荆浩《画山水录》称:“笔墨宛丽,气韵高清,巧象写成,亦动真思。”苏轼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东坡题跋》)董其昌奉其为山水画“南宗”之祖。诗文收入《王右丞集》。绘画作品有《马上吟诗图》、《写济南伏生象》,《江山雪霁图》、《山居图》、《钓雪图》、《雪溪图》、《三峡图》、《辋川图》等。又有《山水论》、《山水诀》,疑系后人伪托。 ☚ 祖咏 李白 ☛ 王维 王维见“文学”类。 ☚ 杨庭光 吕向 ☛ 王维 王维王维 (701-761) 字摩诘,名和字都取自佛教《维摩诘经》 中的维摩诘居士。唐代蒲州 (今山西永济县) 人。开元进士。累官至给事中。安禄山叛军陷长安时被迫受伪职,乱平后,降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晚年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常“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前期写过一些以边塞为题材的诗篇,但其作品最有成就的是山水田园诗,诗中富于诗情画意和禅趣。后世称他为 “诗佛”,同 “诗仙” 李白、“诗圣” 杜甫鼎足为三。有 《王右丞集》。 ☚ 题僧房 终南别业 ☛ 王维 王维701?—761字摩诘,排行十三。祖籍太原祁县(今山西太原),其父官徙蒲州,遂为河东(今山西永济)人。唐玄宗开元九年(721),进士及第,授太乐丞,旋贬为济州司仓参军。后归长安。开元二十二年,张九龄为中书令,擢为右拾遗。开元二十五年,迁监察御史,秋,出使凉州慰问,留任河西节度判官。开元二十八年冬,以殿中侍御史知南选。天宝元年(742),任右补阙,转侍御史。天宝五载,迁库部员外郎、郎中。天宝九载,丁母忧,隐居终南辋川别业,与友人裴迪优游其中,弹琴赋诗,啸咏终日。天宝十一载,服阕,起为吏部郎中。天宝十四载,转给事中。安史乱军陷长安,玄宗入蜀,王维为叛军所获,署以伪职。乱平,降为太子中允,后迁太子左庶子、中书舍人,复拜给事中。肃宗上元元年(760),转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晚年笃志奉佛,退朝之馀,以禅诵为事。上元二年卒。王维多才艺,工诗文,善绘画、音乐,其诗在生前及后世,都具盛名,史称其“名盛于开元、天宝间,豪英贵人虚左以迎,宁、薛诸王待若师友”(《新唐书》本传)。被誉为“天下文宗”(唐代宗《答王缙进王维集表诏》)。其诗清新秀雅,兼善各体,尤长于山水田园诗,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王维自称:“宿世谬词客,前生应画师。”(《偶然作》)为诗常冶禅理、诗情、画笔为一炉,苏轼称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书摩诘蓝田烟雨图》)。殷璠谓其诗“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为珠,着壁成绘。一字一句,皆出常境”(《河岳英灵集》)。前人誉王维为“诗佛”,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并称。王维诗对后代诗歌创作有很大影响,清代王士禛标举神韵说,奉为圭臬。王维卒后,唐代宗命其弟王缙缀辑遗文,编成《王维集》十卷,《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全唐诗》卷一二五至一二八存其诗四卷,《全唐诗补编》另有辑补之作。《旧唐书》卷一九○、《新唐书》卷二○二有传,另参《唐诗纪事》卷一六、《唐才子传》卷二。今人陈铁民著有《王维年谱》。 ☚ 殷遥 畅诸 ☛ 王维 王维研究专著。美国瓦格纳(M.L.Wagner)著。美国波士顿特怀恩出版社1981年出版,列入“特怀恩世界作家丛书”中国专辑。本书选译王维诗九十八首,并分生平、御用诗人、山水诗人、佛教诗人、画家五题评述王维一生及其诗作内涵。作者认为,王维晚年因受政治牵连而退隐山水,但事实上他并未放弃过政治追求。顺应性与易变性是王维在官场中长期养成的处世哲学,在他的诗中始终贯穿着官场与自然界相对抗的主题。王维将宫廷诗同山水田园诗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了王诗的艺术特色。在五花八门的王诗中,也很难将佛教禅理诗分离出来,因为几乎所有的诗都带佛老色彩,而纯禅理诗并不多见。王维一方面使用含蓄措词来表达佛家禅意和哲理,一方面又使用明朗自然毫无雕饰的语言来表现自然之美和感情的真挚,多种艺术手法既体现着他的诗意境高远、严肃深沉、情景交融、自负和超然物外的特点,也代表着盛唐绚丽多彩的诗风。 ☚ 陶渊明及其诗歌 王昌龄 ☛ 王维701—761字摩诘。原籍祁(今山西祁县),其父迁居于蒲(今山西永济县)。唐代诗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与盛唐诗人孟浩然并称“王孟”,与中唐诗人韦应物并称“王韦”。开元九年进士,任大乐丞,因事贬济州司库参军。张九龄为相,擢右拾遗。后任监察御史、给事中等职。安史乱中为叛军所获,受伪职。乱平,贬为太子中允,寻迁太子中庶子、中书舍人,官至尚书右丞。后人称为“诗佛”。著有《王右丞集》,《全唐诗》录存其诗四卷。 王维 维诗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为珠,着壁成绘,一句一字,皆出常境。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曾子固谓苏明允之文丰而不余一言,约而不失一辞,虽《春秋》立言亦不过如是。概而论之,惟明允可以当此,非子固亦不能形容至此。鲁直以摩诘六言诗方得其法,乃真知摩诘者; 惟其能知之,然后能发明其秘,须咀嚼久始信其难。然则何独诗耶?凡落笔皆能如明允,斯可以论文矣。 王摩诘诗,浑厚一段,覆盖古今; 但如久隐山林之人,徒成旷淡。 世以王摩诘律诗配子美,古诗配太白,盖摩诘古诗能道人心中事而不露筋骨,律诗至佳丽而老成。如《陇西行》、《息夫人》、《西施篇》、《羽林》、《闺人》、《别弟妹》等篇,信不减太白; 如“兴阑啼鸟换,坐久落花多”、“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等句,信不减子美。虽才气不若李、杜之雄杰,而意味工夫,是其匹亚也。摩诘心淡泊,本学佛而善画,出则陪岐、薛诸王及贵主游,归则餍饫辋川山水,故其诗于富贵山林,两得其趣。如“兴阑啼鸟换,坐久落花多”之句,虽不夸服食器用,而真是富贵人口中语,非仅“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之比也。 王右丞如秋水芙蕖,倚风自笑。 王维以诗名开元间,遭禄山乱,陷贼中不能死,事平复幸不诛。其人既不足言,词虽清雅,亦萎弱少气骨。独《山中人》与《望终南》、《迎送神》为胜。 维诗清逸,追逼陶、谢。 王维诗典重靓深,学者不察,失于容冶。 右丞诗发秀自天,感言成韵,词华新朗,意象幽闲。上登清庙,则情近珪璋; 幽彻丘林,则理同泉石。言其风骨,固尽扫微波; 采其流调,亦高跨来代。于《三百篇》求之,盖《小雅》之流也。而颂声之微,夫亦风气所临,不能洗濯而高视也。 窃谓右丞他诗甚长,独古作不逮,盖自汉魏后而风雅浑厚之气罕有存者,右丞以清婉峭拔之才,一起而绰然名世,宜乎就速而未之深造也。 五言绝句,当以王右丞为绝唱。 空同子曰: ……王维诗,高者似禅,卑者似僧,奉佛之应,人心系则难脱。 诗称发端之妙者,谢宣城而后,王右丞一人而已。 世以李、杜为大家,王维、高、岑为傍户,殆非也。摩诘写色清微,已望陶、谢之藩矣,第律诗有余,古诗不足耳。离象得神,披情著性,后之作者谁能之? 王摩诘语多妙会,相出天成,境到神流,难以力占也。古诗如轻红浅碧,律诗如翡翠珊瑚,此其材之有限。 右丞精禅,其诗玄诣。 王右丞邃于禅旨,取维摩诘作名字无论,以禅旨为诗,得上乘神密。即诸题咏,虽壮丽新巧,而精远澹逸,往往悟禅于言外。 右丞五言,工丽闲淡,自有二派,殊不相蒙。“建礼高秋夜”、“楚塞三江接”、“风劲角弓鸣”、“杨子谈经处”等篇,绮丽精工,沈、宋合调者也;“寒山转苍翠”、“一从归白社”、“寂寞掩柴扉”、“晚年惟好静”等篇,幽闲古淡,储、孟同声者也。 太白五言绝自是天仙口语,右丞却入禅宗。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深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不谓声律之中,有此妙诠。 摩诘以淳古淡泊之音,写山林闲适之趣,如辋川诸诗,真一片水墨不着色画。及其铺张国家之盛,如“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又何其伟丽也! 仲默云“右丞他诗甚长,独古作不逮。读其集,大篇句语俊拔,殊乏完章; 小言结构清新,所少风骨。 摩诘五言古虽有佳句,然散缓而失体裁,平韵者间杂律体,仄韵者多忌鹤膝,短篇为胜。楚辞深得九歌之趣,唐人所难。七言古语虽婉丽,而气象不足,声调间有不纯者。何仲默云:“右丞他诗甚长,独古作不逮”,是也。 摩诘才力虽不逮高、岑,而五七言律风体不一。五言律有一种整栗雄丽者,有一种一气浑成者,有一种澄淡精致者,有一种闲远自在者。如“天官动将星”、“单车曾出塞”、“横吹杂繁笳”、“不识阳关路”等篇,皆整栗雄厚者也。如“风劲角弓鸣”、“绝域阳关道”、“建礼高秋夜”、“怜君不得意”等篇,皆一气浑成者也,如“独坐悲双鬓”、“寂寞掩柴扉”、“松菊荒三迳”、“言从石菌阁”、“岩壑转微迳”等篇,皆澄淡精致者也。如“清川带长薄”、“寒山积苍翠”、“晚年惟好静”、“主人能爱客”、“重门朝已启”等篇,皆闲远自在者也。至如“楚塞三湘接”既甚雄浑,“新妆可怜色”则又娇嫩。若高、岑才力虽大,终不免一律耳。 摩洁七言律亦有三种,有一种宏赡雄丽者,有一种华藻秀雅者,有一种淘洗澄净者。如“欲笑周文”、“居延城外”、“绛帻鸡人”等篇,皆宏赡雄丽者也。如“渭水自萦”、“汉主离宫”、“明到衡山”等篇,皆华藻秀雅者也。如“帝子远辞”、“洞门高阁”、“积雨空林”等篇,皆淘洗澄净者也。是亦高、岑之所不及也。 摩诘五言绝意趣幽玄,妙在文字之外。摩诘《与裴迪书》略云:“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 深巷寒犬,吠声如豹; 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每思曩昔携手赋诗,倘能从我游乎?”摩诘胸中滓秽净尽,而境与趣合,故其诗妙至此耳。 摩诘包孕甚广。精丽近沈、宋,沈、宋无其闲澹; 空秀似襄阳,襄阳逊以菁英。此体 (按指五律) 中神圣工巧备矣。 唐无李、杜,摩诘便应首推,昔人谓“如秋水芙蕖,倚风自笑”,殊未尽厥美,庶几“咳唾落九天,随风生珠玉”耳。三人相较,正犹留侯无收城转饷之功,襟袖带烟霞之气,自非平阳、曲逆可伍。 元、肃以下诗人,其数什百。语盛唐者,唯高、王、岑、孟四家为最; 语四家者,唯右丞为最,其为诗也。上薄骚雅,下括汉魏,博综群籍,渔猎百氏,于史子苍雅纬候铃决内学外家之说, 苞并总统, 无所不, 邮长于佛理。 故其摛藻奇逸,措思冲旷,驰迈前榘,雄视名俊。凡今长老荐绅之属工为诗者,恒嗟赏而雅崇之,殆与耳食无异。 王右丞诗境虽极幽静,而气象每自雄伟。如“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苜蓿随天马,葡萄逐汉臣”、“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归鞍竞带青丝笼,中使频倾赤玉盘”等语,其气象似在“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之上。如但以气象语求之,便失右丞远矣。 右丞于五言,自其胜场。乃律已臻化,而古体轻忽,迨将为孟为俦。佳处迎目,亦令人欲置不得,乃所以可爱存者,亦止此而已 (指所选《渭川田家》、《终南别业》、《西施咏》、《自大散以还深林密竹磴道盘曲四五十里至黄牛岭见黄花川》 四首)。其他褊促浮露,与孟同调者,虽小藻足娱人,要为吟坛之衙官,不足采也。 右丞于五言近体,有与储合者,有与孟合者,有深远鸿丽,轶储、孟,而自为体者。乃右丞独开手眼处,则与工部天宝中诗相为伯仲,颜、谢、鲍、庾之风又一变矣。工部之工,在即物深致,无细不章; 右丞之妙,在广摄四旁,圜中自显。如终南之阔大,则以“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显之; 猎骑之轻速,则以“忽过”、“还归”、“回看暮云”显之,皆所谓离钩三寸,鲅鲅金鳞,少陵未尝问律及此也。然五言之变,至此已极。右丞妙手,能使在远者近,抟虚作实,则心自旁灵,形自当位。苟非其人,荒远幻诞,将有如“一一鹤声飞上天”而自托为灵通者,风雅扫地矣。是取径盛唐者,节宣之度,不可不知也。 摩诘诗全是一片心地,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于世无忤,于人何尤。“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请问与摩诘诗有异同否?诗中写闲景处,即是曾点“浴乎沂,风乎舞雩”之意,莫作闲景看。 摩诘恬洁精微,如天女散花,幽香万片,落人巾帻间。每于胸念尘杂时,取而读之,便觉神怡气静。 少陵绝句多不甚着意; 太白七言独步,五言其稍次也。味淡声希,言近指远,乍观不觉其奇,按之非复人间笔墨,唯右丞也。昔人谓读之可以启道心,浣尘虑。 唐之诗家称正宗者,必推王右丞,同时比肩接武,如孟襄阳、韦苏州、柳柳州,未能或之先也。孟格清而薄,韦体淡而平,柳致幽而激,唯右丞通于禅理,故语无背触,甜彻中边,空外之音也,水中之影也,香之于沉实也,果之于木瓜也,酒之于建康也,使人索之于离即之间,骤欲去之而不可得,盖空诸所有而独契其宗。 唐之诗传者几百家,其善为行乐之词与工为愁苦之什相半,虽于性情各得所肖,而求其不悖,夫温柔敦厚之教者,未易数数觏也。右丞崛起开元、天宝之间,才华炳焕,笼罩一时,而又天机清妙,与物无竞,举人事之升沉得失,不以胶滞其中。故其为诗,真趣洋溢,脱弃凡近,丽而不失之浮,乐而不流于荡。即有送人远适之篇、怀古悲歌之作,亦复浑厚大雅,怨尤不露。苟非实有得于古者诗教之旨,焉能至是乎?……又古今来推许其诗者,或称“趣味澄夐,若清流贯达”,或称“如秋水芙蕖,倚风自笑”,或称“出语妙处,与造物相表里”之类,扬诩亦为曲当。若其诗之温柔敦厚,独有得于诗人性情之美,惜前人未有发明之者。 开元、天宝之间,诗人比迹而起,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工部实为之冠。摆脱町畦,高朗秀出,右丞实为之冠。右丞博学多艺,雅意元谭,比物俪辞,诙达三教,是非肤核之学可以测其津岸矣。 世谓王右丞雪中芭蕉,其诗亦然。如“九江枫树几回青,一片扬州五湖白。”下连用兰陵镇、富春郭、石头城诸地名,皆寥远不相属。大抵古人诗画,只取兴会神到,若刻舟缘木求之,失其指矣。 摩诘诗妙在不设色而意自远,画中之白描高手。 古丞诗荣光外映,秀色内含,端凝而不露骨,超逸而不使气,神味绵渺,为诗之极则,故当时号为“诗圣” 右丞五排,秀色外腴,灏气内充,由其天才敏妙,尽得风流,气骨遂为所掩。一变而入郎、钱,秀丽胜而沉厚之气亦减,此风气之一关也。 意太深,气太浑,色太浓,诗家一病,故曰“穆如清风”。右丞诗每从不着力处得之。 五言用长易,用短难,右丞工于用短。 右丞五言律有二种: 一种以清远胜,如“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是也; 一种以雄浑胜,如“天官动将星,汉地柳条青”是也。当分别观之。 右丞五言,神超象外,不必言矣。至如“故人不可见,寂寞平陵东”,未尝不取乐府语以见意也。岂独唐子西《语录》始以乐府取给诗材乎? 摩诘五言古,雅淡之中,别饶华气,故其人清贵。盖山泽间仪态,非山泽间性情也。 摩诘七古,格整而气敛,虽纵横变化,不及李、杜,然使事典雅,属对工稳,极可为后人学步。 摩诘七律,有高华一体,有清远一体,皆可效法。 摩诘《临高台送黎拾遗》:“相对临高台,川原杳何极。日暮飞鸟还,行人去不息。”所谓短语意长而声不促也,可以为法。《辋川》诸五绝清幽绝俗,其间“空山不见人”、“独坐幽篁里”、“木末芙蓉花”、“人闲桂花落”四首尤妙,学者可以细参。 右丞七律,能备三十二相,而意兴超远,有虽对荣观燕处超然之意,宜独冠盛唐诸公。于鳞以东川配之,此一人私好,非公论也。 王摩诘善能错综子史,而言不欲尽,词旨温丽,音节铿锵,蔚然为一朝冠冕。 摩诘得旷淡之妙,自在处全学陶。“中岁颇好道”一首,造意与造化相表里,非过誉也。表圣谓与韦苏州皆澄淡精致,格在其中。而蔡百衲乃惜之,而称其浑厚,不可解。 辋川于诗,亦称一祖。然比之杜公,真如维摩之于如来,确然别为一派。寻其所至,只是以兴象超远,浑然元气,为后人所莫及; 高华精警,极声色之宗,而不落人间声色,所以可贵。然愚乃不喜之,以其无血气无性情也。譬如绛阙仙宫,非不尊贵,而于世无益; 又如画工,图写逼肖,终非实物,何以用之?政如司马相如之文,使世间无此,殊无所损。但以资于馆阁词人,酝酿句法,以为应制之用,诚为好手耳。 辋川叙题细密不漏,又能设色取景,虚实布置,一一如画,如今科举作墨卷相似,诚万选之技也。 王右丞诗,一种近孟襄阳,一种近李东川,清高名隽,各有宜也。王摩诘诗,好处在无世俗之病。世俗之病,如恃才骋学,做身分,好攀引,皆是。 右丞诸作,吐属高华,实宜台阁; 惟《哭殷瑶诗》,为特沉痛。《黄花川》、《石门》等作,亦能得山水理趣。 沈归愚云:“右丞五律有清远者,有雄浑者,宜分别观之。”愚谓清远、雄浑,虽分二体,其实清远即雄浑之意味,雄浑乃清远之气骨,唯其根抵盘深,故能合二体为一手也。 其源出于应德琏、陶渊明,五言短篇尤劲。《寓言二首》,直是脱胎 《百一》。“楚国狂夫”诸咏,则 《咏贫士》 之流。“田舍”诸篇,《闲居》之亚也。七言矩式初唐,独深排宕; 律诗神超,发端亦远。夫其炼虚入秀,琢淡成腴,变六代之深浑,发三唐之明艳,而古芳不落,夕秀方新。司空表圣云:“如将不尽,与古为新”,诚斯人之品目,唐贤之高轨也。 苏轼亦云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盖尽态极妍,固齐梁之能事,而乐府杂曲,寝入晋宋风调。开元以后,每多情性之作,务去雕绘,吐属自然,而壮丽鸿博,尤为全唐之冠。晚年耽于经典,时涉禅语,亦未减六朝风流。后为宋人效法,堕入魔障恶道矣。 王维 字摩诘,唐河东蒲州(今山西永济西)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杰出的代表诗人。同时,他又是一个音乐家和著名的画家。他的生活、思想、创作可分为两个时期。前期热衷于政治,积极进取,写出了一些抨击现实和歌颂从军出塞,立功报国,充满豪情壮志的诗篇。如《观猎》,写一个出猎将军的形象,从将军豪迈的气概、敏捷果敢的形象中,不难看出胸怀壮志的王维豪迈开朗的性格。后期因宦途中两次受挫,加之佛教思想的影响,思想趋于消极,对政治不感兴趣,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后期诗歌创作主要是表现山水田园隐逸生活的内容。流露出消沉的情调和萧索孤寂的心态。但王维的诗在艺术上有很高的造诣。他既能概括地写雄奇壮阔的景物,如写塞外荒漠奇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写汉江浑涵苍茫的景象:“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 《汉江临眺》)又能细致入微地工笔刻画自然景物,如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鹿柴》),“细枝风乱响,疏影月光寒”等。由于他对自然界事物有细致深刻的观察,再加上他画家、音乐家的独特艺术感受能力,使他能够敏锐、巧妙地捕捉那些能表现他生活情趣的种种形象,构图精美,色彩艳丽,意境幽美,韵律悠扬,语言高度清新洗炼,似平淡无奇而实富于文采。再如他的名作《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写山涧傍晚,一场秋雨过后,空气格外清新,明月、青松、黑石、清泉,色彩对比鲜明,那石上潺潺流淌的泉水,又分明有着悦耳的音乐美。洗衣归来的少女们的喧笑声,小渔船缓缓地穿过荷花塘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似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犹如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小夜曲。大诗人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确是肯綮之论。此外,王维还擅长用五、七言绝句写日常生活中思乡、思亲及朋友送别之情, 如《渭城曲》、《九月九日忆山东诸弟》等,皆语浅情深,自然直率,千百年来,久传不衰。 王维王维(701—761)字摩诘,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省祁县),后随父迁居蒲州河东郡(今山西省永济县)。9岁就有才名,19岁赴京兆应试,考中“解头”(唐时各州送举子赴京应试,列入第一名的称“解头”)。唐代开元九年(公元721年)举进士,授大乐丞。曾一度奉使出塞。因坐伶人舞黄狮子事贬济州司仓参军。后擢为右拾遗,累官至给事中。天宝十五年,安史乱起,为乱军所获,被迫授伪职。安史之乱后贬为太子中允,迁太子中庶子、中书舍人,改给事中。上元元年(公元760年)转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王维年轻时很有政治抱负,安史之乱后受唐肃宗冷遇,对仕途逐渐淡薄。期间先后在终南山和辋川隐居,过着亦隐亦官的生活。笃信禅宗,诗多禅趣,人称“诗佛”。性喜山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与孟浩然并称“王孟”。其诗描写山川的壮丽,边塞将士的英勇,具有积极意义。隐居以后写了许多田园、山水诗,描写细腻,格调清新,自然流畅,形成了独特的田园派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王维是一位艺术全才,诗歌、文辞、音乐、绘画都有很高的成就。宋代苏轼称其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文风与诗风相近。有《王右丞集》传世。 王维时进士张九皋声称籍甚。客有出入于公主之门者,为其致公主邑司牒京兆试官,令以九皋为解头。维方将应举,具其事言于岐王,仍求庇借。岐王曰:“贵主之强,不可力争,吾为子画焉。子之旧诗清越者,可录十篇;琵琶之新声怨切者,可度一曲,后五日当诣此。”维即依命,如期而至。岐王谓曰:“子以文士,请谒贵主,何门可见哉!子能如吾之教乎?”维曰:“谨奉命。”岐王则出锦绣衣服,鲜华奇异,遣维衣之,仍令赍琵琶同至公主之第。 岐王入曰:“承贵主出内,故携酒乐奉宴。”即令张筵,诸伶旅进。维妙年洁白,风姿都美,立于前行。公主顾之,谓岐王曰:“斯何人哉?”答曰:“知音者也。”即令独奏新曲,声调哀切,满座动容。公主自询曰:“此曲何名?”维起曰:“号《郁轮袍》。”公主大奇之。岐王曰:“此生非止音律,至于词学,无出其右。”公主尤异之,则曰:“子有所为文乎?”维即出献怀中诗卷。公主览读,惊骇曰:“皆我素所诵习者,常谓古人佳作,乃子之为乎?”因令更衣,升之客右。维风流蕴藉,语言谐戏,大为诸贵之所钦瞩。岐王因曰:“若使京兆今年得此生为解头,诚为国华矣。”公主乃曰:“何不遣其应举?”岐王曰:“此生不得首荐,义不就试,然已承贵主论托张九皋矣。”公主笑曰:“何预儿事!本为他人所托。”顾谓维曰:“子诚取解,当为子力。”维起谦谢。公主则召试官至第,遣宫婢传教。维逐作解头,而一举登第矣。 及为太乐丞,为伶人舞《黄师子》,坐出官——《黄师子》者,非一人不舞也。天宝末,禄山初陷西京,维及郑虔、张通等皆处贼庭。洎克复,俱囚于宣杨里杨国忠旧宅。崔圆因召于私第,令画诸壁。当时皆以圆勋贵无二,望其救解,故运思精巧,颇绝其能。后由此事,皆从宽典,至于贬黜,亦获善地。今崇义里窦丞相易直私第,即圆旧宅也,画尚在焉。维累为给事中,禄山授以伪官,及贼平,兄缙为北都副留守,请以己官爵赎之,由是免死。累为尚书右丞,于蓝田置别业,留心释典焉。 本篇选自唐代薛用弱所著《集异记》。《集异记》一题《古异记》,记述了隋唐年间谲异奇诡之事,以其优雅隽永的文笔传诸于世。 此篇《王维》写的是关于唐代诗人王维的传奇故事。王维,字摩诘。新旧唐书有传。作者不拘史实,摭拾传闻,以其传神之笔,通过具体事例集中表现了王维集诗歌、音乐、绘画于一身的非凡才华。 王维在诗歌音乐方面的卓越才能是通过作者对“少年王维夺取解头”一事的生动细腻的描述来表现的。首先,作者以寥寥数语把“年未弱冠,文章得名,性闲音律,妙能琵琶,游历诸贵之间”的少年才子王维介绍给读者。接着,作者又交待了王维如何在歧王的策划下乔装成乐工进入公主府。之后,便开始层层深入地描述了王维如何以其卓荦不群的亮相首先引起“公主顾之”;如何以其怨切的琵琶新声《郁轮袍》使得“满座动容”,“公主大奇之”;又如何以其锦绣文章使公主“览读惊骇”,十分倾折,以至令其更衣,“升之客右”;其风度谈吐又如何“大为诸贵之所钦瞩”……至此,作者写足了少年王维的才艺风流。这时,作者方言归正传,让一直等待时机的歧王出场,向公主提出举荐王维为“解头”之事。读者试想,此时的公主焉有不应允之理?诸贵岂有不钦服之事?夺取“解头”一事便水到渠成地解决了。从这段精彩的描述中,我们看出,作者是从侧面,从公主、诸贵的情绪和神态的一系列变化中表现王维的,这比直接从正面描写王维更生动、更具魅力。此外,我们还从这件事情中,看到唐朝豪门权贵干预科举的事实。由此可见当时科举考试的公正程度,虽然王维于此事绝无夤缘之嫌。 王维在绘画方面的造诣与他在诗歌、音乐方面的造诣同样高深,就别人对他的评价,如《封氏闻见记》说他“特妙山水,幽深之致,近古未有”,《纯全集》说他“画绝古今”。仅他开南宗画派这一事实而论,足见他在这方面的非凡成就。这点在此篇《王维》中则是通过“中年王维作画以脱厄运”这件事情加以印证的。在安史之乱中,身陷贼庭的王维被授伪官。长安克复,王维为当时勋贵无二的崔圆作壁画,“望其解救,故运思精巧,颇绝其能。后由此事,皆从宽典,至于贬黜,亦获善地。”简约洗练的语言,含蓄委婉的叙述,让我们领略了王维精湛的壁画艺术。同时,也使我们感受到几经宦海沉浮后,圆通世故的中年王维与刚踏入仕途时昂扬进取的少年王维,在精神气质上的差异,以及唐中后期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这对我们从艺术修养上、思想性格上、社会历史背景上总体把握王维不无帮助。 《王维》这篇颇具魅力的传奇故事一直被后代做为典故流传至今,明清戏曲家据此改编的杂剧就有三种之多,而且都以琵琶曲《郁轮袍》命名。 王维701—761一作698—759杰出诗人,画家,字摩诘,原籍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其父迁于蒲州(今山西永济县),遂为河东人。开元九年(721)进士及第,任太乐丞,因故贬为济州司仓参军。后得张九龄提拔,擢为右拾遗,迁监察御史。一度奉使出塞。天宝末,为给事中。天宝十五年(756),安禄山兵入长安,被迫任伪职。唐肃宗回京后,贬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上元二年(761)卒,一说乾元二年(759)卒。 王维 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辞赋家。新、旧《唐书》有传。字摩诘。太原祁人。父徙家于蒲(今山西永济),遂为河东人。开元十九年(731)进士擢第,历右拾遗、监察御史、左补阙、库部郎中、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反,王维扈从不及,为禄山所得,迫为给事中。乱平,王维以《凝碧诗》闻于行在,弟王缙又愿以己官赎兄罪,特宥之,责授太子中允。乾元(758—759)中,迁太子中庶子、中书舍人,复拜给事中,转尚书右丞。晚年笃信佛教。与道友裴迪等在辋川别业诗歌酬唱为乐。王维以诗闻名,赋作不多,今存《白鹦鹉赋》1篇。朱熹编《楚辞后语》中收有《山中人》等数篇“辞”体作品。著有《王右丞集》。 ☚ 王起 王曾 ☛ 王维【同义】总目录 王维诗佛 王维 王维701—761字摩诘,原籍祁(今属山西)人,其父徙家于蒲(今山西永济县),遂为河东人。王维青少年时即富于文学才华。21岁中进士第,任大乐丞,因伶人舞黄狮子事受累,贬为济州司仓参军。开元二十二年(734),张九龄执政,王维被召回长安,擢右拾遗。二十四年(736)张九龄罢相,王维也受到冷遇,曾为监察御史,出使塞上。二十七年(739)回长安。因佞臣李林甫执政,他在蓝田置辋川别墅,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安史乱前,官至给事中。天宝十五载(756),安史乱军陷长安,玄宗入蜀,维为叛军所获。服药佯为瘖疾,仍被送洛阳,署以伪官。两京收复后,受伪职者分等定罪,他因所作怀念唐室的《凝碧池》诗为肃宗嘉许,且其弟王缙官位已高,请削官为兄赎罪,故仅降职为太子中允,后复累迁至给事中,终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 王昌龄 李白 ☛ 纲纪 纲纪统(统纪) 维(维纲) 纲(纲目;纲维;纲宪) 另见:法纪 败坏 废弛 ☚ 纪律 刑法 ☛ 王维699—761唐开元十九年(731)辛未进士科状元。太原祁县(今属山西)人。父迁居蒲州(今山西永济西),又称河东人,字摩诘。初授大乐丞,坐贬济州司仓参军。后经张九龄荐拔,任右拾遗,累迁给事中。至德元载(756),安禄山叛军陷长安,他受伪职。乱平,降为太子中允。乾元二年(759),官尚书右丞。后半官半隐。工诗,以五言独步诗坛,意境动人。其边塞诗慷慨雄健。晚年以山水田园诗表现悠闲情趣。精通音律,兼善书画。苏轼评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著画论《山水诀》,绘《辋川图》,以“破墨”写山水,独具风格。擅画人物、丛竹。 王维唐代诗人、画家。公元701年生,761年去世(一说698年生,759年去世)。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省祁县)人。721年(一说717年)中进士,30岁丧妻,生活孤独,喜欢参禅。他的诗歌最具特色、艺术成就最高的是山水田园诗和歌咏隐居生活的诗篇。与孟浩然同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曾被昔人誉为“诗佛”,与“诗圣”、“诗仙”并提。《全唐诗》编录其诗4卷,约400首。北京图书馆藏有宋蜀刻本《王摩诘文集》10卷。元刻有《王右丞集》(诗集)6卷,附文集4卷。759年官至尚书右丞。世称其为“文人画之祖”、“南宗之祖”。作有《雪溪图》轴(366cm×30cm)、《伏生授经图》卷(25.4cm×44.7cm)。《宣和画谱》著录作品126件。 ![]() 主要责任者: 霍丽婕 责任方式: 著 出版者: 中华书局 出版地: 北京 字数: 50 千字 页码: 1-132 开本: 32 中图分类号: K825.6 语种:中 定价:20.00 出版时间:2020-11 丛书多卷书否:是 丛书名:中华先贤人物故事汇 书目简介:本册工具书是中华先贤人物故事汇之一,共收录12条词条。 王维701—761唐朝著名画家及诗人。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开元初进士。官至尚书右丞。长期隐居蓝田辋川,从事绘画和诗歌创作。所作诗歌以描写自然风光为主,色彩鲜明,形象生动,状物传神,耐人寻味,成为田园诗派的代表。绘画风格类似吴道子,长于佛教人物画,尤其善于画破墨山水和松树岩石,被推为南宗山水画之祖。人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无论是诗还是画,都体现着美的旋律。作品有《画学秘诀》、《王右丞集》、《雪溪图》等。 王维 王维701—761唐诗人。字摩洁。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父迁居蒲州(今山西永济县)。开元九年(721)举进士,为大乐丞。因故谪济州司库参军。开元二十二年,任右拾遗。开元二十五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战胜吐蕃,王维以监察御史身份往凉州宣慰,并在其幕兼任判官约二年。后历任殿中侍御史、左补阙、库部郎中、文部郎中、给事中等职。安史乱中,为叛军所获,因写《凝碧池》诗及弟王缙为之赎罪,仅降为太子中允。后累迁给事中。终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在黑暗官场促使下,逐渐走向退隐,多年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这对他的创作有很大影响。今存诗约400首,多描绘隐居生活和山水田园风光。由于通书画,晓音律,具有很高艺术才能,故能使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全唐诗》编其诗为4卷。清人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为较好注本。今人陈贻焮有《王维诗选》。两《唐书》有传,计有功《唐诗纪事》、辛文房《唐才子传》也有介绍。陈贻焮有《王维》一文,收入《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第2卷。 ☚ 李白 裴迪 ☛ 王维 王维701—761唐诗人。字摩洁。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父迁居蒲州(今山西永济县)。开元九年(721)举进士,为大乐丞。因故谪济州司库参军。开元二十二年,任右拾遗。开元二十五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战胜吐蕃,王维以监察御史身份往凉州宣慰,并在其幕兼任判官约二年。后历任殿中侍御史、左补阙、库部郎中、文部郎中、给事中等职。安史乱中,为叛军所获,因写《凝碧池》诗及弟王缙为之赎罪,仅降为太子中允。后累迁给事中。终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在黑暗官场促使下,逐渐走向退隐,多年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这对他的创作有很大影响。今存诗约400首,多描绘隐居生活和山水田园风光。由于通书画,晓音律,具有很高艺术才能,故能使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全唐诗》编其诗为4卷。清人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为较好注本。今人陈贻焮有《王维诗选》。两《唐书》有传,计有功《唐诗纪事》、辛文房《唐才子传》也有介绍。陈贻焮有《王维》一文,收入《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第2卷。 ☚ 李白 裴迪 ☛ 王维 061 王维?—761唐代诗人、画家。字摩诘。祖籍太原祁州(今山西省祁县),其父迁家蒲州(今山西省永济县),遂为蒲人。他少年即富文才,开元九年(721)进士,官大乐丞。后任右拾遗、给事中。中年后一度家于终南山辋川别业。安史之乱中,他为叛军所俘,并署伪职。长安收复后,因《凝碧池》诗和弟王缙的关系,免予治罪,降官太子中允,终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其诗内容比较丰富,其中最能代表他创作特色的是描绘山水田园等自然风景及歌咏隐居生活的诗篇,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恬逸萧散的情趣,但同时也表现了亦官亦隐、究于禅理、将自己和现实隔绝起来的消沉出世思想。他的诗在艺术上的造诣较高,能够以绘画、音乐、禅意之理通于诗,着墨虽不多,但却绘声绘影,具写意传神、形神兼备之妙。苏轼关于“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的评价精到地点出了他诗画结合的特点。清人赵殿成有《王右丞集笺注》。 ☚ 孟浩然 李白 ☛ 王维 388 王维701 —761,一作698 —759字摩诘。唐代诗人、画家。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其父迁蒲州 (今山西永济),遂为河东人。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诗画特妙,善破墨山水,笔迹劲爽,始用水墨渲淡,一变青绿重色和线条勾勒之法,似吴道子,然“风致标格特出”,“意出尘外”。宋苏轼谓:“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又赞其画“得之于象外”。明王世贞谓:“右函始能发景外之趣,而犹未尽”。明董其昌推崇维为“南宗之祖”,认为“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传世作品有《雪溪图》(有宋赵佶标题“王维雪溪图”),《写济南伏生像》(又名《伏生授经图》,南宋赵构题 “王维写济南伏生”,现藏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 ☚ 杨惠之 颜真卿 ☛ 王维 王维?—761WangWei唐代文学家、画家,字摩洁,太原祁人(今山西祁县)。少聪颖,多才多艺,入仕于朝,曾得张九龄赏识,被擢为右拾遗。后张九龄遭贬,他也心情沮丧,产生厌世情绪,但又贪恋仕禄,不能决然归隐,于是随俗浮沉,长期过着半仕半隐的生活。安史之乱后,他被叛军所俘获,被强迫授以伪职,他服药佯为喑疾,又作《凝碧池》诗怀念唐室,所以平叛后,未被治罪,仅贬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王维存诗400余首,他诸体皆擅,尤以五言律诗和绝句称著于时。最能代表他的创作特色的是描绘山水田园景色和歌咏隐逸生活的诗篇,如《汉江临泛》描写浩瀚的江流,气势雄浑空阔,其中“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尤其为人传诵。《山居秋溟》则用细腻的文笔,描写了月照、泉流、竹喧、莲动等富有特征的山中景物,勾勒出一幅清新秀丽、优美和谐的山色图。《青溪》、《过香居寺》、《蓝田山石门精舍》以及组诗《皇甫岳云溪杂题》5首和《辋川集》20首,描绘深山中的幽浑景色,都是脍炙人口的佳篇。而《赠裴十迪》、《春中田园作》、《新睛野望》、《渭川田家》、《田家》等诗作,则勾划了农村平凡而美丽的日常风光,表现出他对宁静安适生活的喜爱。在他的大多数田园山水之作中,他除了描绘自然景物,还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他特别喜欢表现静谧恬淡的境界,有的作品气象萧索、幽寂冷清,表现了他对现实漠不关心、空无寂灭的思想情绪。在艺术上,这些作品体物精细,状写传神,色彩鲜明,意境幽深,语言清新凝炼,含蓄生动。他精通绘画和音乐,能溶诗、画、乐于一炉,所作皆有鲜明的画面感。故苏轼评曰:“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继承和发展了谢灵运和陶渊明的山水田园诗传统,使山水田园诗达到了一个高峰。此外,他的其他方面的诗作也有不少优秀之作,如以军旅和边塞生活为题材的《从军行》、《陇西行》、《观猎》、《使至塞上》等,情调慷慨激昂,体现了边防将士的英雄气慨,具有浪漫主义豪情。一些赠送亲友和描写日常生活的小诗如《送别》、《送元二使安西》、《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相思》等,写得感情真挚,明朗自然,不假雕饰,具有淳朴深厚之美。他的诗在唐代自成一派,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著有《王右丞集》。 ☚ 孟浩然 高适 ☛ 王维 王维701—761唐代诗人、画家。字摩诘。蒲州(今山西省永济县) 人。开元九年 (721年)进士,任太乐丞,因伶人舞黄狮子受累,贬为济州(今山东省长清县)司仓参军。张九龄执政,擢为右拾遗,迁监察御史。开元二十五年 (737年)秋,出使塞上,在凉州河西节度使府兼任判官。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自凉州回到长安,此后便长期在京供职。安史之乱时,王维被俘,曾受伪职。唐肃宗回京后,贬为太子中允,累迁太子中庶子、中书舍人,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王维的诗歌成就很高,无论是边塞诗、山水诗,还是律诗、绝句,都有佳作,边塞诗代表作有《陇西行》、《老将行》、《使至塞上》,山水田园诗代表作有 《山居秋暝》、《终南山》、《鹿柴》等。王维多才多艺,精通音律、书法,也是我国绘画史上有名的画家。清赵殿成撰有《王右丞集笺注》,并附有年谱。 ☚ 王昌龄 李白 ☛ 王维 王维701—761Wangwei唐代著名诗人。字摩诘。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省祁县),至其父时迁至蒲州(今山西省永济县)。开元九年(721)进士,任大乐丞,因故贬济州司库参军。开元二十二年,张九龄为相,擢维为右拾遗,迁监察御史。李林甫执政时,他曾奉使至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幕。安史之乱前官至给事中,但已开始了亦官亦隐的生活。安史叛军入长安,王维为叛军所获,并被送至洛阳,署以伪官。两京收复后,因他所作怀念唐室的《凝碧诗》为肃宗嘉许,其弟王缙官职已高,并为其求情,故未定其罪,只降职为太子中允。后又迁至给事中,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王维青少年时即富文学才华,其《九月九日忆山东弟兄》一诗即作于17岁时。他多才多艺,是著名画家,擅长书法,又通音乐。其诗作以张九龄罢相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希求建功立业,积极进取,故这一时期诗作多抒写自己的政治抱负,或赞扬边塞将士的爱国热情,或讽刺当时的政治腐败,内容充实,情绪昂扬,表现了一种热情奔放的气势,如其《老将行》、《少年行》、《观猎》等。后期,由于不满李林甫弄权,而又怀禄不忍辞官,故政治上随俗浮沉,亦官亦隐,政治热情减退,而对大自然充满热爱,写下了不少描绘山水田园自然风景的作品,如《终南山》、《汉江临眺》、《山居秋暝》等。安史之乱后,由于政治上受挫,态度更加消极,信佛更诚,“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酬张少府》)人生态度更趋消极,在蓝田辋川别墅,除与朋友游山玩水和吟诵之外,主要是吃斋奉佛。此时的诗中消极因素更多,如其《辋川集》二十首和《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均写得无人间烟火气息,意境冷清孤寂,颇杂佛教禅理。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其山水田园诗歌在艺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不但众体兼长,而且在诗歌创作中充分发挥了他绘画和音乐的优势。他不但用画家的眼光选择可以入画的景色入诗,而且具有准确把握和描绘自然界神奇美妙景色的能力,善于捕捉客观景物的形象特征,以至动态、光色和音响的变化,绘出山林田园间种种动人的风景画面,形成其“诗中有画”的突出艺术特色,并于美妙动人的画面中,渗透进作家的主观情致,使情、景、理有机地统一起来。王维的写景诗多为五言律绝形式,篇幅短小精悍,语言精美明快,色调和谐,音节舒缓,构思巧妙,情味悠长。他继承并发展了陶渊明田园诗的清新自然和谢灵运山水诗极貌写物的传统,作到了情景交融,形神兼备,把山水田园诗推向了高峰,在中国诗歌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的其他诗也多名篇,如《使至塞上》、《送元二使安西》等,均千古传诵。王维的散文亦有佳作,如《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清幽隽永,浓富诗情画意。有《王右丞集》传世。清代赵殿成的《王右丞集笺注》是迄今较好的注本。 ☚ 王昌龄 李白 ☛ 王维 王维701—761Wangwei唐诗人、画家。字摩诘,曾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晚年隐居蓝田辋川别墅,以琴诗绘画自娱。崇信佛教,通音乐,工书法,精绘画,擅画平远山水,创造简淡抒情的意境。以“破墨”写山水松石,曾绘《辋川图》,后人称其山谷郁盘,云飞水动,笔力雄浑。王维“不衣文采”的创作思想,对后世文人画影响甚大。明董其昌推其为山水画“南宗”之祖。《雪溪图》和《写济南伏生象》相传是他的画迹。 ☚ 周昉 薛稷 ☛ 王维 王维701~761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他的父亲把家迁到蒲州(今山西永济县)。王维自幼便离开家乡,生活于京城长安和东都洛阳。开元九年(721),王维21岁中进士,被任命为大乐丞。但不久即因伶人私自表演只能让皇帝观赏的黄狮子舞而受牵连,被贬为济州(今山东境内)司仓参军。其后长期在各地做小官,直到他33、34岁时,才被召回京城,做右拾遗。公元737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打败吐蕃,王维当时为监察御史,奉命出塞犒军,写下名作《使至塞上》。回京后,王维被任命为殿中侍御史。公元742年为左补阙。这时,王维在蓝田辋川买了一处产业,过起了半官半隐的生活,并与一些名士来往,写下了大量优美诗篇。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次年,长安失陷,王维被叛军俘获,被迫做伪官。叛乱平定后,做伪官的都被治罪,但因王维曾写诗怀念朝廷,同时其弟王缙又请削官为兄赎罪,因此被赦免,任命为太子中允,后为尚书右丞,因而后人也称王维“王右丞”。 ☚ 王勃 韦庄 ☛ 王维唐代诗人、画家。绘画魄力雄大,一变古来的钩斫法,创渲淡的破墨法。“不衣文采”的创作思想,对后世文人画影响很大,有人认为他是文人画南宗之祖。作品有《雪溪图》等。参见“文学”中的“王维”。 王维701—761唐诗人。字摩诘,原籍祁(今山西祁县东南),其父迁居蒲州(今山西永济西)。开元进士。累官至给事中,安禄山陷长安,迫其任职,乱平后,降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先后在终南山和兰田辋川隐居,弹琴赋诗、绘画、诵佛,优游自乐。40岁前有过一些讥弹贵戚、边塞征旅、游侠浪漫之作,颇多激昂慷慨之气。但主要诗作与成就为此后所写山水、田园诗,其幽静、清新、闲逸的境界与传神、精细、生动的语言,形成了他的独特风格。又工书画,兼通音乐。明董其昌推他为“南宗绘画之祖”,北宋苏轼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存世《雪溪图》、《写济南伏生像》相传是他的画迹。有《王右丞集》。 王维 王维701—761唐代诗人,画家。字摩诘,祖籍祁(今山西祁县)人,其父迁居蒲州(今山西永济),遂为河东人。开元九年(721)举进士,任大乐丞。因事被贬济州司库参军。后得张九龄提拔,为右拾遗。张九龄罢相后,转监察御史。开元二十五年,奉使出塞,后迁至给事中。安史乱中,为叛军所俘,服药装哑,但仍迫受伪职。乱军,当定罪。因作有怀念唐室的《凝碧池》诗及其弟王缙的多方营救,仅贬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王维诗作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向往开明政治,富于进取精神,思想比较积极,作品大多具有一定现实意义。后期历经变乱,对政治丧失了热情,思想日趋消极,徘徊于仕隐之间,写作了大量风景诗、田园诗,以此表达闲情逸致,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前期代表作有不平而鸣的《洛阳女儿行》、《西施咏》;讽刺时政的《济上四贤咏》、《寓言》等。但最能标志其艺术成就的作品是后期所作山水田园诗,如《终南山》、《山居秋暝》、《鸟鸣涧》及《汉江临泛》等。其描写自然景观,体物精细,状写传神,达到很高的艺术境界,正如苏轼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其诗风格多样,众体兼备,尤以五律、五绝见长。与孟浩然同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并称“王孟”。又因诗中多有佛理禅机,被称为“诗佛”。他还是具有多方面才能的艺术家,除以诗歌见长,还精工草隶,通晓音乐、舞蹈,尤以绘画著称,据说是我国水墨画的创始人。唐代宗时,王缙曾为之编集10卷。清赵殿成撰《王右丞集笺注》28卷,流传最广。 ☚ 孟浩然 高适 ☛ 王维 王维701—761唐诗人、画家。字摩诘,太原祁人。年十九擢进士第,唐玄宗天宝末,为给事中,唐肃宗乾元年间中迁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以诗盛名于唐开元、天宝年间。工草隶,善山水画,水墨清雅俊秀。所作破墨山水、笔力雄健,气势沉厚。王维诗句有“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白云四望合,青霭入看无”,“以其句法皆所画也”。苏东坡称:“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后人认为融诗、书、画为一体,以儒、佛两家之理为基础的文人画始于王维。明朝董其昌等提出南北分宗之说,树王维为南宗之祖,曾风行一世;近代,则予以否认。 ☚ 李思训 周防 ☛ 王维 王维《须溪先生校本唐王右丞集》6卷。收诗歌和散文。(宋)刘辰翁校。其文清淡闲雅,情趣盎然,具有山水诗风格。有《四部丛刊》本。 ☚ 李北海集 王右丞集 ☛ 王维 王维701——761字摩诘,祖籍太原祁州(今山西祁县),父时迁家蒲州(今山西水济)。他青少年时富有才华,博学多艺。开元九年(721)举进士,为大乐丞,因伶人舞黄狮子事谪为洛州司仓参军。后归长安,被张九龄擢为右拾遗,累迁监察御史、给事中等职。安史之乱时接受伪职,平乱后受到降职处分。后复累迁至给事中,终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他青年时就信佛,张九龄被逐对他思想上打击亦很大,中年以后一度居住于终南山,后又住蓝田辋川别业。退朝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又与裴迪等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他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有《王右丞集》;又是著名的画家,且精通音律。其文名为诗名所掩,其文多为骈体或骈散相间,属对工整,精于用典,平仄严格,音韵铿锵,文笔秀美,无论叙事、抒情。写景,都各臻其妙,亦擅一时之秀。 ☚ 李邕 李白 ☛ 王维701~761,一作698~759wáng wéi《本草纲目》菜部第27卷百合(4)。人名。唐代诗人,画家。字摩诘。原籍祁(今山西祁县)人,后迁居于蒲州(治今山西永济西)。以进士官至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其作品主要为山水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艺术上极见功力,体物精细,状写传神,具有独特成就。兼通音乐,精绘画,善写泼墨山水及松石,笔迹雄壮。有《王右丞集》。 王维 王维(1849—1965 年)字显斋,清秦州东乡利桥(今麦积区利桥乡)人。16 岁时拜利桥大雄山道士为师,习气功武术,诵道家经书。23 岁云游四方,在峨眉等地学艺。清光绪末年,隐居北京万寿山古寺。王维博古通今,学识丰富,登门求教及问事者络绎不绝。剑术高超,人称“王剑仙”。《中华武术汇宗》有传,武术大师万籁声曾以师事之。1965年病逝,终年 116 岁。 ☚ 张世英 刘永亨 ☛ 王维 王维字资用。明景泰四年(1453)中举,任临江府通判。有政声。 ☚ 胡琏 方钦 ☛ 王维 王维明太和人。正统(1436~1449)中任巴县令。锄强植弱,兴利除害,为民爱戴。 ☚ 貊安 纪镛 ☛ 王维 王维701~761唐代诗人、画家。字摩诘,祁(今属山西)人,后随父迁蒲州 (今山西永济西)。开元进士,任大乐丞,因伶人舞黄狮子事受到株连,贬为济州司仓参军。张九龄为相,擢其为右拾遗。累迁监察御史、吏部郎中、给事中等职。安史之乱时,被叛军所获,授以伪职。乱平后,贬为太子中允,官至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有《王右丞集》,存诗400余首。壮年之前以边塞、从军、游侠为题材的作品,情调慷慨昂扬,较有进取精神。如《观猎》写将军狩猎,展现了他纵马驰骋的威武英姿和意气风发的精神面貌。《少年行》写少年游侠,果决英武,颇具浪漫豪情。《老将行》写被弃不用的老将重返沙场,怨望之中不减以身许国的精神。《使至塞上》写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塞外风光,苍茫辽阔,壮而不悲。另如《济上四贤咏》、《寓言》等则谴责了“繁华子”的寄生生活。壮年以后的诗作,多为描写隐居生活和自然风光的山水田园诗。这类诗表现了他独特的风格,艺术成就很高。如《汉江临泛》、《山居秋暝》、《终南山》、《鹿砦》、《山中》、《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等,都细致入微地刻画了自然景物的动态声息,色泽明丽,变化多姿,宛如一幅幅“有声画”。另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渭城曲》、《相思》,也是历来传诵的名篇。王维与孟浩然继承了陶渊明、谢灵运的传统,开创了唐诗中的山水田园诗派,对后世文学有一定影响。 ☚ 王昌龄 李白 ☛ 王维701~761唐代诗人、画家。字摩诘,原籍祁(今山西祁县)。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属河东郡,因此又叫河东蒲人。开元九年(721年)进士,历任太乐丞、监察御史,给事中等职。天宝十五年(756年)安禄山陷长安,被迫任伪职。长安收复后降为太子中允,后升为尚书右丞,故称王右丞。其诗以擅长描写山水著称,所描写景物传神逼真,气韵生动感人,是唐代田园山水诗派的代表。王维也是一位有影响的画家。其山水画表现出淡泊自然的意境,颜色以墨为主,由淡到浓,最后以焦墨破轮廓线。它突破了以前细线勾描的局限,丰富了山水画的笔法。传世作品有《雪溪图》等。王维诗画紧密结合,后人称之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另有《山水诀》、《山水论》两篇有关构思、构图、技法理论方面的论著。 王维about 692~761Wang Weifamous poet and painter of the Tang Dynasty. Works: Enclosure for Viewing Magnolia,Wang River Collection 王维701—761,一作699—759唐杰出诗人、画家。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其父迁居于蒲(今山西永济)遂为河东人。幼时聪慧,善文辞,与弟王缙齐名。开元初进士。历任监察御史、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前期作品, 如《老将行》、《观猎》、《使至塞上》诸作,风格雄浑。后期追慕隐逸恬静,又皈依佛教,作品多有消极情绪。但描绘山水田园之作,色彩鲜明,形象生动,状物传神,极见工力,具有独特风格。兼通音乐,精于绘画,善写破墨山水及松石,笔迹劲爽,风格似吴道子。曾绘《辋川图》,山谷郁郁盘盘,云水飞动,为世所称。宋苏轼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明董其昌推为南宗山水画之祖。也长于人物和肖像画。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和《雪溪图》、《伏生授经图》等。 王维701—760唐诗人、画家。字摩诘。祖籍祁(今属山西)人,其父迁居蒲州(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天宝末,累官至给事中。安禄山陷两都,迫授伪职。乱平后,贬为太子中允,后转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早年在政治上有抱负,对贤相张九龄深为敬佩,后李林甫等当政,正直之士横遭打击,他因此于四十岁后,就隐居蓝田,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晚年更参禅诵佛,成为隐士加居士的人物。他在十五岁时即有诗名。早期写过一些边塞诗,慷慨激昂,意气风发。一生以写自己幽栖生活和自然景物的山水田园诗数量最多,艺术成就较高,有自己独创的风格。诗作色彩明丽、景象鲜明,都可入画。语言凝炼,音韵优美,情意深长。但对现实中的重大问题反映不多。有些寄寓禅理的诗,其消极出世的思想更为明显,他多才多艺,工草隶,通音乐,尤善绘画,多绘山水与松石,亦擅画人物。据说他是我国水墨画的创始人。苏轼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明董其昌推他为“南宗绘画之祖”。存世《雪溪图》、《写济南伏生像》(一作《伏生授经图》)据说是他的作品。有《王右丞集》传世。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