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王玉辉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王玉辉

王玉辉

王蕴字玉辉,徽州府学生员,自云“做了三十年的秀才,是个迂拙的人”。生平立个志向,要纂三部书:礼书、字书、乡约书,以嘉惠来学。为此,终日手不停披,连做馆教书的工夫都没有,弄得家贫如洗。他的三女儿青年丧偶,承父教要绝食殉夫,王玉辉竟加以鼓励赞扬,演出一幕礼教吃人的惨剧。
《儒林外史》的许多人物在实际生活中都有原型。作家必须把现实生活中本来不典型或不太典型的东西,运用形象思维,按照文学艺术的特殊规律,进行艺术的提炼、加工和改造,使之变成典型的艺术形象。王玉辉怂恿三女儿绝食殉夫是以歙县汪洽闻及其女儿事为原型的,吴敬梓的表亲金榘、金兆燕父子是亲眼目击者,他们与吴敬梓交契很深,估计也是由他们告诉吴敬梓的。金兆燕在记述这件事的《古诗为新安烈妇汪氏作》诗里,赞扬了“慷慨殉所天”“绝粒卧空床”的节烈行为,并说“醴泉必有源,芝草必有根”,“乃知本庭训,身教已有年”溯源寻根赞扬了教育出此女的父亲。吴敬梓的思想与金兆燕有别,他能够剥落封建礼教涂饰上去的金粉,揭去那些不符合本质真实的假象,还它个“礼教吃人”的本来面目,深刻地掘发出封建伦理道德的荒谬的非人的本质,难能可贵地塑造了王玉辉的形象。
古典审美要求以理节情,通过情理统一、情理均衡的途径,实现和满足和谐美的要求。近现代意识是要把人当作“真的人”、“活的人”,近代小说突破了“美在和谐整一”的古典观念,常能写出人物心理的全部复杂性。《儒林外史》 已展露出近代现实主义的曙光,作者常常深入到人物的情感世界,写出情感与理性的矛盾冲突。程朱理学鼓吹“存天理,灭人欲”,为了实现三纲五常,应当主动灭绝正常人的欲望感情,使内心秩序完全适应封建秩序。这给儒生的精神发展带来严重后果,使他们陷入无休无止的内心分裂和自我虐待之中。王玉辉就是这种心态的典型。作家既不采取类型化的方法把他写成一味用“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之类的礼教教条扼杀女儿的卫道士,也没有把他塑造成反对女儿殉夫的礼教叛逆者。这是一个观念和感情不断搏斗、礼教和良心激烈冲突的十分复杂的形象。一方面他努力用封建礼教规范自己、教育女儿,真诚地相信殉夫 “是青史上留名的事”,因而鼓励女儿自戕,得知女儿死讯时仰天大笑道: “死的好! 死的好! ”另方面情感和良知又不能与封建礼教取得和谐一致,造成严重的内心分裂,不断痛苦地自我虐待。当阖县绅衿在明伦堂大张筵席,同声称赞他生这样好女儿,“为伦纪生色”时,他却 “转觉心伤,辞了不肯来”。他力图掩饰矛盾和痛苦,但 “仰天大笑”的矫饰仍然遮掩不住内心的痉挛,眼泪终于漫上强装的笑脸。在家见老妻悲恸,心下不忍,出外排遣,“一路看着水色山光,悲悼女儿,凄凄惶惶”; 到了苏州,“见船上一个少年穿白的妇人,他又想起女儿,心里哽咽,那热泪直滚出来。”这表明王玉辉并没有丧尽天良,并不是 “以礼杀人”的心甘情愿的刽子手,他与那些借名教以邀名或售奸的伪道学也根本不同,他是真心笃信礼教,不但以礼责人,而且以礼律己,忍苦殉教,至虔至诚,结果成了中毒最深受害最烈的牺牲品! 诚然,与那些欺世盗名的伪君子相比,对于这位 “赋性朴且惇”的 “古君子”,在人品上,吴敬梓是有所肯定的,但对他拘守礼教的迂腐朽拙,作者的针砭又是认真的,透过这个形象,对礼教反动本质的批判,是入木三分的。无怪乎直到“五四”运动时候,陈独秀、钱玄同等人还屡屡以此为例,说明 “礼教是杀人不眨眼的恶魔”,让它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运动中继续发挥着批判封建主义的作用,显示了这个形象的强大生命力。
《儒林外史》 固然没有用同一故事连贯各个人物,但在前后各组人物活动的联系映照和形象的发展中,是蕴含着深刻的构思的。第三十七回虞博士主祭泰伯祠,是贤人礼乐活动的顶峰,越过这个顶峰就开始了下降的过程,卧闲草堂本评语说,顶峰 “盖八音繁会之时,以后则慢声变调而已。”在 “慢声变调”里,泰伯祠大典的音符不断重复出现,但却如辽远历史的回音,越来越凄清,勾起的是往事如云烟的无名惆怅。王玉辉就是 “慢声变调”里的重要构成音素。
第四十六回“三山门贤人饯别”主持礼乐事业的虞博士走了,贤人们感到“无所依归”,犹如秋风里的黄叶,即将被吹得四散飘零,充满悲凉萧瑟的情调。在同一回里与之相对照的就是 “五河县势利薰心”,“礼义廉耻,一总都灭绝了”,贤人们的礼乐教化又何济于世?只剩下余大先生胞兄弟、表兄弟在那里发急发狠,愤世嫉俗,怀着无可奈何的忧伤思念当年虞博士的政教。紧接着余大先生出任徽州府学训导,一心效法虞博士,继承礼乐事业,特别器重这个纂修礼书的王玉辉。但王玉辉的成绩不过是照礼书的要求鼓励女儿自杀殉夫,演了一出礼教吃人的惨剧,连余大先生听了也“不胜惨然”。虞博士主祭泰伯祠,凑集了几十个名士贤人,还勉强制造一番庄敬气象;余大先生主祭烈女祠,只剩下一席残忍的人肉筵宴,连王玉辉自己都不忍参加。
王玉辉抱着礼书跑到苏州邓尉山拜访最爱这部书的好友,那位好友已成了柩内的僵尸,他只得把礼书与香纸牲醴“一同摆在灵柩前祭奠”——礼书只能作为祭奠僵尸的祭品了。他又拿着余大先生的介绍信到南京找庄绍光、迟衡山诸位主持泰伯祠大祭的贤人,寻求他们支持将礼书付刻,而“这些贤人君子,风流云散”,已经无人支持他了。他再跑去瞻拜泰伯祠,那里又是尘封冷落,满目荒凉,“迟衡山贴的祭祀仪注单和派的执事单还在壁上”,但曾几何时,已经成了隔日黄花,无人闻问。卧闲草堂本评语说: “看泰伯祠一段,凄清婉转,无限凭吊,无限悲感。”作者正是从这番“泰伯祠遗贤感旧”,写出贤人礼乐事业的衰败,写出“遗贤”王玉辉不合时宜的悲剧,邓尉山柩内的僵尸,就是他的命运的征兆。

☚ 马纯上   鲁编修、鲁小姐 ☛
0000895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2:4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