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令五帝以中兮,戒六神与嚮服。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令五帝以中兮,戒六神与嚮服。 【集校】: 洪兴祖:令五帝以 校语:一本作折中。 按《史记索隐》解折中于夫子,引此爲证,云:折中,正也。 安均云:折,断也。 中,当也。言欲折断其物而用之与度相中当,故言折中也。一云以乡服。 朱熹:令五帝以折中兮,戒六神与 与,一作以。 黄省曾:令五帝以折中兮,戒六神与嚮服。 明繙宋本:令五帝以 朱多煃、毛晋、庄允益:同黄本。 汪瑗:令五帝以折中兮,戒六神以嚮服。 戴震、汪梧凤:令五帝以折中兮,戒六神以乡服。 校语:以乡,音向,以或作与。 刘师培:《史记·孔子世家·索隐》引作明五帝以折中。 刘永济:《考异》曰:“一本作折中。”按朱、戴皆从一本。 刘氏《考异》曰:《史记·孔子世家·索隐》引作“明五帝以折中。”王氏《通释》仍以爲辨析字,非也。今从一本作折。 闻一多: 《史记·孔子世家·索隐》引亦作折。朱本,朱燮元本,大小雅堂本同。 姜亮夫: 与以古多通用。嚮,洪引一本作乡。 寅按:乡本字,嚮后起专别字也。 沈祖緜:同黄本。校语:刘向《九歎·怨思》:合五岳与八灵兮,讯九魁与六神。又指列宿以白情兮,诉五帝以置词。北斗爲我质中兮,太一爲余听之。卽伸五帝六神之义。 魁,俗本作鬿,譌也。质中卽折中,折,本或作 蒋天枢:令五帝以 校语: 王逸:五帝,谓五方神也。 东方爲太皡、南方爲炎帝、西方爲少昊、北方爲颛顼、中央爲 黄帝。折,犹分也。言己复命五方之帝,分明言是与非也。 六神,谓六宗之神也。 《尚书》:禋于六宗。嚮,对。 服,事也。言愿令六宗之神,对听己言事可行与否也。 洪兴祖:中,陟仲切。《孔丛子》云:宰我问禋于六宗。孔子曰:所宗者六:埋少牢于太昭,祭时也。祖迎于坎坛,祭寒暑也。 主于郊宫,祭日也。夜明,祭月也。 幽荥,祭星也。雩荥,祭水旱也。 禋于六宗此之谓也。孔安国、王肃用此説。 又一説云:六宗:星、辰、风伯、雨师、司中、司命。一云:乾坤六子。顔师古用此説。 一云:天地四时。 一云:天宗三:日、月、星辰;地宗三:太山、河、海。一云:六爲地数,祭地也。 一云:天地间游神也。一云:三昭、三穆。 王介甫用此説。 一云:六气之宗,谓太极沖和之气。苏子由云:捨《祭法》不用,而以意立説,未可信也。 朱熹:此皆指天自誓之词。欲使上天命此衆神,察其是非。若曰:司谨司盟,名山大川,羣神羣祀,先王先公也。 五帝,五方之帝,以五色爲号者,太一之佐也。折中,谓事理有不同者,执其两端而折其中,若《史记》所谓“六艺折中于夫子”是也。服,服罪之词,《书》所谓“五刑有服”者也。 汪瑗:折中,或作折衷,或作质中,其义一也。 谓执事理是非可否之两端而折中之,如以物从两头而屈折之于中间,则长短均平也。若《史记》所谓“六艺折中于夫子”,《法言》所谓“衆言淆乱折诸圣”是也。戒,饬也。《祭法》有曰祭天也,祭地也,祭时也,祭寒暑也,祭日也,祭月也,祭星也,祭水旱也,祭四方也,祭百神也。 此上十祭连爲一叚説话,则不止六宗矣。前除天地,后除四方百神,而以中六者爲六宗,盖出于《孔丛子》。朱子尝谓《孔丛子》鄙陋之甚,理旣无足取,而词亦不足观,突出于东汉之时,前人未尝有道及者,其爲僞书无疑矣。又何足据以爲信乎?苏子由但知其当依《祭法》,而不知《祭法》所言不止于六,而又未尝明言其爲六宗也。 虽朱子、蔡氏、苏氏从之,愚意实有所未安,姑誌其疑,以竢后之君子。 黄文焕:又祈天之分勅诸神以共爲白焉。 人世之不足赖,一神之未易决,一至是哉。 王夫之:古帝之明神配五行者。 六神,上下四方之神。 服,事也。对质其事理也。 林云铭:服,从也。 奚禄诒:令、戒、俾、命,皆愿苍天使之也。 胡文英:嚮服,証其行事也。六神,六气之神。六神嚮服,可见无时非忠矣。 王闿运:《传》:国事重。 故又折中五帝。六神,方明木陈六玉盟诅之主也。 山川国内望祀亦盟诅所告也。服,车服。 沈德鸿: 闻一多:戒,敕也,告也。《韩非子·饰邪篇》:“此非丰隆、五行、太一、王相、摄提、六神、五括、天河、殷抢、岁星,数年在西也。”《九歎·远逝》:“讯九魁与六神”注曰:“九魁谓北斗九星也。”疑六神亦斥星言。《汉书·东方朔传》:“愿陈泰阶六符”注引孟康曰:“泰阶,三台也。台星凡六星,六符,六星之符验也。 ”未审六神卽三台六星否?或曰文昌宫六星,卽司命司中之属,亦通。与,一作以,义通。嚮读爲相,助也。 郭沫若:五方帝,《周礼·天官·大宰》唐贾公彦疏:“五帝者,东方青帝灵威仰,南方赤帝赤熛怒,中央黄帝含枢纽,西方白帝白招拒,北方黑帝汁光纪。” 黄孝纾:服,伏罪之词,可作罪状解。《尚书·舜典》:“五刑有服”。《吕刑》:“上刑适重下服,下刑适重上服。”古书这样例子很多。 嚮服就是对证有无罪状。 姜亮夫:下言六神、山川、咎繇,则五帝爲天神,非人王必矣。五帝、六神、山川等,卽《周礼·大宗伯》之:“以实柴祀日月星辰,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飌师雨师,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以貍沈祭山林川泽”以次诸祭也。此自誓 屈子世守巫史之职,故视誓词极隆重。此四句义实不甚殊,而必骈列之者,非文词之茂密已耳。〇 《九章·惜诵》“令五帝以 字或作“折衷”,《尸子·仁意篇》“听狱折衷者,皋陶也。”又作“执中”,《韩诗外传》“听狱执中者,皋陶也。”又作“制中”,《羽猎赋》:“不制中以泉台。”李善注“韦昭曰:制或作折也”,《淮南子》注:“言听狱制中者,皋陶也。”制、折,古同声,执、折同音通用。《惜诵》所用,与此同义。 上言“所非(原本作“作”,非。)忠而言之兮,指苍天以爲正”,下言“令五帝析中”卽令五帝审判此言之忠否,盖用司理爲断之意,后文又补敍“命咎繇使听直”,则皋陶听讼折狱之旧説也,此其一。二、《史记·孔子世家》赞:“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汉书·刘向传》:“览往事之戒以折中取信”,又《师丹传》:“折中定疑。”字又作“折衷”,《汉书·扬雄传》:“将折衷乎重华。”中、衷同音通用也。 又作“ ”《后汉书·冯衍传》:“援前圣以制中兮,矫二子之骄奢。”卽用《离骚》成句,而字作制,制与折同音(古浙字又作淛,猘犬作狾犬,则折、制古通之证)。亦作“执中”,《孟子》:“子莫执中,执中爲近之。”亦作“质中”,刘向《九歎·远游》:“北斗爲我质中兮。”又作“ 折狱之中,乃聿书也,爲官府所执,以理民事者,“析中”,犹言以法律条例断之也。此司理之所掌,故战国诸子,多以皋陶当之,举错合乎律令,故亦曰执中矣。依此説,则“析中”、“执中”之“中”,当用 直者,无枉屈也,则折中犹言以直断之,折中于夫子,犹言:是正于夫子耳。二义有本有变而皆相因云。 〇按六神爲六宗,是也。惟六宗之説至繁:朱熹以爲日月星水旱四时寒暑,盖本于《尚书·舜典》“禋于六宗”僞孔传。 以《祭法》案之,此在天地山川诸神之间,次第相合,于义爲得。〇与,与以同。 〇嚮服,古刑狱专用术语,卽核对罪人服罪与否,与所罚当否之辞也。王逸注:“一云以乡服。”服,读《吕刑》“五罚不服”之服。嚮训对者,乡之借,不服,不应罚也。正于五过,从赦免云云,则服乃刑狱中一专用术语,王鸣盛云:“五罚不服,则其人必有所恃,欲挟私倖免,故不服,宜察其是五过否,如非五过,然后赦之,如是,则五过必正其罚”,云云,至此则嚮字之义,亦可明。《吕刑》云:“两造具备,师德五辞,五辞简孚,正于五刑,五刑不简,正于五罚,五罚不服,正于五过。”则所谓“嚮对”者,卽《吕刑》之所谓正其简孚矣(简,诚也;孚,信也。),简孚从原则立言,嚮服从实质立言,义则一也,故嚮服与简孚,实又一语之变矣。 (《重订屈原赋校注》) 刘永济:服,治事也,犹言相对治事也。指治狱也。 (《屈赋音注详解》) 蒋天枢: 与,犹以也。服,谓边服。 言使六宗爲四裔服务。 王泗原:折,作 《史记·孔子世家·索隐》引此文王逸注:“折中,正也。”据此,知今本作木旁 金开诚: 以上二句説:命令五帝爲我评判是非;告诫六神替我明断事理。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